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指?_生物_只是个皮YH329
编辑: admin 2017-15-06
-
4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儿童从初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学前教育领域的基础课程,也对实践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在实践中帮助幼教工作者按照客观规律引导儿童心理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及提高教育工作中的成效等.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采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的课程系统的针对0-12岁孩子家长及早教、小学老师系统的课程,包含学前儿童心理学.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始情绪反应
观察和研究普遍证明,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初生婴儿即可有情绪反应,如新生儿或哭,或静,或四肢舞动,都是原始的情绪反应.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人们普遍倾向认为,婴儿天生情绪反应有三种:怕、怒与爱,经典婴儿情绪发展理论的代表人华生还详细地描述了这些情绪的原因与表现:
怕.新生婴儿的怕主要由大声和失控引起.当婴儿静静地躺在毯上时,器皿落下、屏风倒落等等,会立即引起他的惊跳,肌肉猛缩,继之以哭,当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或身体下面的毯子被人猛抖,婴儿会发抖、大哭、呼吸、双手乱抓.
著名的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Watson,J.B,1917),根据对婴儿室内500多名初生婴儿的观察提出,天生的情绪反应有三种:
1.怕.华生认为,婴儿怕两件事:
一是大声,婴儿静静地躺在地毯上,如果用铁锤在他头部附件敲击钢条,立刻引起他的惊跳,即时筋肉猛缩,继之以器.其它的高声,如器皿落下,窗帘飞起,屏风跃落等等,都会引起同样的反应.
二是失持.婴儿身体突然失去平衡,推动依托,身体下面的毯子突然猛抖,引起猛烈振动,婴儿也会大哭,呼吸急促,双手乱抓,即使口有安慰器(奶嘴),也不例外.
2.怒.限制活动会使婴儿激怒.当实验者双手温和地、坚定地按住婴儿的头部,不准活动,婴儿会发怒.他把身体挺直,哭叫,挥手蹬脚.
3.爱.抚摸婴儿的皮肤,抱他,会使婴儿产生爱的情绪.特别是抚摸皮肤的敏感区域,如唇、耳、劲背、乳头、性器官等,婴儿都会发生安静的反应,表示爱.
华生所指出的三种原始情绪反应理论受到批评,不少心理学家作了类似的实验性观察,都没有能验证华生的结论.人们认为,那是实验都强加于婴儿的.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原始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还没有化为若干种,有些人认为,新生儿的原始情绪甚至难分为愉快和不愉快,所谓愉快,仅是“不是不愉快”的表现而已
怒.怒由限制婴儿运动引起.如,用毯子把孩子紧紧地裹住,或按住婴儿的头部,不准活动,婴儿会发怒,他把身体挺直,或手脚乱蹬、屏息、尖叫.
爱.爱由抚摸、轻拍或及身体敏感域产生.如,抚摸孩子的皮肤,或是柔和地轻拍他,会使婴儿安静,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或展开手指、脚趾,发出"咕咕"和"咯咯"的声音.
题2: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述题(要解释)1.如何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2.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政治科目]
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
幼儿时期,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所以,在活动过程中,常会出现注意分散即分心现象,使教学活动不能很好地进行.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些教师认为,幼儿喜欢新鲜,喜欢看不同的画面,在短时间内不断地更换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殊不知活动室的布置过于花俏,更换的次数过于频繁,是可能分散幼儿的注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辅助材料过于有趣、繁多的教师的仪表也回影响幼儿的注意.如果教师上班时浓妆艳抹,穿着奇装异服或过于新奇,幼儿的注意就会分散,注意到教师的衣着打扮上去了,无心听课.所以,要防止幼儿注意分散,就要排除这些无关刺激的干扰.如教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教室布置应整洁优美,新布置过的教室最好即使组织幼儿参观,更换的次数不能过于频繁;教具应能密切配合教学,不必过于新奇;出示教具应适时,不用时切不可摆在显要的位置上;教师的衣着应朴素大方;个别幼儿注意怒集中时,不要中断教学点名批评,最好稍作暗示,以免干扰全班幼儿的活动.
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兴趣是引导幼儿注意的主观条件.兴趣、成功感以及他人的关注等因素可以构成活动的动机.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活动的注意.如果活动的内容太难,幼儿就会不感兴趣,不喜欢玩从丧失了活动的积极性;如果活动内容太简单,幼儿就会觉得缺乏新异性、挑战性而减少对他们的吸引力.另外,教师对教育过程控制得过多、过死,幼儿缺少积极参与和创造性发挥的机会,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教育过程呆板少变化等,都可能涣散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活动方式应尽量“游戏化”,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有愉快的体验;组织形式应有利于师生之间、伙伴之间的交往;活动过程中要使幼儿有一种“主人翁”的自主感,能主动活动、动手动脑、积极参与.
三、注意教学的方法,控制教学时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心理学的研究证实:长时间的单调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使人易于疲劳,难以使注意稳定.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符合“不断变化的刺激”这一注意的规律,能激发幼儿定向探求活动,使幼儿对活动永远保持新奇感.教师讲话也要有技巧,当活动室比较乱时,提高嗓音有时反不如突然降低或者不做声更易引起幼儿注意.教师要控制好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如果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疲劳,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使注意涣散.
四、妥善地安排教学环节,维护好课堂纪律.
教师要妥善安排教学环节,善于控制幼儿的注意,维护好课堂纪律.课堂纪律的好坏,是关系到能否引起和保持幼儿注意的先决条件.教师既要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要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幼儿注意的偶发事件.例如,有时偶然碰到个别幼儿在活动时故意捣乱,分散了其他幼儿的注意.教师此时切不可把活动停下来立即处理,更不能对他发脾气,否则这位捣乱的幼儿就达到了引起教师注意和扰乱课堂纪律的目的,还会引起更多幼儿注意的更大分散.而应该设法使他安静下来,如请他回答问题或参与活动的角色,等活动结束后再对他进行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幼儿的注意的规律.组织好幼儿的注意,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幼儿注意的因素,紧密地把握住那些吸引幼儿注意的因素,才能防止幼儿注意分散,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记忆力
记忆能力和人的其他各种能力一样,可以经后天训练而加强.孩子正处于记忆训练最佳期,只要训练方法得当,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可以把记忆力的训练分为4个阶段.
1、注意力的训练
人的注意力是贯穿于人的一切活动中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心理过程.离开了对识记材料的注意,是不会有记忆的,因此,训练注意力应作为整个训练过程的第一步.
2、无意识记的训练
孩子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凡是直观、形象、有趣味、能引起孩子强烈情绪体验的事和物大都能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记住,特别是与其情感相联系的事情.所以,必须为孩子提供一些色彩鲜明,形象具体,并富有感染力的识记材料,使材料本身能吸引孩子,以充分发展孩子的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能力,促进孩子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能力的发展.如各种材料制作的、不同形状的、有趣的小卡片,各类汉字卡片,能活动的计数器,玩具和实物等.对一些杂乱无章的材料,可采用歌诀记忆法,把需识记的材料编成歌词和诗词,形成一种节奏顺序,以提高记忆效果.
3、有意识记的训练
这个阶段要让孩子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识记,有意识记的发生和发展是儿童记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质变,为了培养孩子有意识记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孩子各种有组织的活动中,父母要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具体明确的识记任务,促进孩子有意识记的发展.如在听故事、外出参观、饭后散步时,都应该给孩子提出识记任务,如果没有具体要求,孩子是不会主动进行识记的.
4、记忆与思维的协同训练
人的记忆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好的记忆是正确思维的保证,好的思维能力是快速识记和长久保持的条件. 这一阶段要帮助孩子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周围的事物有意义,为此就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如趣味记忆法和特征记忆法,尽量帮助儿童理解所要识记的材料.如可提出一些问题,如“鸟为什么能飞?”“鸭子为什么能在水中游?”等,引导他们通过积极的思考,在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值得注意的是,在训练孩子的记忆力时,对孩子完成识记任务的情况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以提高孩子识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须识记的内容也应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题3: 寻高手2010春学期《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一次在线作业一、单选题2.诺韦—科利尔首创用()研究新生儿记忆和学习的方法.A.习惯法B.操作性条件作用C.条件作用D.条件反射3.婴儿的交往集中在
单选题:BADABDBAA
多选题:1、ABC2、ABCD3、ABCD4、ABC5、ABCD6、ABC7、ABCD8、ABC9、ABCD10、ABCD
题4: 谁有2011年秋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答案?第一题单项选择1.心理学是A研究人的心理及其规律的科学B.[数学科目]
一、名词解释 1.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0 至 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2. 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 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3.纵向研究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 ,找出心理发展过 程的系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