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奥秘】月球有哪些奥秘?_物理_跪舔圣母笵

编辑: admin           2017-15-06         

    月球奥秘知多少之月球数字: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是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 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 微秒.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亮故事

    有关月亮的神话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象弯弯的月牙儿,象征着阿尔忒弥斯的神弓.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月球的奥秘有哪些[语文科目]

    月球品质之谜——

    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另外,还有月球环形山形成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受撞击发出巨响之谜、月球上不锈铁之谜、干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气之谜等.

    月亮并非古有——

    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以后,满世界的文化遗址遗迹中,到处可见月亮的身影了.可是,在公元前一万年以前,全球无论哪里的岩画、石刻、图腾等史前文明遗址中,均无任何关于月亮的痕迹,在天上整天挂着的东西,那时怎么人人都想不到在岩画、石刻、图腾上留点印象?但是同一时期岩画、石刻、图腾中太阳的印记比比解释.莫非那时人们抬头望天,天上本无月亮?

    古代美洲玛雅人留下了极发达的文化,可是在他们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

    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

    《金史·天文志》中记载了一条十分惊人的资料:“太宗天会十一年十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意思是: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历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而去,不一会,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月亮传说很少——

    先秦以前的古籍中很少有关于月亮的记载.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含含糊糊地记载说月亮是地上飘上去的、远处跑出来的、太阳生出来的,总之,是原先没有后来才有的物件.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星象物种起源传说和神话故事.可是关于月亮的传说,除了嫦娥奔月,除了泛泛的说“日月星辰如何如何”,具体点的故事几乎想不出还有什么.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当然朱元璋抗元起义“吃月饼杀鞑子”等后来的文学创作故事,已经不算了.

    月亮不太正常 ——

    据说,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飞行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前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题2: 月球的奥秘要的是奥妙,奥妙[化学科目]

    月球有丰富的矿藏,据介绍,月球上稀有金属的储藏量比地球还多.月球上的岩石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富含铁、钛的月海玄武岩;第二种是斜长岩,富含钾、稀土和磷等,主要分布在月球高地;第三种主要是由0.1~1毫米的岩屑颗粒组成的角砾岩.月球岩石中含有地球中全部元素和60种左右的矿物,其中6种矿物是地球没有的.

    科学家指出,要开发月球必须对月球进行全面的探测,了解月球的资源,并逐步对资源进行开发.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地球上最常见的17种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而整个月球表面平均有10米厚的沙土.月球表层的铁不仅异常丰富,而且便于开采和冶炼.据悉,月球上的铁主要是氧化铁,只要把氧和铁分开就行;此外,科学家已研究出利用月球土壤和岩石制造水泥和玻璃的办法.在月球表层,铝的含量也十分丰富.

    月球土壤中还含有丰富的氦3,利用氘和氦3进行的氦聚变可作为核电站的能源,这种聚变不产生中子,安全无污染,是容易控制的核聚变,不仅可用于地面核电站,而且特别适合宇宙航行.据悉,月球土壤中氦3的含量估计为715000吨.从月球土壤中每提取一吨氦3,可得到6300吨氢、70吨氮和1600吨碳.从目前的分析看,由于月球的氦3蕴藏量大,对于未来能源比较紧缺的地球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许多航天大国已将获取氦3作为开发月球的重要目标之一.

    1998年3月5日,美国航天局向全球发布了一条特大新闻:“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发

    现月球两极存在大量液态水,其储量约为0.1亿吨-3亿吨,它们分布在月球北极近5万平

    方公里和南极近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如果月球陨石坑底部土壤水层非常深厚,那么月

    球上的水资源储量最终有可能达到13亿吨.

    月球上的水资源首次被证实,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使科学家欣喜若狂,在全世界亦产

    生强烈反响,因为这一发现对于人类在下个世纪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

    意义.

    科学家们认为,月球上存在的水资源可能是人类在太阳系中拥有的最宝贵的“不动产”.

    即使月球水的储量只有3300万吨,也足以保证2000人在月球上生活100多年,而且从月球

    的土壤中提取水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将混有冰的泥土收集起来加热,使冰融化后便可

    得到水.据估计,现在找到的这些冰水可以填满一个深11米,面积10平方公里的湖泊.月

    球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仅能供给宇航员饮用和生活之用,使他们在月球上的持续停留时间

    更长,还可以在太空栽培农作物或喂养动物;水又是一种动力源,可以分解为氢和氧,为

    行星探测飞船提供燃料,大大延长飞船的使用寿命,有了水,科学家可以方便地开发月球

    上的各种自然资源,还可以把月球当作探测宇宙空间的前哨基地;水对于研究月球的成因

    和性质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当然,开发月球上的水资源并非易事,因为月球上的冰块并非集中在某一个冰冻层,

    大量的冰同岩石,尘土混杂在一起,估计其含量仅占0.3%—1%.此外,由于月球陨石坑

    一直不见天日,坑内混度太代,需要能在月球两极-230℃起低温下工作的机器,但制造这

    样的机器极为困难.

    尽管如此,既然月球有水,那么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的日子

    将成为21世纪科技的目标.此外,月球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将使太空旅游由理想变成现

    实.

    人类在月面上进行科学探测与研究活动,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是十分必要的.至于月球基地建设和月面活动方案,已有很多建议,由于目的不同及建议者不同,因而各种提案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只要我们从总体的构思上对这些提案进行剖析,都离不开下列几个发展阶段.

    ①基地建设准备阶段:对地形及资源的调查;

    ②建设前哨基地:在月面临时居住,向下一阶段过渡的准备作业;

    ③建立月球生产基地:月面上长住,生产活动开始;

    ④发展中的月球基地:生产活动进入正常化阶段;

    ⑤成熟的月球基地(即永久性月球基地):建立各种产业,经济独立化.

    月球前哨基地的建设,意味着人类已跨入月球基地建设的第二阶段.应该说,这时的人类开发月球活动,还仅仅是一个开端.年轻的科学家们将奔赴月球前哨基地,到第一线去参加实际考察,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为开发月球、建设月球献出美好的青春.年富力强的实业家们,被月球上丰富的资源所吸引,他们将开辟新的战场,到月球上去开矿、建厂、创业,加快月球资源利用的步伐,在月球上大展宏图.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当大批人马进入月球基地,转入月球生产基地建设阶段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前哨基地建设复杂得多、困难得多.这是因为人员增多,需要就地建设住宅,再依靠着陆器上航天员住宅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而月面是真空的,表面温度从-170℃至+130℃之间发生变化,温差极大.此外,还需经受宇宙射线和微小陨石骚扰等危险环境的考验.为了使航天员能长期生活在这样严峻的自然环境中,基地的各种建筑物的结构必需具有高度的气密性、绝热性、抗辐射性等.科学家们为此已勾画出月球生产基地的基本轮廓,提出了月球上工农业生产、科研的布局,供给设计师们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根据月岩样品及大量有关资料的研究与分析,确定了月球优先生产的产品原则,主要是充分利用月球资源,为扩建月球基地而生产所必须的原材料,重点放在制氧、金属冶炼、建筑材料的制备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已对月球上的加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制备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详细研究.

    科学家很早就开展月球表土提取氧的方法研究,他们利用阿波罗飞船取回的月球沙土进行实验,在1000℃的高温下,将月沙中的钛铁矿和氢接触生成水,再将水通过电解提取氧.研究表明,提取1吨氧,约需70吨的月球表土.考虑到在月球上生产的特殊情况,建议在月球基地建设的同时,应考虑配备一套小型的化学处理设备,利用太阳能作动力,每天大约可制备出100千克的液氧.具体工艺流程是,利用月球岩石在高温下与甲烷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在温度较低的第二个反应器中,一氧化碳再与更多的氢发生反应,还原成甲烷和水.然后使水冷凝,再电解成氢和氧,把氧储存起来供使用,而氢则送入系统中再循环使用.据预测,月球制氧设备,最初是为给月面上航天员提供氧气之用,但他们需要的氧气并不多,一个12人规模的基地,每月也只需要350千克氧气.而一套制氧设备连续工作后,可生产出相当数量的氧气,因此,在月球基地建设时,应同时建造一个永久性的液氧库,以便供给航天器作为低温推进剂燃料使用.

    十分有意义的是,在制氧过程中经过化学处理后得到的“矿渣”,却成了上等的副产品.这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游离态硅和可供冶炼的金属氧化物,只要采用适当的工业方法便可继续冶炼,炼制出工业上极有使用价值的金属钛.科学家们提出的制钛工艺流程是,将“矿渣”通过机械粉碎、磁选,提取出铁钛氧化物,在1273℃高温下加氢处理,生成氧化钛,再以硫酸置换出其中的铁,接着和碳混合,在700℃的温度下通入氯气,经过化学反应后生成四氯化钛,然后在2000℃高温下加热,投入镁以便脱出氯,最终得到熔融态的钛.

    铝的精制方法更为新颖,月面上的铝是由称之为斜长石的复杂结构所组成,倘若用常规精炼方法制铝,在月面上很难获得成功.科学家们经过反复试验与研究,提出了一套炼铝的新的工艺.具体做法是,将月岩粉碎,在1700℃下加热熔化,然后在水中冷却至100℃制成多质的球,再经粉碎,在其中加入100℃的硫酸,即可浸出铝.用离心分离法和过滤法除去硅化物后,再将它在900℃的温度下进行热解反应,得到氧化铝和硫酸钠的混合物.随后洗去硫酸钠并进行干燥,再与碳混合加热的同时,加入氯气与之进行反应,生成了氯化铝,经电解,获得最终产品——纯铝.

    建筑业离不开玻璃,因此在月面上生产玻璃显得尤为重要.通常的玻璃是由71~73%的氧化硅,12~14%的碳酸钠,12~14%的氧化钙组成.月球土壤中含有40~50%的氧化硅,在月面上制造玻璃是以硅玻璃为主.其精制方法较为简单,即在月球土壤中根据需要加入各种微量添加物,用硫酸溶解出一些无用的成分之后,在1500~1700℃下熔化,然后经压延冷却,即可制成月球玻璃.

    随着月球资源开发取得相当惊人的成果,试生产阶段已告一段落,小型试生产的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使月球生产活动逐步走向批量化生产.与此同时,由于进入月球参加开发的人员增多,所建月球基地已显得拥挤不堪,需要完成改建、扩建基地工程,这无疑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尤以对混凝土的用量为最大.值得庆幸的是,制造混凝土所需的沙土、石子、水泥,都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结构具有成本低、易于成型、抗辐照等优点,是建设月球基地最有希望的建筑材料.新型月球基地,可根据设计采用混凝土预制的舱体来建造.当然,被采用的月球混凝土构件的形式是很多的,这里介绍一种通用舱段为六棱柱形的,先用混凝土制成框架和壁板,然后装配成形.这种形式的舱体的最大优点是非常灵活,由于它是六角形体,通过各个面既可向平行方向辐射扩展,亦可向垂直方向(向上)扩展,墙壁、天花板、地板,随时都可拆卸,也可根据需要再组合拼接,扩建基地,调整空间.最后将套在它里面的圆筒式的增压舱体连接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组装式的月球基地.

    人们到月球上建设基地,除了开发资源发展生产外,最终目标还是想把月球扩建成移民区,让更多的人到月球上观光、游览,或者带着全家老小移居到月球上,做一名月球人.这样一来,其建设规模更加庞大,需要的建筑材料更多,并要求寻找一种更为简便的施工方法.一些科学家提出,在南极洲应用的一种称为“挖掘—装填”的建造技术,也完全适用于月球.推土机将在月球表面的松软岩层或“浮土”中挖出一条壕沟,再把一节节的圆筒式增压舱装入沟中,连接紧固后,在它上面覆盖很厚的一层月球岩土,即可耐热、绝热、保温,又可防止辐照.科学家们已设计出一个月面研究实验基地,主要任务是进行月面上的天文观测、地貌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等.其设计规模可容纳60名航天员,能提供居住6个月以上的能源及生活必需品.

    月面研究实验基地,以球形舱和圆筒形舱构成环状体,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两大部分.工作区由研究实验舱、工业生产舱、农作物种植舱、生态环境生命保障舱、管理舱、能源舱、物资供给舱、航天港等组成.其中农作物种植舱除生产农作物外,还饲养鸡、羊、兔、鱼等动物,培植藻类、蕨类植物,以及水果蔬菜等.生态环境生命保障舱内配备有气体净化处理、水处理、排泄物处理设施.而能源舱主要是太阳能发电设备,在舱外平地上安放了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阵.航天港离研究实验基地稍远一些,它是用来接待和发射月球飞船的场所.进入生活区,则是另一番天地,这里环境优美,人生活在里面感到安逸、快乐,能洗去一天的工作疲劳.生活区内有公共场所、住宅以及生活配套设施.公共场所供航天员之间交流情感、谈天说地、互换信息、餐饮、聚会、娱乐等,航天员在柔美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或在影像画面中开怀畅饮,得到足够的休息.天花板和墙整体漆成白色,使人感到明快、舒适.个人住宅,为航天员个人睡眠、看书报和娱乐的空间,以蓝色和绿色这些冷色为基调,使内部装饰得较为柔和,照明布置使空间富有立体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很幽静,容易入睡.生活配套设施有健身房、医疗保健所等.

    究竟要建成什么样的月球基地,这是众多人关心的问题.一些能源科学家建议,月球上蕴藏着大量的硅、铁、铝、钛、钙、氧等元素,而这些元素地球上的已足够供人类使用,开采它们还算不上当务之急.只有氦在地球上是绝无仅有的,尤其是氦-3,它是地球上没有的能源,储量相当丰富,是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的理想燃料,因此,应优先开发建立月球能源基地.另一些能源专家则指出,还应重点建设月球太阳能发电基地.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这足以说明解决地球未来能源短缺问题已迫在眉睫.

    由于月球和地球有着类似的地质特征,都蕴藏着丰富的核资源和建设核电站所需的原材料,因此,很适合在月球上建造核电站.在地球进行核发电时要使用涡轮和水,而在月球上,通过采用热离子和温差发电机等高效复合能量转换系统,便可直接将核能转变为电能.设想中的月球核能源基地,将包括核燃料供应厂、核发电设施和输电设施.月球上的电力,通过高传输效率的短波长激光束,也就是紫外线区的激光,输送到静止轨道上的能量中继卫星,在中继卫星上,电能被转换成在空气中具有高传输效率波长的激光,然后再传送到位于地球上的接收站.由接收站再将能量分配到各个区去供用户使用.

    月球核能源基地,通常建造在月球的两极地区,因为极地是向地球进行能源传输的最佳场地.月球核能源基地一旦建成,转入稳定运行后,将全部由机器人操作控制、维护与修理,绝对不会对人类造成污染威胁.为了建立月球核能源基地,有许多工程技术问题,有待人们尽快研究解决,例如超高效能量转换系统、空间用核反应堆、空间机器人、大功率输出的高效激光生成设备、接收设备、激光传输的安全技术等.

    正如前面所述,月球上氦-3不仅储量多,而且是一种洁净的核能源,这对于净化地球环境十分有利,对人类来说颇具吸引力.如果将它从月球上开采出来运至地球,供人类享用,无疑使人类获益匪浅.据预测,从月球的矿石中提取的氦-3,足以满足整个地球400年能源的需要.经测算,建设一个500兆瓦的氘-氦-3核聚变电站,每年约需50千克的氦-3,也就是说,每年只要在月面上挖一个面积1.5平方千米,深3米的坑.而且它不含放射性物质并能产生更多的能量,用氦-3为原料,核反应堆成本将降低一半.仅开发氦-3月球资源这一点,人们就足以理解重返月球的深远社会与经济意义了.

    总之,月球基地将成为人类生存延伸到地球以外星球的开端,是人类空间的第一移民区,并且也是人类向太阳系其它行星进军的中转站.月球基地的建设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必将对世界的文化、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题3: 月球有什么秘密?问完了太阳,该问问月球了![物理科目]

    月亮上有很多秘密,是我们地球人很难想象的.首先月球很小,它的引力不足以抓住氺气和空气,所以月球上没有氺,也没有空气.动植物都不能生存.

    但是,正是这样的环境,岩石才不能风化,它为我们保存了原始月球的面貌,提供了了解原始地球秘密的场所.

    所以月球是人们非常想了解的地方.

    第二,月球上没有磁场,没有火山活动,月震很微弱.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一致.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行星的自转速度与磁场、构造运动间的关系提供了线索.

    题4: 月球奥秘[物理科目]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

    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途中飞行顺利,1月4日从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过,遗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这个探测器重361.3千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探测设备.它在9个月后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飞往太空深处.月球1号发射两个月后的3月3日,美国发射的先锋4号探测器,从距月面59000千米的地方飞过,也未击中月球.

    月球号探测器

    从1958年至1976年,前苏联发射24个月球号探测器,其中18个完成探测月球的任务.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2号,两天后飞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实现了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它载的科学仪器舱内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在撞击月球后便停止了工作.同年10月4日月球3号探测器飞往月球,3天后环绕到月球背面,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让人们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是1966年1月31日发射的月球9号.它经过79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在月球的风暴洋附近着陆,用摄像机拍摄了月面照片.这个探测器重1583千克,在到达距月面75千米时,重100千克的着陆舱与探测器本体分离,靠装在外面的自动充气气球缓慢着陆成功.1970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16号,9月20日在月面丰富海软着陆,第一次使用钻头采集了120克月岩样口 ,装入回收舱的密封容器里,于24日带回地球.1970年11月10日,月球17号载着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上天.17日在月面雨海着陆后,月球车1号下到月面进行了10个半月的科学考察.这辆月球车重756千克,长2.2米,宽1.6米,装有电视摄像机和核能源装置.它在月球上行程10540米,考察了8千平方米月面地域,拍摄了200幅月球全景照片和20000多张月面照片,直到1971年10月4日核能耗尽才停止工作.1973年1月8日发射月球21号,把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最后一个月球24号探测器于1976年8月9日发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软着陆,钻采并带回170克月岩样品.至此,前苏联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宣告完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了.

    徘徊者,勘测者探测器

    美国继前苏联之后,先后发射了9个徘徊者号和7个勘测者号月球探测器.徘徊者探测器样子像个大蜻蜓,长3米,两翼太阳能电池板展开4.75米.探测仪器装在前部,电视摄像机放在尾部.勘测者探测器有3只脚,总重达1吨,装有当时最先进的探测设备.最初5个徘徊者探测器均无建树,直到1964年1月30日发射的徘徊者6号才在月面静海地区着陆.但由于电视摄像机出现故障,没有能够拍回照片.同年7月28日徘徊者7号发射成功,在月面云海着陆,拍摄到4308张月面特写照片.随后1965年2月17日发射的徘徊者8号和3月24日发射的徘徊者9号,都在月球上着陆成功,并分别拍回7137张和5814张月面近景照片.1966年5月30日发射勘测者1号新型探测器,经过64小时的飞行,在月面风暴洋软着陆,向地面发回11150张月面照片.到1968年1月1日发射的7个勘测者探测器中,有2个失败,5个成功.后来,美国又发射了5个月球轨道环行器,为阿波罗载人登月选择着陆地点提供探测数据.经过这一系列的无人探测之后,月球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出来了.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约为每秒2.4公里,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周.月球不但处于地球引力作用下,同时也受到来自太阳引力的影响,所以具有十分复杂的轨道运动.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所见到的月球被照这部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这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阴历或农历月就是以月相为基础,星期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月球总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这是由于月球自转周期恰好和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造成的,而这两个周期相同则是潮汐长期作用的结果.

    月球赤道面同它的轨道面有6度41分的倾角.因为这一倾角的存在和月球绕转速度的不均匀等原因,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地面上某一点的观测者多少还能看出月面边沿有前后的摆动.从地面观测,不止看到月球的半面,而且能看到月球的59%,其余41%则不能直接看到.

    月球形状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许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区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洼陷约400米.月球重心和几何中心并不重合,重心偏向地球2公里.这一结论已为

    题5: 【有关于月球的奥秘】[语文科目]

    在人类自己登上月球之前,我们就曾怀着殷切的期待,希望登月字航员们能够发现来自其他星球的 1 捷足先登者留在月面的痕迹

    生物曾“访问”过月球的“证据”.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马歇尔航天中心的一流设计师约瑟夫·布朗利奇经过18个月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来自地球以外行星”的访问者一直在定期地造访地球和月球.他还认为,我们应当能发现月球上的“邻居”遗落在月面上的东西.

      尽管经历了6次登月探险,人类终于没有发现这样的“遗落物品”.原因也许首先在于“阿波罗”宇宙飞船虽然6次登月,但它们的月球探测使命比起了解整个月球来还是微不足道的;或者那些“遗落物品”所在的月面上并不具有我们所想象的那种形态.不久前,科学记者约瑟夫·古达维奇曾引用了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关系密切,曾执行过“月球计划”的一家大公司的高级官员的证言:“说到来自其他行星的文明的遗留物,可以举出月面山峰上显而易见的金字塔状物体.然而在人们觉察到那似乎是什么并提出质问之前,我们只能闭口不言.”他又补充道:“与全面探测月球一样,处在月面上的东西都是能够发掘的.”这些话是在约瑟夫·古达维奇的《萨加》(萨加——北欧中世纪的民间传说——译者注)一书中引用的,不过这种对月球的全面探测,不到21世纪恐怕是难以着手进行的.截止到今天,不管是无人还是载人的空间探测都曾在月面上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建筑物.然而实际上我们到这个相邻世界的过程中所揭开的若干奥秘并不包括在月面上发现绝妙的建筑物这件事.在前些年出版的《月球飞船之谜》(1975年德尔出版社)一书中曾讨论过美苏对月球探测过程中的所有发现,却唯独或几乎没有涉及这一重要且惊人的发现,这是令人大为惊异的.

      人类在实现登月以前很久,就已在月面上观测到无数个建筑物,在天文学文献中也有大量记载.其中

    最惊人的记录是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科学部编辑约翰.奥尼尔在1954年宣布的,他在月面的危海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桥形建筑物.有趣的是,其他著名的天文学家也用各自的望远镜确认,那是一座桥形物.其中一位还明确地说,那座桥全长达12英里.那座“桥”果真是座建筑物还是纯粹大自然施展的“技巧”呢?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威尔金斯博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面研究所所长)在BBC广播公司的广播节目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个桥形物似乎是建造而成.”进而他又对听众的疑问——“如果是建筑物的话,能谈得更具体些吗?”做了回答:“说它是建筑物也就是说它是运用技术建造而成的.”威尔金斯博士又补充说,那座桥还在月面留下了投影,看上去与一般的桥没什么两样.这位月球研究权威还告诉听众们,他甚至可以看到照入桥下的阳光.这番新奇说法使听众们吃惊不小,在这次广播节目中,威尔金斯博士不仅只字未提这座桥是“自然形成的东西”,而且多次强调它“似乎是人工所成”.他曾经多次认真观察过月面的危海,对那里己了若指掌,但过去那里并不存在这座桥,这是事实.正因为如此,这座桥很有可能是来自其他行星的“人类”在近年内建造的.此外这种智慧生物还陆续建造了四角形或三角形的壁状物,甚至还建造了圆顶状建筑物,在这里出现又在那里消失.这难道不是来自其他行星的智慧生物特意所为吗?

      与此相反的意见认为,从地球上观测月球由于两者距离相当遥远,我们可能会将天然物体错认为桥或

    其他建筑物,想当然地认为那是“人工所成”.如果从宇宙空间抬摄地球照片,比如从正在轨道上飞行的字宙飞船上拍摄地球照片,我们会把美国亚利桑那陨石坑和尼曰利亚北部撒哈拉沙漠的边沿毫不怀疑地视为建筑物,有时也会将它们视为不规则的连绵不断的壁状物.当然,由于我们站在地球上,所以我们清楚地知道它们都是自然形成的地貌.也就是说,这一事实告戒我们,必须审慎地看待那个“桥”的结论. 在月而上发现的并不光是神秘的建筑物,还有其他为数众多的难解谜团.在很久以前,科学家们曾目击月而上有闪光和奇怪的物体,有若干份报告表明那些奇怪闪光“尚无法解释”.美国航空纺天局在把人类送上月球之前,曾对此做过反复研究,该项研究名为《月球所发事件报告的编年目录》,内容为几个世纪来权威科学家所记载的月面奇怪闪光(有固定的也有移动的)、白热光及突发事件,其中删除了那些拟是而非,并不确凿的报告.

      虽然美国航空航天局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远远谈不到是“充分的”.其他科学家小组也分别对月面进行了观测,研究了800次(也有人说是1000次)以上的这类闪光和突发事件.在宇宙研究方面最具权威的美国航空航国航空航天局在“月球上发生的事件”上如此“认真”地蒙骗公众,无论怎么说都是令人震惊的事,尽管美国航空航天局对发生在我们地球近邻的事似乎感到并不一般.

      我们不可能在这里举出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内容的全貌,在此提到的只是值得读者朋友们留心注意的那些:

    ●1587年3月5日,可以看到月面上有一颗“星”,令人们大为吃惊,那颗“星”不知为何在那弯新月上徘徊.

    ●1671年11月12日,著名天文学家卡西尼目击到月面漂浮着白色的雾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云的.那么那团云雾究竟是什么呢?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过UFO一类的物体,这团云雾就是一例.以往,美国航空航天局观测人员目击到月面云雾不下儿十次.

    ●1787年5月18日,天文学家哈雷和洛威尔观测到月面的发光物体.洛威尔当时解释说那发光物体是月面发生的“风暴”,但是在月面世界上云雾和风暴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1787年3—4月,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月面上目击到3个“发光点”和4座“新火山”.经过“阿波罗”宇宙飞船的月球探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月球只是一个死寂的世界.我们虽然不能断言赫歇尔看到的是什么,但至少在过去的30亿年间,月球上是不应当存在火山活动的.“4座新火山”便成了不解之谜.值得玩味的是,赫歇尔说,他可以看到那3个“发光点”似乎在月面上移动.

    ●1821年7月,德国天文学家古里伊特费森在月面上观测到发着强光的光点.据他的报告说,他曾数次目击到月面的“闪光”或“闪电”.

    ●1877年2月,有人观测到一条明亮的绳索状发光物从南得克萨斯环形山西侧向东移动,历时约一个小时.其间,这个绳索状物发光约20分钟.其他科学家的看法是,不能认为那是下落的陨石照亮了坚硬的月面.

    ●1881年7侨4日,有人在月面边缘观测到两座金字塔状明亮突起物,随后慢慢消失.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1882年4月24日,有人目击到在月面亚里士多德地区附近,有一物体的投影忽而停止忽而移动.如果说这个“影子”在动,那么造成这个影子的又是什么呢?在这个死寂的世界上到底是什么在移动呢?

    ●1915年1月31日,有人观察到月面上有7个字母“γ”形的白点.

    ●1915年4月23日,有人在克拉威斯环形山观测到一条很细的发光直线.

    ●1940年6月14日,有人在柏拉图环形山观测到细如木纹、隐约可见的明亮物流动.发现者报告说,他曾在柏拉图环形山看到若干个发光点.

    ●1945年10月19日,有人观测到在达尔文环形山的内壁上有3个明显的光点.科学家莫亚草拟了这份报告.

    ●1955年5月24日,著名科学家费尔索夫在月球南极观测到机械发光物.

    ●1955年9月8日,科学家在“阿波罗”17号的着陆地点——陶拉斯.利.特罗地区边缘,观测到两个闪光物体.

    ●1959年9月13日,陶拉斯.利.特罗地区被“云雾”覆盖,那不是UFO吗?

    ●1964年6月21日,有人观测到在罗斯D地区南部有一个黑点在移动,历时约2小时1分钟.

    ●1965年7月3日,有人在阿利斯塔尔克斯地区的昏暗部分观测到一个脉动的光点,历时1小时10分钟.

    ●1966年9月25日,几名科学家在柏拉图环形山上观察到闪光现象,历时数分钟,其中一位科学家说有的闪光呈红色.同一天,在月面加桑迪地区也观测到红色闪光,历时30分钟.一个月后的10月25日,几位天文学家在柏拉图环形出又观测到类似的红色闪光.

    ●1967年9月1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蒙特利尔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月面静海观察到一片紫得发黑的“云雾”,而两年后,静海是人类首次在月面驻足的地方.

  •   4
  • 相关文章

    红外线的应用
    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
    太阳从西边升起
    音速是多少
    一度电多少瓦
    压强公式
    温度计的使用
    听诊器原理
    密度单位换算
    机械效率公式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