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定义是谁提出的】美学最早是谁提出的概念?_历史_【宁儿】151
编辑: admin 2017-16-06
-
4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参考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8968.htm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美学这个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鲍姆嘉通不仅仅是美学学科的创名人,而且也在美学史上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美学问题.鲍姆嘉通提出建立美学学科并不是出于盲目创新的激情,而是他对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理性主义哲学以及全人类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具有理性派美学的认识论意义.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对当代实践美学的建构也有一定的启示.
亚历山大·哥特利市·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l Baumgarten ,1714 — 1762),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历来在美学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他第一个采用“Aesthetica”的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博士学位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1735)和未完成的巨著《美学》(1750-1758),此外,在《形而上学》(1739)、《‘真理之友’的哲学书信》(1741)和《哲学百科全书纲要》(1769)中,也谈到了美学问题.他的思想对康德、谢林、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美学家发生过重大影响.
一、将美学定位为“感性认识的科学”
在十八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文学界苏黎世派和莱比锡派的大辩论中,鲍姆嘉通是站在苏黎世派一边的.同时作为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信徒,鲍姆嘉通已经不满意理性主义哲学对感性认识的贬低和轻视.追本溯源,莱布尼兹的理性主义承继自笛卡儿,不过是发展了笛卡儿唯心主义的方面.而洛克则发展了笛卡儿哲学的唯物主义方面.洛克否定一切先天的观念,莱布尼兹写了一部《关于知解力的新论文》从理性主义观点对洛克进行批评.他认为审美趣味或鉴赏力就是由所谓“混乱的认识”或“微小的感觉”组成的,因其“混乱”,我们对它就“不能充分说明道理”.究其实质,这其实是一种不可知论.值得注意的是莱布尼兹已经把审美限于感性的活动,和理性活动对立起来.从他关于音乐的一句话来看——“音乐,就它的基础来看,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看,是直觉的.[1]”他已经把审美活动看成一种直觉活动了.而沃尔夫又是莱布尼兹的忠实信徒,其主要成就在于对莱布尼兹的理性主义哲学加以系统化和通俗化.就美学思想来说,他的有关美的定义是把客观事物的完善和它在主观方面所产生的快感效果作为美的两个基本条件.在沃尔夫的哲学体系中,理性认识被看成是高级的,感性认识被看成是低级的.哲学往往被归结为研究高级的理性认识的逻辑学,感性认识被排斥在哲学研究之外.到了鲍姆嘉通,他已经不满意理性主义哲学对感性认识的贬低和轻视.他认为以往的以往的人类知识体系有个重大的缺陷:即缺乏对于感性认识,主要是审美意识和艺术问题的严肃的哲学沉思.理性认识有逻辑学在研究,意志有伦理学在研究,感性认识还没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去研究.因此,他提出应当有一门新学科来专门研究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它和理性认识一样,也能够通向真理,提供知识.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就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至1750年他特地从希腊文中找出了“埃斯特惕卡”来命名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至此,美学作为一门西方近代人文科学诞生.当然,鲍姆嘉通的意义不仅在于命名和提出建议,而且为美学学科的建立付出毕生精力[2].1742年开始在大学里讲授“美学”这门新课,在1750年和1758年正式出版《美学》第一卷和第二卷.在《美学》中他实现了学位论文中的建议,驳斥了十种反对设立美学的意见,初步规定了这门科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确定了它在哲学科学中的地位,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750年常被看作美学成为正式学科的年代,鲍姆嘉通也由此获得了“美学之父”的称号.
在一般的美学史著作中,往往只把鲍姆嘉通看成美学学科的创名人,似乎他并没有提出什么值得注意的美学问题.应该说,这种看法本身是不符合实际的,降低了鲍姆嘉通在美学史上的历史成就.鲍姆嘉通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学学科有名无实的境况,他提出建立美学学科并不是出于盲目创新的激情,而是他对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理性主义哲学以及全人类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同时这也是在此之前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历史成果.
二、未完成的美学巨著《美学》中的主要美学思想
鲍姆嘉通的《美学》原文是以拉丁文写成的,分为“理论美学”和“实践美学”两大部分,中译本只选其“理论美学”的重要章节,但是基本概括了他的主要美学主张[3].
首先,鲍姆嘉通在《美学》第一章里这样界定了美学的对象: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正确,指教导怎样以正确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高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高级认识论的逻辑学的任务;美,指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的任务.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这一界定正是针对当时理性至上、排斥感性的情况提出的.作为感性认识的美学,目的是达到感性认识的完善.而完善这一概念,是鲍姆嘉通从沃尔夫那里继承而来,但是在沃尔夫那里,完善只涉及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无关.而在鲍姆嘉通这里,完善既有理性认识的内容,又有感性认识的内容.要达到感性认识的完善,须有三个条件:思想内容的和谐、次序和安排的一致和表达的完美[4].因此,他不像莱布尼兹、沃尔夫那样只在客体上寻找完善,而是要到人的主观认识中寻找美的根源.这种强调认识主体作用的倾向,成为鲍姆嘉通美学中的一种新的重要因素,预示了近代西方美学的新方向.
其次,鲍姆嘉通认为,“认识的美”是“以美的方式进行思维的人所取得的成果”,所以主体先天的审美能力(也即以美的方式进行思维的天赋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主要包括:“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洞察一切的审视力”、“良好的记忆力”、“创作的天赋”、鉴赏力、预见力、表达力和“天赋的审美气质”[5]等.这些先天的审美能力正是判断对象美丑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审美力并不完全是感性认识的范围,有些已经涉及到理性内容.由此可见,鲍姆嘉通并未一味提高感性,而贬低理性,而是试图把感性和理性统一起来.同时,鲍姆嘉通认为:先天的审美能力如不经常训练也会衰竭、消失的.由此,他提出要以“正规的艺术理论”为指导,以伟大的作家作为楷模进行正确的审美训练的理论.
再次,在讨论了“审美的丰富性”和“审美的伟大”后,鲍姆嘉通提出了美的思维的第三个特征:审美的真实性.在当时,感性认识是作为一种模糊的、混乱的认识而存在的,很多人把它当作错误的根源加以排斥.而鲍姆嘉通则认为审美经验中同样包含着普遍的真理性,即“审美的真”.这种真实,不是通过理性的逻辑思维所能达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感觉形成的.“美学家不直接追求需要用理智才能把握的真[6].”而是在对具体的感性形象的体验中领悟这种普遍性.从主观感性出发,鲍姆嘉通把真(美)或假(丑)与感性认识的完善与否联系起来,认为“并非所有的假在审美领域内也是假的”.假(丑)的事物如果符合“感性认识的真完善”,就是真(美)的,而真(美)的事物如果不符合这一标准,就是假(丑)的.真或假在这里似乎与事物本身的性质无关,而只关系到感性认知的方式.甚至,有些假例如文艺作品中的虚构,在审美领域里可能比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更真、更美.审美的真不是流于表面的东西,人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的内涵.它不是那种用条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和用理性去掌握的一般的原理与规则,而是由“理性类似物”即感性感知的一种不太明确的东西.
再次,鲍姆嘉通认为科学和艺术都追求真,但两者追求真的方式却是不一样的.科学的求真要求用完善的理性,通过个别事物具体的、生动的、表象的舍弃,抽象出具有高度概括力的一般概念;而审美的求真则正好和前者相反,它是运用“低级的感性认识”,尽量把握事物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少让质料的完善蒙受损失,并在为了达到有趣味的表现而加以琢磨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地磨掉真所具有的质料的完善[7]”.审美的求真不同于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在逻辑方面的努力,也不同于历史学家严格地考证,还同人们的理性预见有关.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中国艺术,受道,儒"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人和自然不分,这种思维表现在绘画上,便是其作品
不只外相的抄袭,而是作者思想的实现."传神写照"是顾恺之就绘画而言提出的一个命题.他强调要
突破外在皮相的有限形象达到传神,这种理论正是"得意忘形说"的张扬.诗歌,绘画,音乐,书法是中国
艺术的灵魂,而在这些灵魂中最为璀璨夺目,贯穿一致的则是传神写照这一美学命题.传神写照所要表
达的美学思想及其内涵极其深邃.它所涵盖的决不仅仅是人物绘画的美学原则,它作为中国传统文艺
的一个阐述点,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灵魂特征.
题2: 暴力美学的定义是什么?谁提出的?
暴力美学一词的由来,有待考证,但作为一种电影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是以美学的方式,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法对内容产生任何的不适.
暴力美学不知道是谁最先提出的,但这个定义却广泛用于现代的电影,成为了一个流派.
吴宇森的电影中可以看到“暴力美学”的体现,其代表作,当然是它的《碟血双雄》、《英雄本色》,到了美国以后,它把“暴力美学”的精神更加发扬广大,最出色的表现是在它的《断箭行动》和《变脸》,尤其是后者,成为了“暴力美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而后的《碟中谍》第二集尽管也不乏经典的段落,但由于表现手法上缺少新的创意,因此使得它的美学理论缺少了新的元素.
日本的北野武也可以说是“暴力美学”的实践者,他的代表作《花火》中,在复仇的暴力中也不乏人情的美,尤其是穿插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使作品具有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美国的昆汀.塔伦蒂诺是“暴力美学”的又一体现者,可巧的是,他对香港和日本的“暴力电影”又非常倾心,因此他的作品就有集东方暴力与西方暴力于一体的味道.
题3: 医学美学的概念是什么
医学美学是由医学与美学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美容原理在医学领域的运用.医学离不开美容和审美问题.医学美的存在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医学审美观点,随着医学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医学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美学,是由中国学者于本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得到长足的发展.医学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医学美和医学审美的一般规律.
题4: 【护理美学的概念,很急.】[政治科目]
护理美学
将美学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中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和护理审美规律
题5: 美学上关于美的定义是什么?
美的定义是什么?听听大腕儿们怎么说:
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
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美.”
《诗.关雎序》说:“美,谓服饰之盛也.”(“美”字的盛装说)
《说文》说:“美,甘也.从羊大.” (“美”字的美味说)
柏拉图说:“好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
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是自由的可能形式.”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尼采说:“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
康德说:“崇高使人感动,优美使人迷恋.”
塞尚说:“艺术之美基本上存在于我们的眼睛里.”
马克思说:“人类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型.”
温克尔曼说:“美是自然界的伟大奥秘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和感受到它的作用,可是每提供一个关于美的本质的清楚而明白的一般概念,都是一个尚未被发现的真理.”
海德格尔说:“那交织在艺术作品中的光芒便是美,美是真理根本上作为敞开物被呈现的途径.”
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为形式之美.”
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
李泽厚说:“人的主观意识、愿望、想象、情感、意志的对象化,来作为象征、符号、艺术作品,亦即主客观的统一,就产生美.”
王一川说:“美就是孔子在泰山之巅瞥见的茫茫云雾中的天下,就是梅杜萨木筏上人们在天边的苦海中遥望到的远方若隐若现的航船,就是陈子昂在幽州台上为之‘涕下’的‘悠悠天地’,就是浮士德一生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就是孔子在《韶》乐沉醉中体验到的尽善尽美的仁爱世界,就是李商隐朝思暮想的永恒的美人幻想.”
雨果说:“美向四面流泻着欢乐,放射出幸福的火花,在黑暗里发出光明,在命运中绣上金线,是雅致、和谐、仁爱的总汇.美岂不是在为人造福吗?美,因为是美,就使我们受益不浅.”还说,“理想是逻辑的最高峰,而美是真的顶端.艺术的民族同时也是彻底的民族,爱美就是要求先行.”
归结起来,美的定义和美一样,是复杂的.所以,干脆,从非美给美下定义吧,从文化、从哲学、从心理、从艺术等角度,给美作一些形象描述,也就够了.其余的,让各位自己去体悟了.为此,我们说,美——是人类原始的理想信念,是人高级形态的文化情感,是人对自身体察到的感受的表达,是人感知的一种善良愿景,是人文化生命中的新鲜营养,是事物非实有的一种属性,是存在的真理的显现,是温柔可爱的大自然造化物,是时代精神的演绎,是人类乐观主义的颂歌,是自由王国的无限追索.美是理想之光、希望之光、自由之光.美是优秀、典雅、精巧、深刻、崇高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