【如何证明台湾是中国的】【历史上能证明台湾是中国的事实】_爪机粉丝0087F
编辑: admin 2017-16-06
-
4
封建社会兴盛起来后,中原的王朝与台湾之间有着许多来往.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极大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当然也记下了中华儿女共同开拓台湾、建设台湾、保卫台湾的辛勤和牺牲,也记下两岸来往的史实. 第一次远征台湾发生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到达被他们称为“夷洲”的台湾,这是历史上有书为证的中国王朝第一次与台湾的联系.他们的台湾之行历时一年,最后因为疾病流行,水土不服,官兵死伤十之八九,最后则带着数千名台湾居民回到大陆.事实上,这类军事远征并非是杀人越货,而是封建王朝确立和巩固统治范围的常用手段. 带回来的台湾人,介绍了许多台湾的情况.几十年后,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带来的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在公元264至280年间写下《临海水土志》(见《太平御览》第780卷 )一书.他称这片海上的土地是“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还介绍了当地的物产、人民、风情、工具、古迹等,其中的“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则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台湾为越国的版图. 书中地描述让人们对当时的台湾有了形象的认识:夷州在临海郡东南2000里,当地气候炎热,没有霜雪,草木四季常青,四面是山,土地肥沃,种植五谷,多产鱼肉,纺织细布,冶炼铜铁.居民为在高炎热气候中保存食物,把鱼肉卤在在大陶罐中,不仅自己当作佳肴,还用来招待客人.男女婚嫁乃由父母决定,女孩子出嫁后都要打掉上面的门牙.居民分为不同部落,各有自己的土地和首领.首领召集民众时,用木棍敲击中间掏空的木头,声音可传四、五里远,居民听见后纷纷赶来.打仗时将敌人的头砍下来,挂在院中的大木杵上,几年都不摘下来,以彰显自己的战功.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较为完整记载台湾风情的文字,中原人对台湾有了肯定、明确的认识. 到隋代,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第一次带回一名台湾人,第二次带回一些布甲.大业6年(610年),隋炀帝又派出武贲郎将陈稜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人,从广东义安(潮州)起航,前往台湾,当地人以为这是中原的商船,这说明当时大陆商人经常前往经商,也说明台湾人已经熟悉经商贸易.只是陈稜与当地酋长谈判不顺利,刀枪相向,并带了数千名当地居民返回大陆.在台湾中部地区的彰化市,有一条街名叫“陈稜街”,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隋朝将领的. 经过三国到隋唐的长时期的演变,闽粤一带向台湾的移民也逐渐增加,到宋代时已经出现较多的往来和经济活动,为便于管理,开始在台澎地区设立管理机构,澎湖已列入福建晋江县版图,这在台湾开发史上是第一次.台澎地区正式纳入宋代版图,尽管在后来的千年中,朝代更迭,皇者变换,但是台湾归属从来没有改变过. 中华少数民族第一次控制中原的是元朝.元朝控制中原地区后,按照惯例需要进军没有到达过的疆土,故于至元28年(1291年)10月,派出海船副万户杨祥为宣抚使,与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兵部员外郎阮鉴率兵6000余人进军台湾.由于语言不通和航海知识不足,无功而返.到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巡检司,级别不高,属九品.“职巡逻,专捕获”,捕捉罪犯,兼办盐课,但这是中央政府派驻台澎地区的第一个行政执法机构.自此以后,中央王朝开始派员管理台澎地区. 元朝有一位旅行家,名叫汪大渊,他到过许多地方游历,在至正年间搭商船到台湾和澎湖,后写出《岛夷志略》.书中说台湾:“地势盘穹,林木合抱,土润田沃,宜稼穑.气候渐暖,地产沙金,黍子、硫磺、黄腊、鹿豹……海外诸国,盖始于此.”从人们可以到台湾旅行及两岸商业活动中,可以看出当时台湾和大陆的来往已经很多,已经成为互补性的经济活动和日常性的社会往来. 郑成功
明朝的海禁政策,导致东南沿海海盗盛行,为保卫沿海地区不受海盗侵扰,明朝朝廷在基隆、淡水二港派驻军队,防止海盗利用台澎地区作为搔扰东南沿海的基地,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岛内驻扎军队,保卫海防.高雄凤山有特产“三宝姜”,就是明代郑和下西洋到达台湾时留下的,这是中原到达台湾的第一支大规模的商队.为保卫台湾,在以后的岁月中,先后出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统一台湾等重大军事活动.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台湾本土内正式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后改为2府8县4厅.清政府对台湾地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统治机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西方殖民者东侵以来,美国、日本、法国等列强先后在台湾进行军事挑衅,加剧了中国边疆领土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上层在如何治理台湾的态度和方式开始出现变化,由“防内变为主”改为“防御外侵为主”,清朝督办南洋海防事务的福建船政大臣、后任钦差大臣的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等人,把台湾称为“七省藩篱”、“南北洋关键”、“中国第一门户”,一再反复强调台湾地位的重要性.他们还多次上奏折,建议在台湾设立行省,以加强吏政,有效管理孤悬海外的台澎地区,巩固海防. 在台湾设省的建议在当时的边疆危机下,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一建议最早是丁日昌在1874年间提出来的.第二年11月沈葆桢提出,在闽浙总督名下设立“福建巡抚”,“冬春驻台湾,夏秋驻福州”.1876年春新任巡抚丁日昌无法按期驻台湾,奏请朝廷另派重臣常驻台湾,改设“台湾巡抚”,这样实行3年的“冬春驻台”改为台湾单设巡抚. 刘铭传
直到1884年6月,清朝才派出直隶提督刘铭传加封巡抚衔,督办台湾政务和防务.不管影视作品把他说成什么样子,刘铭传确实是一个有作有为的官员. 刘铭传到任不久,正逢中法战争爆发,从总体上看军事上没有失败的中国,在政治上再次惨败,面对危机,加强台湾防务尤为必要.闽浙总督杨昌浚、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于7月再次上书,要求在福建台湾两地“巡抚分驻”、“建省分治”.光绪11年(1885年)10月12日,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在下旨创建海军的同时,下旨同意诏请左宗棠的奏请,福建政务由闽浙总督兼管,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正式下诏在台湾建省.到1888年正式实现闽台分治,台湾单独设省,由原来的2府8县4厅增为3府11县4厅1直隶州,后又增设南雅厅.首任福建台湾巡抚为刘铭传.正是这位巡抚,打开了台湾的近代经济发展之门. 历史沿着应该有的轨迹走到现在,在“巡检司”设立、充满风雨的550年之后,台湾成为清朝的第20个行省.台湾省建制的建立,对外主要是为了巩固东南海防,防御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强军事防务;对内则开始近代工业化过程,开矿、邮政、交通、垦荒、教育事业等相继发展起来.从此,台湾社会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正是历史上两岸的来往,联结起两岸人民的心灵,台湾与大陆不可分离.大海向我们诉说的大陆在台湾的这么多“第一”,不仅仅是时间先后的意义,而是包含着多少先行者的勇气,开拓者的艰辛,奋斗者的牺牲;包含着多少台湾对中原腹地的向往,多少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关怀.同样也告诉我们,正是在这种延绵千年的交往中,中华文化浸透了台湾;台湾同胞则在连续持久的中华文化的环境中,也成为这一令世界感到惊奇、甚至有些不可思议的中华文化的创造群之一.因此,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沉淀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我国国土?用有关的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我国的以部分!要完整,不要又缺漏的方面!答案是要中考用的,所以一个方面不用详细,但是史实要全面,漏点就不行,
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的居民称为“岛夷”.三国时期,吴主孙权曾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军队到过台湾.之后隋炀帝也曾3次派人去过台湾.南宋时开始屯戍澎湖.元朝已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行政上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已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
据1980年在台东县阜南乡考古发掘出的大批二三千年前的台湾居民遗物,可以确认他们来自大陆,是从东南沿海渡海过来的古代越仆族人.几千年中,大陆沿海居民总是不断有人渡海前往台湾、澎湖定居谋生.例如唐朝进士施肩吾就率族人渡海到澎湖定居.明朝时福建大旱,为解决饥民的生计,曾有计划地向台湾移民,共招饥民数万到台湾垦殖.现在台湾居民绝大部分来自大陆,可以说台湾与大陆血肉一体,手足相连.
台湾古有“贷与”、“瀛洲”、“东鲲”、“夷洲(州)”、“琉求(球)”等多种名称.到明朝时,常以局部地名如鸡笼、淡水、大丹等代替全岛的名称.台湾这个名称起于清康熙二
十三年,即1684年.当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此,台湾成为代表全岛的正式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明朝时,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经营已非常严密和富有成效.为了防倭寇对大陆的侵袭,加强了澎湖和台湾的防卫.先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后又增设了“游兵”,各岛配备船只20艘,士兵800人,在基隆、淡水常年驻屯军队.
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与郑成功收复台湾
17世纪初叶,欧洲列强殖民扩张活动逐渐延伸到亚洲.1544年一艘葡萄牙远航船驶过台湾,了望海岛,风景秀丽,便称之为“伊拉福(尔)摩沙(萨)”,意思是“美丽岛”.
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趁中国驻澎湖列岛兵力单薄之际,侵入当地,但年底即被明朝军队赶走.1622年,荷兰人再次入侵,于1624年再次被驱逐.不久,荷兰人趁明末大陆大乱,中国政府无暇顾及台湾的时机,占据了台湾南部,后又赶走了占据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占领了台湾全岛.1661年抗清将领郑成功决意渡海收复台湾,作为抗清的基地.4月2日他率军25000多人,由福建厦门,乘大小战舰几百艘,经澎湖向台湾进发,向盘据台湾的荷兰侵略者发动了猛攻.几经激战,把侵略者围困在据点里.战争中荷兰几次派兵援救,都被郑成功在海上击溃.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者见大势已去,只好在投降书上签字,撤离了台湾,荷兰人占据台湾38年的历史结束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建立起正规的地方政权,设一府二县进行治理.他大力号召大陆民众移居台湾,开垦土地,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发展贸易.台湾的经济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清政府出兵台湾及对台湾的管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就病逝了,由他的儿子、孙子相继治理台湾.此时已在大陆确立了统
治地位的清政府曾几度与之会谈,但却未有结果.1683年,清政府决定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在澎湖一战,清军获胜,郑氏军队军心动摇,台湾民心瓦解.于是,郑成功之孙郑克爽于8月向清政府具表请求归顺.清政府治理台湾后,先在台南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1885年又将台湾府升格为台湾省,成为中国的行省之一.从1683年到1895年的212年间,清政府广招东南沿海居民移居台湾,对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开煤矿、设机器局、修公路、筑铁路、办邮局、开新式学堂,使台湾得到了开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台湾的割让及对台湾人民心理的影响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在其后的战争中抢占了澎湖列岛.战争最终以清政府战败求和结束.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的钦差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连同辽东半岛一起割让给日本,使台湾和澎湖列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割台消息传来,全台哗然,群情沸腾,百姓“若午夜暴闻惊雷,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集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台湾绅士邱逢甲等联名致电清政府说:“臣桑梓之地,义共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在北京的台籍官吏、进士、举人联名上书督察院:“今一旦委
而弃之,是驱忠义之士以事倭寇,台民终不免一死,然而死有痛矣”.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举人举行集会,反对割台.
虽然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但台湾人民仍然对日军进行了顽强抵抗.经过10余次血战,付出惨重代价后,日军才最终占领了台湾全境.从那以后,一直到1945年的50年间,尽管日本殖民当局全力强化统治,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却从未停息过.
题2: 【找历史事实说明台湾是中国的】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次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向中外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据此,中日过去所订的条约当然废弃,《马关条约》对台湾的束缚完全消失.于是就国际法而言,台湾自中国对日宣战之日起,即已恢复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理地位.1943年11月26日中美英三方签署开罗会议宣言,明确表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次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17日,麦克阿瑟以联合国最高统帅第一号命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中国战区统帅蒋委员长投降”,明确了将严格履行开罗会议以来的有关国际承诺、台湾立即由中国接收的安排.
台湾是中国的最直接的就是根据《开罗会议宣言》,《波茨坦公告》.
题3: 【谁能用史实证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注意历史人物、时间、地点)?以及归属前后与内地交往的情况】
新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则从西汉王朝讨伐匈奴开始的.太初三年(前102年)战胜大宛后,西汉朝廷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西南)置使者、校尉,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之始.神爵三年(前59年),因匈奴内争,其主管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众降汉,汉使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力量随之瓦解.于是汉廷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地的郑吉“并护(车鸣沙山师以西)北道,故号曰都护”,即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西域(包括新疆)正式纳入了西汉王朝的版图.以后分分合合,今天新疆大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时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这里不作详述!
交流情况:西域的农作物胡麻、蚕豆、石榴、大蒜、葡萄、苜蓿等相继传入内地,被誉作“天马”的大宛马、乌孙马、各种毛皮也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中原地区.同时, 原地区的丝绸和丝织品也传入西域并经此西传欧洲.等等!
西藏:十三世纪中叶西藏统一于中国.1247年,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凉州(今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萨迦地方政权建立.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一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1260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即蒙古汗王位后,封贡嘎坚赞的侄子、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设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院事.在总制院(后改宣政院)下,设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处理和管辖现今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军政事务.之后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交流:在元朝,西藏地区与内地的来往交流更加频繁了.由于管辖吐蕃地区事务的最高机构宣政院设在大都,历仟帝师也在大都供职,所以,关于西藏地区的重要军政事务,都要从大部发布命令,或派官员到西藏地区处置.这样,西藏地区的僧俗上层人物经常往返于大都,加之设立驿站,交通方便,不仅有利于西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西藏的发展,而且也进一步巩固了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和治理,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加强意义重大.
台湾:高中历史教课书中提到“三国鼎立时期,东吴位于江南,管辖范围包括会稽和东南沿海地区.东吴和海外的关系较为密切.在孙权黄龙2年(230年)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军一万出海远征夷洲.”这里的夷洲即指台湾,说明当时台湾已与大陆有接触.另外,吴国临海郡太守沈莹根据从台湾返回的吴国官兵和带来的台湾居民介绍的情况,在公元264至280年间写下《临海水土志》,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台湾为越国的版图.此外,据南宋人记载,“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具”.可知在南宋时期,澎湖便归泉州晋江县管辖,这种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已经十分明确.宋代开始在台澎地区设立管理机构,澎湖已列入福建晋江县版图.到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台湾)设立“巡检司”.这是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权力机构.
交流:经过三国到隋唐的长时期的演变,闽粤一带向台湾的移民也逐渐增加,到宋代时已经出现较多的往来和经济活动.元朝旅行家汪大渊,在至正年间搭商船到台湾和澎湖,后写出《岛夷志略》.书中说台湾:“地势盘穹,林木合抱,土润田沃,宜稼穑.气候渐暖,地产沙金,黍子、硫磺、黄腊、鹿豹……海外诸国,盖始于此.”从人们可以到台湾旅行及两岸商业活动中,可以看出当时台湾和大陆的来往已经很多,已经成为互补性的经济活动和日常性的社会往来.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题4: 初中历史证明台湾、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标题即是,咳咳,强调一下要精简,且是初中知识.[历史科目]
1,台湾.台湾最早是由我们中国人发现的(东吴大将卫温),是我们中国人不断地开垦出来的(宋末明末的大规模移民),是我们中国人在那里打败了外国的侵略(郑成功打败荷兰人,二战胜利回归祖国),现在居住的人全是我们中国人.
2,新疆.最早跟中国有联系是在西汉时期,张骞打通西域,汉武帝设立西域都护府,自此新疆就并入了我国版图,至今已经2000多年了.
3,西藏.西藏在元朝的时候正式并入我国版图,元朝在这里设立了宣政院,至今700多年了.
题5: 说明新疆,西藏和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请用应考型答法
新疆:
1.汉朝时,在新疆设西域都护府.
2.清朝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西藏:
1.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
2.清朝时,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台湾:
1.三国时,吴国的船队到过琉球(台湾).
2.明朝末年时,郑成功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3.清朝时,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我们考试的时候也有这个题,老师说这是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