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鉴赏文章】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方式有哪些鉴赏文章又要怎么写_政治_白刺客0001
编辑: admin 2017-16-06
-
4
- 权利的意思
-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人生观的核心
- 把缺点变为优点的事例_劳誓统同学政治作业《把缺点变为优点的事例》复习冲刺_政治_劳誓统
- 历史和政治哪个好学_柳籽巡同学政治作业《历史和政治哪个好学》复习冲刺_政治_柳籽巡
- 用英语口语介绍产品_巫纲晨同学政治作业《用英语口语介绍产品》复习冲刺_政治_巫纲晨
- 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_余琶某同学政治作业《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复习冲刺_政治_余琶某
- 初一孩子应该怎么教育_怀破臣同学政治作业《初一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复习冲刺_政治_怀破臣
- 生存现状指的是什么_麻吩巢同学政治作业《生存现状指的是什么》复习冲刺_政治_麻吩巢
- 关于开学第一天的作文_郭捉拔同学政治作业《关于开学第一天的作文》复习冲刺_政治_郭捉拔
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
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感悟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如何解读,赏析一个艺术作品诸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或是伦勃朗的油画,又或者是一副素描,如何通过艺术作品的本身去解读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求教
首先要了解这个艺术品诞生的年代,这个年代的背景是怎么样的,是什么思想主流,那么在这样的思想主流影响下,这个艺术品自然也会流露出这个思想观念的部分.
其次,艺术品都有表现的核心特点.如雕塑的形态主要是什么,油画的场景、色彩、手法、意象主要是什么.这决定它反映作者思想的某个主要方面,艺术品表达感情并不是面面俱到的,某一件艺术品是作者某一种情感的集中爆发的体现.
最后,要结合作者本人的经历、性格和社会地位、所处环境,以及作者本人对当时社会思潮的态度,或支持或反对,这都会在那时的作品中得以体现.
自己的拙见,希望能帮到你.
题2: 赏析文章中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有哪些?(详细说明)[语文科目]
一.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三.表达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他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他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先以中国诗为例.·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人松(题酒肆) C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 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也可以用欢乐的景象衬托人的哀伤.华兹华斯在《两个四月的早上》这首诗里讲他和他的朋友马修在四月的一个早上一同到LU里去玩.那天是大好春光,艳阳普照,芳草和流水使人欢喜,但是马修停下来叹息.华兹华斯觉得在春光明媚的时刻到野外散步很愉快,问马修为什么叹息.马修盯着东边的山顶看,然后说,这么好的天气,这仫美的云彩,使他回忆起整整三十年前的一天来.三十年旧,天气和现在一样好,云彩和现在一样美,他拿了钓竿,阳教堂墓地,到他女儿的坟头去看看.他女儿爱玛还不到 I九岁,她长得很可爱,全村的人都喜欢她,而且她唱歌唱
得象夜莺一样好听.但是她已躺在墓地里.那天马修看了他女儿的坟墓出来,在墓地一棵紫杉的旁边,看见一个面颊红润的女孩,她眉目秀美,头发上还有露水,正挽着一只篮子,轻快地走路.马修说:我苦痛地叹息,.情不自禁.我对她看了又看,但不想把她当我的亲人\'自己的女儿去世,别人的女儿再好也不能代替.诗中哀伤女儿去世,而写艳阳天,芳草流水和美丽的云彩,这是情景反衬.在大好的春光下回想哀伤的事,增加了他的悲哀.面对着欢乐的景物,诗人觉得愈加悲哀.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景.
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 (唐)韦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庄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
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2、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 “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 “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四.结构方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
五.修辞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
1、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3、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比喻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5、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六.古代诗词中常见
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3、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4、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再如辛弃疾的词,
5、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6、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7、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有时还以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QQ爱好者真诚为您解答
题3: 急求一篇关于艺术赏析的文章!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的赏析都可以,最好类型和《安塞腰鼓》差不多!
朱自清的《春》赏析
一 文中有画,画中有情
《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
在朱老先生的笔下,春草是如此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每每掩卷,使人们好像看见朱老先生刚刚放下画笔,将一幅描绘生机盎然的迎春图展示在读者面前.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反复咀嚼后,心里满是遐想,好像看到遥远的将来也这样鲜艳夺目.
《春》是热烈欢快的.由于“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便不觉时间的珍贵,整天醉心于“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直到欣赏了《匆匆》,才第一次感到迷茫,“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感叹先生善于从一闪即逝的现象中捕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却又常常疏漏的现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欣赏之余,忍不住扪心自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掩卷深思,优美、生动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淌于纸上却有如此的震撼力.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震撼力源于什么?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高度的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先生对人生高度的责任感与读者的沟通.
我之所以对朱老先生的散文几近痴迷的程度,是因为他以肺腑之言感染着我.的确,朱老先生是一位功力很深的散文家.他主张散文要写实,要精雕细琢,然而又不露斧凿之痕,如出水芙蓉,秀韵天成.他的散文贮满了一种浓郁的诗情画意,那清新质朴的语言,飘洒秀逸的气韵,恬淡自然的意境,如饮一盏醇酒,使人感到余香满口;又如一首名曲,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在耳畔.
题4: 求一篇艺术作品的鉴赏文章?[历史科目]
中国书法、绘画都讲究神韵、意境和情趣.这些艺术作品表现出的艺术语言高远、典雅,远非一般想象那么简单.历代书法名家辈出,篆、隶、真、草各具风格,不断有所创新.绘画更是如此.
书画的效果和诗歌相似,能激发人们的思索和联想.文化素养较高的观赏,能看到字面上、画面上未曾显示的许多东西.一幅好的作品,必然是继承传统并体现时代风格和个人的风格,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鉴赏应本着这个标准鉴别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几千年来,由于汉字形体、结构的变迁,时代风格、书画家风格的不同,书法艺术可谓丰富多彩.在绘画方面,包括各民族、各时期的画派、艺术形式、表现技法等,可谓洋洋大观.从题材上说,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草虫画等;从表现形式上说,有工笔画、写意画,工笔又有白描、重彩、淡彩之分,写意又有大写意和小写意之分.
对书画的鉴赏,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及创作背景,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等系列的相互联系,达到认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效果.一件好的作品,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都有提高人们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如何鉴定书画的真品(俗称开门)和赝品(俗称不开门)呢?一件真迹会表明它具有年代、个性、规范性、灵魂性,赝品的年代、个性、规范性、灵魂性相互矛盾、不统一,与真迹不同.
书画鉴定最关键的依据,尤其是对近代书画来说,主要靠对每一个画家个人风格的把握.个人风格的差别主要在于笔法,每位书画家的执笔方式和下笔轻重缓急等,都有各自的习惯,显示出中锋、侧锋、逆锋、圆转、方折、虚笔、实笔等.不同的人还有自己的具体特色,同一作者从早期到晚年也有变化,但没离开属于自己的笔法一线贯通之处.仿造的人,最难仿像的就是被仿人的笔法特点.其常年形成的特定用笔特征,仿造人在短时间内是学不到的.尤其是放纵一路,最能体现作者个性的笔法,可以临摹,但行笔呆滞,不畅而板;取其大意,又会离开原作者的笔法,反而暴露出作伪者个人的笔法特点.
近年艺术品市场的空前火爆,中国画价位的不断攀升,是特定时期出现的一种偶然现象,万万不可盲目追高附庸风雅.此外,近年由于艺术品市场的假画、赝品泛滥成灾,也需要在竞拍时擦亮眼睛,慎之又慎.正如拍卖市场上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书画是挂在墙上的股票,买对是一桶金,买错是一张纸.
题5: 求一篇艺术作品鉴赏的英语作文RT、就是关于一幅画写一篇鉴赏、高一水平、字数不要太多[英语科目]
Mona Lisa (also known as La Gioconda or La Joconde),often called the Mona Lisa,is a 16th century portrait painted in oil on a poplar panel in Florence by Leonardo da Vinci during the Italian Renaissance.The work is owned by the Government of France and is on the wall in the Louvre in Paris,France with the title Portrait of Lisa Gherardini,wife of Francesco del Giocondo.It is perhaps the most famous and iconic painting in the world.
The painting is a half-length portrait and depicts a woman whose facial expression is often described as enigmatic.The ambiguity of the sitter's expression,the monumentality of the half-figure composition,and the subtle modeling of forms and atmospheric illusionism were novel qualitie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painting's continuing fascination.It is probably the most famous painting that has ever been stolen from the Louvre and recovered.Few other works of art have been subject to as much scrutiny,study,mythologizing,and parody.A charcoal and graphite study of the Mona Lisa attributed to Leonardo is in the Hyde Collection,in Glens Falls,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