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_政治_阿韶gQ88

编辑: admin           2017-16-06         

    中国人口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将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专题座谈会,统筹考虑,协调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法律、倡导、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和解决人口问题,把发展经济、开展计划生育、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紧密结合起来.2003年,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协调,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2004年初,中国政府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百分之三提供有效科技保障.

    另三个发展思路包括: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纲要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此,该纲要还将“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确定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发展的优先主题.

    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

    一、人口数量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二、人口素质

    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4年的71.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51/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100万例.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估计,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2004年疫情处于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

    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年时下降了7.55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5.42%、高中占12.59%、初中占36.93%、小学占30.44%,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

    三、人口结构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上述数据表明:

    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据预测,2016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2020年仍高达10亿左右.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2020年,65岁老年人口将达1.64亿,占总人口比重16.1%,80岁以上老人达2200万.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2004年末男性人口66976万人,占51.5%,女性人口63012万人,占48.5%,总人口性别比为106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117,2003年为119,少数省份高达130.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四、人口分布

    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2004年,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4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中国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我国人口国情(现状、特点)是今天之内又追加分三个重点![语文科目]

      普查国情 摸清“家底”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特点解说

      新华社记者索研 沈路涛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即将于11月1日展开.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它不是单纯地清点人数,既是对以往国策执行情况和人力物力发展的大检查,也为今后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各项方针政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与前四次不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内容、手段等方面都有所改进.这些改进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完成人口普查,而且对科学治国、宏观决策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普查内容更丰富

      住几间房、面积多大、墙面用的什么材料,这些内容都被写进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这次普查项目一共有49项,比上次增加了28项.而增加普查项目,拓展普查内容,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人口经济活动、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已进行过的四次人口普查,项目数量比较少、内容也大多偏重于人口自身生产的变化.这次在按人填报的项目中,增加了人口迁移的内容.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量增大的实际情况.调查中,还增加了人口的经济活动的内容,这主要是为了反映人们的就业和社会抚养状况.

      按户填报的项目,主要增加了住房的内容.这在我国的人口普查中还是第一次.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入,百姓已成为当前住房市场主体.“五普”项目中增加有关住房的内容,有利于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政府制定下个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

      普查原则更科学

      过去我们进行的四次人口普查,都是按常住人口的原则进行登记,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为一年,空间标准为县市.为了反映人口流量和流向的急剧变化情况,这次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缩短为半年,空间标准缩小到乡镇街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和就业方式、就业机会的改变,人们居住地点和居住时间的变化比过去频繁得多,特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就业机会,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有的人口流动大潮.缩短常住人口的时间标准正是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反映人口流动的现状.

      从我国的行政管辖体制看,县市的管辖范围既包括农村的乡,也包括具有城市性质的镇或街道.近年来,人口的流向除了由农村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流动外,也向近距离的小城镇流动,如果常住人口的空间标准还是县市,这些人将仍然在原住地农村被普查登记,反映不了人口流向的现状.

      以往我国进行的四次人口普查都是以7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这次人口普查改为11月1日0时.这主要是因为,将普查的标准时间选在7月1日,会导致许多农民过完春节回到城里不足半年,这样他们仍在农村被普查登记,普查数据反映不出当前人口流动的现状;而选在11月,半年是指5月至10月,便可避免这个矛盾.

      普查手段更先进

      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短表、长表技术,并采用光电录入,先进的普查手段有利于提高普查质量.

      采用短表、长表技术既能获得较多的信息,又能减少普查的投入.我国过去的普查因为普查项目比较少、比较简单,采用一种表就可以了.这次人口普查,按国家规定的抽样方法,抽选出10%的家庭、个人填报长表,其他90%的家庭、个人填报短表.

      为了全面了解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情况,满足现住地日常管理和城镇建设的需要,这次人口普查还增加了附表“暂住人口调查表”.有了这张表,即使普查表漏登了,从附表上也可以设法弥补.人口普查资料丰富,实现计算机处理可以大大降低普查成本、提高数据质量.这次普查采取了光电录入的方式,排除了过去人工录入的再生性误差.此外,为了提高我国人口普查的技术水平和扩大人口普查资料应用的领域,“五普”还将在大、中城市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这有利于形象、直观地了解人口的分布和各种特征的区域构成,有利于区域和城镇规划、管理以及发展市场经济.(

    题2: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政治科目]

    老人越来越多,青少年越来越少.

    题3: 我国的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政治科目]

    题4: 我国人口现状的一般特点不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一般特点,[政治科目]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多 ;基数大,增长快;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人口的一般特点,一般和基本差不多吧?你们出的这是什么题啊!

    题5: 【我国人口状况】

      一、我国人口现状

      分析我国的人口状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绝对数量大

      1991年年底,我国大陆人口总数为115823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基数,在世界上占第一位.由于人口基数大,进入婚龄、育龄的人也多,每年增长的人口绝对数量也就大,即使以后人口增长速度显著下降,而每年净增人口的绝对数量还是很大的.

      (2)人口增长速度快

      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中,我国净增人口4.3亿多人.平均年增长率为2%,相当于同期日本增长率的2倍,接近法国的3倍,每年净增人口1600万人,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人口.

      (3)年龄结构轻,向老龄化发展

      据抽样调查推算,目前我国15岁以下未成年人口约占总数的38%.发达国家只占24%,是典型的年轻结构.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制度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的比例不断上升.如1992年北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数的12.7%.预示全国将进入老年型社会.无论是年龄结构轻、还是老龄化,都将增加社会负担,影响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压力.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不很发达的情况下,将更加复杂和困难.

      (4)人口分布不均

      地理分布不平衡.由于自然环境条件限制的原因,中国目前仍有十分之一的地区无人居住.人口高度集中在东南地区,而西北部人口很稀少.按修改后的“瑷珲——腾冲线”来划分,东南一侧占全国总面积的43%,而人口则占全国总人口的94.4%;西北一侧占全国总面积的57%,而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5.6%.在两侧各区域内部,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东南地区人口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成都、华北、辽河平原等地区.西北地区人口也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河套平原及绿洲地带.这和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基本一致,即由沿海到内地,由平原向山地及高原,人口逐渐稀疏.这是由于人类生存对环境的要求所决定的.同时,这种分布也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城乡分布不均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8%左右.这样多的农业人口,必然造成对土地及其自然资源的巨大压力,同时也给国家现代化带来很大的困难.当前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人口高度密集,势必给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治理、人民健康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二、中国人口发展的对策

      1.控制人口发展

      我国人口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必须坚持计划生育这条基本国策,因为人口激增是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基本原因,是目前面临困境的根本诱因.要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使其同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相协调.控制人口的发展,一方面要大力控制人口数量,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提高人口的素质.

      2.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是做好人口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经济再生产及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把计划生育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

      3.正确引导消费

      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水平低,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因此,中国人口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是以合理消费模式为基础,不能重复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重污染来换取高速经济发展和高消费生活方式.中国只能根据国情,逐步形成一套低消耗的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提倡节约型消费,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三、中国的适度人口和今后的发展

      我国的适度人口,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各自的结论.有人认为,当前经济的适度人口为6.5亿~7亿左右;也有人认为在8亿左右;若按资源的合理承载人口约为9.5亿左右;最大人口界点有人认为为15亿左右.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已超过12亿,早已大大超出了社会经济负荷能力和资源合理承载能力.

      实行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中国人口政策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出生率,延长平均世代间隔以及调节生育高峰等具有重要作用;少生是控制人口出生率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保证.中国的人口政策是根据中国的人口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制定的,考虑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这是当务之急,而且也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和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

  •   4
  • 相关文章

    权利的意思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人生观的核心
    把缺点变为优点的事例_劳誓统同学政治作业《把缺点变为优点的事例》复习冲刺_政治_劳誓统
    历史和政治哪个好学_柳籽巡同学政治作业《历史和政治哪个好学》复习冲刺_政治_柳籽巡
    用英语口语介绍产品_巫纲晨同学政治作业《用英语口语介绍产品》复习冲刺_政治_巫纲晨
    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_余琶某同学政治作业《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复习冲刺_政治_余琶某
    初一孩子应该怎么教育_怀破臣同学政治作业《初一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复习冲刺_政治_怀破臣
    生存现状指的是什么_麻吩巢同学政治作业《生存现状指的是什么》复习冲刺_政治_麻吩巢
    关于开学第一天的作文_郭捉拔同学政治作业《关于开学第一天的作文》复习冲刺_政治_郭捉拔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