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物理_情意绵绵〃溠射

编辑: admin           2017-15-06         

    高一上 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

    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

    (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1、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

    (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2、常见计算:

    (1) ,

    (2)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

    (2).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

    (4)位移推论公式: (减速: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10、自由落体运动(A)

    (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

    专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知识要点】

    11、力(A)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12、重力(A)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3、弹力(A)

    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14、摩擦力(A)

    (1 ) 滑动摩擦力:

    说明 :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其他同学给出的参考思路: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

    展开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本书】】[物理科目]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题2: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最好有题形的,[物理科目]

    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 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 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

    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

    若F>F1>Fsinθ有两组解

    若F<Fsinθ无解

    (3) 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 力分解的解题思路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

    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思维升华——规律?方法?思路

    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具体的方法是:

    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

    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 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

    (4) 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

    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 ;Fy=F1y+F2y+F3y+……

    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到.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

    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

    我们有

    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

    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

    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

    (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

    (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

    (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

    k==y/x

    (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

    仿此,

    (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

    (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处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

    (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

    ==V/t

    (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始云动),t==0,但a不为零.

    .变加速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大小却可能不变.(这两句怎么理解啊?举几个例子?

    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改变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改变,如果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改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改变但大小不变.

    刹车方面应用题: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反应,马上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马上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最好附些过程,谢谢)

    15米/秒 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 那么停止需要3秒钟

    3秒通过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反应时间是0.8秒 s=0.8*15=12

    总的距离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线运动”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运算法则学习力的计算.现在倒过来了.建议你还是先学一下这这章内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即由开始位置指向结束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体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量)与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速运动(叫变速运动),速度就又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物体速度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如果物体不是匀加速运动(叫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就又有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瞬时加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对比上面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你就会容易理解一点的.

    题3: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物理科目]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题4: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物理科目]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物体的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inertia)惯性的大小由质量量度.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law of inertia).牛顿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加速度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联系的,而不是和速度相联系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点,往往容易产生错觉. 注意 :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但是,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表达式

    ΣF=ma或F合=ma 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 (2)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负值,一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3)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问题时,可将物体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Fx=max,Fy=may列方程. 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性质

    (1)同体性:F合、m、a对应于同一物体. (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F = ma中,等号不仅表示左右两边数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体加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 (3)瞬时性:当物体(质量一定)所受外力发生突然变化时,作为由力决定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要同时发生突变;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同时为零,加速度与合外力保持一一对应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瞬时对应的规律,表明了力的瞬间效应. (4)相对性: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样的坐标系叫惯性参照系.地面和相对于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是惯性参照系,牛顿定律只在惯性参照系中才成立. (5)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都能各自独立产生一个加速度,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失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 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与光速比速度较低). (2)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微观原子. (3)参照系应为惯性系.[编辑本段]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详见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表达式

    F=-F' 第三定律

    (F表示作用力,F'表示反作用力,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 说明

    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注意

    1. 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②相互作用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作用不能相互抵消. ④作用力也可以叫做反作用力,只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⑤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为作用点不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不能求合力 2.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 ①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两个力的性质是相同的. ②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性质可以是不同的. ③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可以单独存在,但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例如:物体放在桌子上,对于物体所受重力与支持力,二者属于平衡力,将物体拿走后支持力消失,而重力依然存在. 而物体在桌子上,物体所受的支持力与桌面所受的压力,二者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物体拿走后,二者都消失.

    题5: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物理科目]

      不知道你们学的是哪本教材,我们这里都是用人教版,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两分运动说明: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 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 :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 ),单位 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的结论:

      (1)由于 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 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

      (1)万有引力=向心力 (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G g = G ≈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 = G g = G 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 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

  •   4
  • 相关文章

    红外线的应用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
    太阳从西边升起
    音速是多少
    一度电多少瓦
    压强公式
    温度计的使用
    听诊器原理
    密度单位换算
    机械效率公式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