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蛋白质计算公式】高中生物有关蛋白质的计算公式_生物_obx951

编辑: admin           2017-15-06         

    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个氨基酸分别形成1条肽链或m条肽链.

    形成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n-m

    多肽相对分子质量=na-18(n-m)

    (1)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总数-肽键数.

    (2)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总数-肽键数.

    (3)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

    (4)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高一生物蛋白质那一章节所需要用到的所有计算公式1.关于氨基酸缩合反应的计算由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可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每形成一个肽键,同时失去一分子水,即形成的肽键数=失去分子[生物科目]

    一.有关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计算

    (一)计算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计算技巧1:

    蛋白质中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

    例1.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链.若该l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lgG有肽键数

    A.m个 B.(m+1)个 C.(m—2)个 D.(m—4)个

    点拨:由题图可知,该蛋白IgG由4条肽链组成,所以该lgG有肽键数为(m—4).

    答案:D

    注意:若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环状肽,则肽键数=氨基酸个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二)计算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技巧2: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分子个数×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8×脱去的水分子数

    例2、一种蛋白质由两条肽链构成,共含有100个氨基酸,若每个氨基酸相对平均分子质量是12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__________

    A. 12000 B.10236 C.10218 D.13764

    点拨:脱去的水分子数要应用计算技巧1来求得,所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120-18*(100-2)=10236.

    答案:B

    二.有关蛋白质结构的计算

    (一)计算多肽种类

    计算技巧3:

    假设有n(0

    (1)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的情况下,可形成m肽的种类为nm种;

    (2)每种氨基酸数目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可形成m肽的种类为n×(n-1)×(n-2)……×(n-m+1)

    例3:下列几种物质最多可以构成几种三肽( )

    A.43 B.53 C.34 D.35

    点拨:根据氨基酸结构通式判断出前四种化合物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因为没有限制氨基酸的数目,所以构成三肽的种数为43种.

    答案:A

    (二)计算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

    计算技巧4:

    (1)若已知多肽中氮原子数为m,氨基个数为n,则缩合为该多肽的氨基酸数目为 m-n+肽链数.

    (2)若已知多肽中的氮原子数为m,则缩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数目最多为m.

    例4.分析多肽E和多肽F(均有一条肽链组成)得到以下结果(单位:个):

    元素或基团

    C

    H

    O

    N

    -NH2

    —COOH

    多肽E

    201

    348

    62

    53

    3

    2

    多肽F

    182

    294

    55

    54

    6

    1

    又已知H多肽化合物分子式为C63H105O45N17S2.

    那么E和F两种多肽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个,( )个;H多肽最多含有的肽键数目为( )个

    A.199 181 17 B.340 281 16

    C.58 53 17 D.51 49 16

    点拨:多肽E中氮原子数为53,氨基个数为3,则缩合为该多肽的氨基酸数目为 53-3+1=51.同理多肽F中氨基酸数目为54-6+1=49.

    求肽键要先知道氨基酸的数目,由题可知多肽中的氮原子数为17,则缩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数目最多为17,在一条肽链时肽键数目最多,所以肽键数目最多为17-1=16.

    答案:D.

    (三)计算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数目

    计算技巧5:

    (1)蛋白质中氨基数=R基上氨基数+肽链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总数-肽键数

    (2)蛋白质中羧基数=R基上羧基数+肽链数=各氨基酸中羧基总数-肽键数

    例5.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含有2条多肽链,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含有30个氨基酸,2条多肽链间通过2个二硫键(二硫键是由2个-SH连接而成的)连接,在A链上也形成1个二硫键,如右图所示为结晶牛胰岛素的平面结构示意 图,据此回答:

    (1)这51个氨基酸形成胰岛素后,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 .

    (2)胰岛素分子中含有肽键 个,肽键可表示为 .

    (3)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有 个-NH2,至少有 个-COOH.

    (4)如果有10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20个,羧基1050个,则由此形成的4条肽链中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点拨:(1)该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脱水分子数= 51-2=49,形成3个二硫键(-S-S-)时脱掉6个氢,因此,分子质量减少量=49×18+6=888;

    (2)形成肽键数=脱水分子数=49,肽键可表示为:-CO-NH-;

    (3)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两条肽链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

    (4)因为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所以1000个氨基酸有氨基有1020个,说明有20个氨基在R基上;同理,因为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一个羧基,所以有50个羧基在R基上.从而可得蛋白质中肽键的数目=1000-4=996;蛋白质中氨基数=20+4=24;蛋白质中羧基数=50+4=54.

    答案:(1) 888;(2) 49 -CO-NH-;(3) 2 2 (4) 996 24 54

    注意:肽链上出现二硫键时,与二硫键结合的部位要脱去两个H,谨防疏忽.

    注意:1. 氨基酸缩合成多肽时,相邻的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缩合形成肽键,因此形成的一条多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在肽链的两端.若一个氨基酸上有两个氨基或两个羧基,则多余的氨基和羧基在R基团上.

    2.若多肽由m条肽链组成,则所含氨基、羧基数至少为m(R基中无氨基、羧基时).

    (四)计算蛋白质中各原子的数目

    计算技巧6: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中,

    (1)C原子数=R基中C原子数+氨基酸个数×2

    (2)H原子数=各氨基酸中H原子的总数-脱水水分子数×2

    =R基中H原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2

    (3)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总数-脱水水分子数

    =R基上的O原子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

    (4)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

    =R基上的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

    例6:丙氨酸的R基为—CH3,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它们缩合后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O的原子比例为:

    A、7:16:6  B、7:14:5 

    C、8:12:4  D、8:14:5

    点拨:丙氨酸的C原子数=(1+3)+2*2=8;H原子数=(3+5)+(2+1)*2=14;O原子数=(0+2)+2+1=5.

    答案:D.

    三.氨基酸数与相应DNA及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关系的计算.

    计算技巧7

    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双链DNA(基因)、mRNA碱基数的计算:

    (1) 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mRNA的碱基数(至少):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3:1;

    (2) 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mRNA碱基数/3=(DNA)基因碱基数/6;

    例7.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它是由两条肽链共51氨基酸组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假若决定该牛胰岛素的基因(包括3个终止密码)中碱基A占25%,那么按理论计算碱基C的数目是 个.

    A、81 B、76 C、153 D、324

    点拨:一个氨基酸对应基因中的6个碱基,所以基因中全部碱基至少应为51×6=306,但本题考虑到终止密码,由于该mRNA有三个终止密码,共含9个碱基,则转录这三个终止密码的DNA上相应有18个碱基,所以全部碱基为306+18=324,又因为该基因A占25%,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易得C也占25%,因此碱基C的数目为324×25%=81,答案为A.

    题2: 蛋白质计算公式要延伸的[政治科目]

    对不起能说的具体点不?什么是蛋白质计算公式?我以为学了近4年生物至少应该知道高中的知识,唉,求涨姿势

    题3: 高中生物计算的所有公式?

    Ⅰ.生物代谢的相关计算

    主要是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反应式的计算:

    1.根据反应式中原料与产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这类题目的难度不大.

    2.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计算:

    一般以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和放出CO2的量或放出和吸收O2的量)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并以此间接表示植物合成和分解有机物的量的多少.

    (1)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 = 实测的氧气释放量 + 呼吸作用吸耗氧量

    (2)光合作用实际二氧化碳消耗量 = 实测的二氧化碳消耗量 + 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

    (3)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 = 光合作用实际葡萄糖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

    (呼吸速率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

    3.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混合计算:

    在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中,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进行有氧呼吸,在绝对无氧的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设计在这两种极端条件下进行的有关呼吸作用的计算,是比较简单的.但如果在低氧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设计的计算题就复杂多了,解题时必须在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中,根据题意确定有多少是无氧呼吸释放的,有多少是有氧呼吸释放的.呼吸作用的底物一般是葡萄糖,以葡萄糖作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的O2和释放的CO2的量是相等的,但如以其他有机物作为呼吸底物时,吸收的O2和释放的CO2就不一定相等了,在计算时一定要写出正确反应方程式,并且要正确配平后才进行相关的计算.

    Ⅱ.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的相关计算

    一、细胞分裂各期的染色体、DNA、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数量计算

    该种题型主要有两种出题方法:

    1.给出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分裂图,计算该细胞中的各种数目.该种情况的解题方法是在熟练掌握细胞分裂各期特征的基础上,找出查各种数目的方法: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3)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在有丝分裂各期、减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期为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和配子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进入到不同的细胞中,因此该时期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数目为零.

    (4)在含有四分体的时期(联会时期和减Ⅰ中期),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2.无图,给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细胞中的某种数量,计算其它各期的各种数目.

    该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可在熟练掌握上种题型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出各期的各种数量变化,并找出规律.如下表:

    间期 有丝分裂 减Ⅰ分裂 减Ⅱ分裂 配子

    前、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染色体(条) 2N 2N 4N 2N 2N 2N 2N N N 2N N

    DNA(个) 2C→4C 4C 4C 2C 4C 4C 4C 2C 2C 2C C

    同源染色体(对) N N 2N N N N N 无 无 无 无

    四分体(个) 无 无 无 无 N N 无 无 无 无 无

    二、关于配子的种类

    1.一个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1)如果在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4个2种类型的配子,且两两染色体组成相同,而不同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互补.

    (2)如果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只考虑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的情况),则可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其中亲本类型2种(两种配子间染色体组成互补),重组类型2种(两种配子间染色体组成互补)(可参照教材106页图5-11进行分析)

    2.有多个性原细胞,设每个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

    (1)如果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2n种配子

    (2)如果有m对染色体发生互换,则可产生2n+m种配子.

    (分析:据规律(1)中的②结论可推知:互换了m对,可产生4m种配子;据规律(2)中的①结论可推知:没发生互换的有n-m对,可产生2n-m种配子;则共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m×4m=2n+m种.

    三、关于互换率的计算

    有A个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若有B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了互换,则

    1.发生互换的性原细胞的百分率=B/A×100%

    2.在产生的配子中,重组类型的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即互换率)=2B/4A×100%=B/2A×100%

    3.产生新类型(重组类型)的配子种类:2种

    每种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B/4A×100%

    四、与生物个体发育的相关计算:

    1.一个胚珠(内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级核,进行双受精)发育成一粒种子;一个子房发育成一个果实;

    2.若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精子、卵细胞、极核内的染色体数都为N;受精卵→胚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来自父、母方的染色体各占1/2),受精极核→胚乳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N(来自父方的占1/3,母方的占2/3,且与精子结合的两个极核的基因型和与另一个精子结合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相同的),种皮、果皮等结构的染色体数为2N(全部来自母方).

    Ⅲ.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相关计算

    一、与遗传的物质基础相的计算:

    1.有关氨基酸、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1)一个氨基酸中的各原子的数目计算:

    C原子数=R基团中的C原子数+2,H原子数=R基团中的H原子数+4,O原子数=R基团中的O原子数+2,N原子数=R基团中的N原子数+1

    (2)肽链中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和肽链数目之间的关系:

    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至少有-NH2和-COOH各m个.

    (3)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与蛋白质的分子量之间的关系:

    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a-(n-m)?18 (其中n-m为失去的水分子数,18为水的分子量);该蛋白质的分子量比组成其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减少了(n-m)?18.

    (4)在R基上无N元素存在的情况下,N原子的数目与氨基酸的数目相等.

    2.有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1)互补的碱基相等,即A=T,G=C.

    (2)不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与另两种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50%.

    (3)和之比 在双链DNA分子中:

    ●能够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与另两种碱基之和的比同两条互补链中的该比值相等,即:(A+T)/(G+C)=(A1+T1)/(G1+C1)=(A2+T2)/(G2+C2);

    ●不互补的两种碱基之和与另两种碱基之和的比等于1,且在其两条互补链中该比值互为倒数,即:(A+G)/(T+C)=1;(A1+G1)/(T1+C1)=(T2+C2)/(A2+G2)

    (4)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含量等于两条互补链中该碱基含量和的一半,即A=(A1+A2)/2(G、T、C同理).

    3.有关复制的计算:

    (1)一个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可以形成2n个子代DNA分子,且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占所有子代DNA分子的比例为 .(注意:最初母链与母链的区别)

    (2)所需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M×(2n-1),其中M为的所求的脱氧核苷酸在原来DNA分子中的数量.

    4.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相关计算:

    (1)mRNA上某种碱基含量的计算: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所求的mRNA中某种碱基的含量归结到相应DNA模板链中互补碱基上来,然后再运用DNA的相关规律.

    (2)设mRNA上有n个密码子,除3个终止密码子外,mRNA上的其它密码子都控制一个氨基酸的连接,需要一个tRNA,所以,密码子的数量:tRNA的数量:氨基酸的数量=n:n:n.

    (3)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DNA、mRNA、蛋白质三者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或碱基)、核糖核苷酸(或碱基)、氨基酸的数量比例关系为6:3:1.

    5.设一个DNA分子中有n个碱基对,则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n种,也就是说可以排列成4n个DNA分子.

    6.真核细胞基因中外显子的碱基对在整个基因中所占的比例=(编码的氨基酸的个数×3÷该基因中的总碱基数)×100%.

    二、有关遗传基本规律的计算: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1)F1产生的两种雌雄配子的几率都是1/2;

    (2)在F2代中,共有3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有2种(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各占1/4,共占1/2,杂合子有一种,占1/2;

    (3)在F2代中,共有2种表现型,其中显性性状的几率是3/4,隐性性状的几率是1/4,在显性性状中,纯合子的几率是1/3,杂合子的几率是2/3.

    (4)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净n代,在Fn代中杂合子占(1/2)n,纯合子占1-(1/2)n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1)F1双杂合子产生四种雌雄配子的几率都是1/4;

    (2)在F2中,共有9种基因型,各种基因型的所占几率如下表:

    F2代基因型的类型 对应的基因型 在F2代中出现的几率

    纯合子 YYRR、YYrr、yyRR、yyrr 各占1/16

    杂合子 一纯一杂 YYRr、yyRr、YyRR、Yyrr 各占2/16

    双杂合 YyRr 占4/16

    (3)在F2代中,共有四种表现型,其中双显性性状有一种,几率为9/16(其中的纯合子1种,占1/9,一纯一杂2种,各占2/9,双杂合子1种,占4/9),一显一隐性状有2种,各占3/16(其中纯合子2种,各占1/6,一纯一杂2种,各占2/6),共占6/16,双隐性性状有一种,占1/16.

    3.配子的种类数=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4.分解组合法在自由组合题中的应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由于控制生物不同性状的基因互不干扰,独立地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解这类题时我们可以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分离开来,用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对加以研究,最后把研究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即分解组合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大体步骤是:

    ●先确定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分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对单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研究.

    ●组合:将用分离定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或相乘.

    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有关计算:

    1.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体组数×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数

    2.单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本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2

    3.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数=该种群中一个个体的基因数×每个基因的突变率×该种群内的个体数.

    四、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求基因型频率:

    设某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AA、Aa、aa的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为:

    p+q=1,(p+q)2=1,p2+2pq+q2=1,即AA+2Aa+aa=1,所以AA%=p2,Aa%=2pq,aa%=q2.

    说明:此结果即“哈代-温伯格定律”,此定律需要以下条件:①群体是极大的;②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⑤没有自然选择.因此这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

    2.求基因频率:

    (1)常染色体遗传:

    ●通过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频率=(纯合子的个体数×2+杂合子的个体数)÷总人数×2

    ●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2)伴性遗传:

    ●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雄性个体显性个体的基因型频率+1/2×雌性个体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隐性基因的基因型频率=1-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的个体数×2+雄性个体显性个体的个体数+雌性个体杂合子的个体数)÷雌性个体的个体数×2+雄性个体的个体数).隐性基因的基因型频率=1-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3)复等位基因:

    对哈迪-温伯格定律做相应调整,公式可改为:(p+q+r)2=p2+q2+r2+2pq+2pr+2qr=1,p+q+r=1.p、q、r各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Ⅳ.生物与环境的相关计算

    1.关于种群数量的计算:

    (1)用标志重捕法来估算某个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

    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捕获数中的标志数

    (2)据种群增长率计算种群数量:

    设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λ(保持不变),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Nt,则:

    Nt=N0λt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同化量=摄入量-粪尿量

    题4: 求高一的生物蛋白质的有关计算公式.必须要全啊[生物科目]

    氨基酸式量=A ,m个氨基酸,n条肽链、

    蛋白质=Am—(m—n)×18

    题5: 高中生物概念,公式,[生物科目]

    高考生物临考总结100句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20种,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这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同时,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含量又与非生物有明显不同,这是生物与非生物差异性的一面.

    9.原生质泛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原生质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要成分,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构成细胞的细胞壁.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升高,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生物的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n-m(其中n是该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m为肽链条数),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总质量-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总质量.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决定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相应的物质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也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而选择透过性是对细胞膜生理特征的描述,这一特性只有在流动性基础上,才能完成物质交换功能.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壁由果胶和纤维素构成.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组织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的长短也不相同.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一般而言,受精卵的全能性大于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的全能性大于体细胞,植物细胞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

    31.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表面发生了变化,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衰老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是:水分减少;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逐渐积累;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

    32.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5.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酶和ATP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两个必要的条件,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催化各种代谢反应的完成,ATP为各种代谢直接提供能量.

    36.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实现光能→电能→活跃化学能贮存于ATP和NADPH2中.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暗反应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碳同化来完成.碳同化的途径有C3途径、C4途径等.根据碳同化的最初光合产物的不同,把高等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两类.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外面有“花环状”的叶肉细胞.

    3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①光: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度;②温度:温度高低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度;③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果CO2浓度降低到0.005%,光合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④水份: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另外水份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进入植物体;⑤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的物质.

    38.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利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不仅可以判断细胞的死活,初步测定细胞液的浓度,还能作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39.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0.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脂质.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蛋白质和脂肪才能转变成小分子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不足时,动物体内的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

    40.脂肪来源太多时,肝脏就要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运输出去,如果肝功能不好或磷脂合成减少时,脂蛋白合成受阻,体内过多的脂肪不能及时搬运出去,在肝脏积累形成脂肪肝,肝脏发生病变后,肝细胞通透性增加,谷丙转氨酶渗透到血浆中.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2.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①自养需氧型:绿色植物、蓝藻属光能自养需氧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属化能自养需氧型.②自养厌氧型:如绿硫细菌.③异养需氧:人和大多数动物.④异养厌氧型:乳酸菌、大肠杆菌、某些寄生虫.另外,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43.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有光无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两者产生生长素的速率基本一致.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对光敏感点在尖端,但发生效应的部位在尖端以下一段.云母片不能使生长素透过,而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没有阻碍.分析植物生长状况一看生长素的产生,有,生长;无,不生长也不弯曲.二看分布均匀否,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生长素具有极性传导和横向运输的特点.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4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5.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6.植物激素共有五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大致分为两方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7.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每一种反射,都有一定的反射弧.所以,一定的刺激便引起一定的反射活动.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破坏,都将使相应的反射消失.反射活动的种类很多,按其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的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8.神经冲动产生的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双向传导):刺激→电位差→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回路.细胞间传递(单向传递):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间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即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树突、树突→细胞体→轴突→另一个神经元.

    49.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极体是动物体内伴随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而产生的.极核是绿色植物特有的,是指植物胚囊中央的两个核,也是伴随着卵细胞的形成而形成的.

    65.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阶段.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6.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7.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一般的,两栖类和昆虫类的胚后发育是变态发育.

    68.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动物,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从胚胎周围的表面开始,形成了胚膜,胚膜的内层叫做羊膜,羊膜内有羊水.羊膜和羊水保证了胚胎发育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

    69.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70.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1.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2.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3.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

    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74.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5.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6.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联系和区别:联系是它们的结构都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在编码区的上游和下游,并且在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上游都有“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区别是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比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复杂,它的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内含子不能够编码蛋白质,因此,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而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的编码区不分外显子和内含子,因此,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中的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77.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8.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

    79.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80.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8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2.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8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84.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

    85.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6.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87.判断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即XbY→XbXb→XbY)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 母女患病为伴性.(即XBXb→XBY→XBX)

    87.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别.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

    88.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

    89.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

    90.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9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92. 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9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94.光对植物分布起决定作用;影响植物的生理(生长、发育)和形态;影响动物的体色、生殖、习性、视觉和发育.

    95.生物能够生存的温度范围是很窄的,过冷过热则死亡.大多数生物生活在-2–50℃左右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受高温限制,苹果、梨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受低温限制,柑秸不能在北方栽种,菜粉蝶不能向炎热的平原推进,那里高温使幼虫死亡.温度能影响动物的习性,鱼类的洄游、动物的冬眠、鸟类的迁徙可以认为是由于温度引起的.温度影响动物形态.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动物体型越大,但耳、鼻均短.

    96.生物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内互助是同种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互惠互利的一系列行为特征.有利于取食、防御和生存.种内斗争强调的是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种内斗争的意义是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死亡,但对于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可以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比较充分的生活条件,或者使生出的后代更优良些.

    97.种间关系包含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关系.

    98.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9.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00.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   4
  • 相关文章

    仿生学的例子
    脊椎动物分类
    下雨前动物的表现
    什么叫生物
    家禽有哪些
    被子植物有哪些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_封悠陡同学生物作业《什么是转基因生物》提升篇_生物_封悠陡
    人体内蛋白质的作用_茹傺卓同学生物作业《人体内蛋白质的作用》提升篇_生物_茹傺卓
    血液是怎样循环的呢_强嚷俦同学生物作业《血液是怎样循环的呢》提升篇_生物_强嚷俦
    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_利敖慰同学生物作业《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提升篇_生物_利敖慰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