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_历史_君子哥·796

编辑: admin           2017-16-06         

    1.中国唐宋元朝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   

    2.永乐帝朱棣出于宣扬大国国威以及寻找侄皇朱允文下落等政治目的的需要.  

    3.中国的元朝的远洋贸易传统,元朝时中国的远洋贸易非常发达,拥有当时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几个港口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大量的民船和商船,为后来的明朝航海奠定了基础.   

    4.明朝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能够调动力量办大事,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军事力量保障.   

    5.郑和船队上的海员、明朝军队士兵、翻译官等人的共同努力.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郑和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什么A明朝国力强盛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先进的指南针C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D明朝有十分先进的航海技术[历史科目]

    既然是根本条件,自然是国力强盛.如果国穷民弱,哪里来的钱财造船,哪里来的钱财组织庞大的船队?哪里来的钱财采买大量的物资用于海外交流?所以,既然是最根本的条件一定是国力强盛.当然,你可以不认可这个强盛,但是要看跟谁比,比盛唐也许不.

    题2: 【郑和下西洋应具备哪些条件】

    资金、技术、政府支持,及相应向导等

    题3: 【郑和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我用白话总结一下啊

    第一条:政治条件,需要有一个像明成祖这样的皇帝来推动,而且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比如,出海寻找潜逃的建文帝

    第二条:经济条件,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是不可能支持如此庞大的舰队花费的

    第三条:技术条件,首先是造船技术,其次才是航海技术

    题4: 郑和下西洋具备了哪些物资基础和科技条件[历史科目]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国力强盛 2政府的支持 3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 补充:1、宋元以来我国海外交通的发展为郑和航海奠定了基础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壮举,发生在世界变革“序幕”尚未到来的十五世纪上半叶,发生在位于世界...

    题5: 根据评价历史的标准和方法,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

      学术界对郑和下西洋的不同评价

      明永乐时期,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开展大规模的外交和外贸活动,从而有了郑和下西洋之举.前三次主要任务是在东南亚和南亚建立国际间和平安宁的局面,为明王朝树立“声威”,并为下一步向南亚以西更远的地方航行,建立中途候风转航的据点.后四次主要任务是向南亚以西继续航行,通过开辟新航路,让自古罕通中国的海外国家,重泽而来,“宾服”于中国,为明王朝在海外建立前所未有的功绩和广泛联系.另外,郑和下西洋使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器业,以苏州为中心的丝织业,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织业,以芜湖为中心的漂染业等,都有较快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郑和下西洋既使亚非各国人民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又使中国人民在认识亚非国家方面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中国人民对海外的地理知识.郑和使团重要成员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以及巩珍著《西洋番国志》三书中,对郑和下西洋所访问的主要国家的情况,都作了翔实而生动的记述.《郑和航海图》中,有关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地理知识,也有集中的反映.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今天不清楚的是,永乐帝为什么要进行这些花费巨大的海上远航.他们被组织起来或许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寻找被废黜的、或许逃亡在外的建文帝;皇帝似乎更像要寻找盟邦,或许是要探查备征服的新土地,虽然这些远航不具有军事目的.他进行这些远航实际上有很多理由:寻宝——郑和的船只叫“宝船”;显示他的权力和财富;了解帖木尔的和其他西亚蒙古人的计划;扩大朝贡制度;满足他的虚荣心和他对荣誉的渴求;以及使用他的宦官队伍.不管怎样,这些活动反映了这位喜动不喜静的皇帝对帝国的世界秩序所持的看法和它应用于南洋的对外关系的看法. 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了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美)牟复礼(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明代史》

      郑和的远航,大大提高了中国在海外诸国的声望.“皇华使者奉天敕,宣布纶音往异域”.各国也争遣使团来华,中国人成为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一支支配力量.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但明王朝遣使西航的目的,并没有和民间对外贸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郑和远航将朝贡、勘合方式的对外关系推进到顶峰,“厚远薄来”,用大量物质财富换取海外诸国形式上的藩属关系.结果开支浩繁,“库藏为虚”,被后来任事者视为耗民伤财之举.此后明朝政府无力也不愿再开展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郑和下西洋的结果,打通了从中国到非洲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地理大发现以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郑和下西洋的结果,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

      发展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是和平进行的,没有征讨和杀伐.

      张岂之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郑和数次出使西洋,虽然意在宣扬国威,开拓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但毕竟开支浩繁,所以屡屡遭到臣下的反对.明成祖一死,继位的仁宗便听从了夏原吉的建议,“罢西洋取宝船”.西洋宝船的罢设,其原因似乎不仅限于此.明朝经过洪武、永乐两朝的开创,其国力强盛,已非昔比,若但从财力上讲,此时应具备更充足的物质条件.但其关键在于,随着明初国内统治的逐渐巩固和对外的开拓,明朝也面临着一个时期的重大转折.到仁宗、宣宗时,仁宗、宣宗二帝无论从阅历还是本人能力讲,都远逊于太祖、成祖二帝,而且由于社会的稳定,使他们无力也无心向外开拓发展,他们意在如何守住大明的江山.所以这次罢设后,直到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宣宗“以践祚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 于是命郑和组织第七次出使.

      ……

      郑和的出使远航,在古代中国对外关系史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壮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9卷,《中古时代·明时期》

      永乐年间,成祖派遣郑和率领大型船队远航西洋各国,在政治上,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影响,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在经济上,官方朝贡贸易没有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劳民伤财,“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仁宗嗣位,便“大赦天下,杨士奇草诏,如下西洋宝船,云南取宝石,交趾采金珠,撒马儿等处取马,并采办、烧铸进供诸务,悉皆停罢”.其后虽然于宣德二年(1427年)、五年(1430年),宣宗以“践祚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再次派遣侯显、郑和等率领舟师往西洋诸国,“开读赏赐”,但其规模已比永乐时大为缩小.仁、宣时期节制下西洋行动,对于节约国家财政开支、安定社会,一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傅衣凌主编:《明史新编》

  •   4
  • 相关文章

    交响乐之父是谁
    千里共婵娟的上一句
    启蒙运动时间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
    三大改造的实质
    辛卯年是哪一年
    公元前2000年
    诗史是谁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