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四则】《文言文点击现代文品》伊索寓言四则_语文_棂701

编辑: admin           2017-14-06         

    1.报酬,狡诈,唾弃,商议,羡慕

    2.因为 所以,尽管 但,不仅 还.

    3·看见樵夫带着三把斧子回家,他很眼红,于是故意把自己的斧子丢进河里,当赫尔墨斯捞起金斧子时,那人说这就是我丢的斧子!

    4·1)鹰从高岩直飞而下,把一只羔羊抓走了.2)牧羊人剪去他身上的羽毛把他带回了家.

    5·1)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2)虚荣为不幸的根源.

    6·1)选择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对象进行描写.2)对比 人物形象更突出,寓意更明确.3)通俗易懂 十分深刻,令人回味和思考的.

    7·《披着狮皮的狼》点评:这个故事说明,哪些狐假虎威,仗势欺人的人必将遭到世人的痛恨,自取灭亡.本文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动物对他的憎恨!

    其他同学给出的参考思路:

    1。报酬,狡诈,唾弃,商议,羡慕

    2。因为 所以,尽管 但,不仅 还。

    3·看见樵夫带着三把斧子回家,他很眼红,于是故意把自己的斧子丢进河里,当赫尔墨斯捞起金斧子时,那人说这就是我丢的斧子!

    4·1)鹰从高岩直飞而下,把一只羔羊抓走了。2)牧羊人剪去他身上的羽毛把他带回了家。

    5·1)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2)虚荣为不幸的根源。

    6·...

    展开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点击伊索寓言四则答案限制时间为30分钟,以后的一切作废,[语文科目]

    1.报酬,狡诈,唾弃,商议,羡慕

    2.因为 所以,尽管 但,不仅 还.

    3·看见樵夫带着三把斧子回家,他很眼红,于是故意把自己的斧子丢进河里,当赫尔墨斯捞起金斧子时,那人说这就是我丢的斧子!

    4·1)鹰从高岩直飞而下,把一只羔羊抓走了.2)牧羊人剪去他身上的羽毛把他带回了家.

    5·1)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2)虚荣为不幸的根源.

    6·1)选择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对象进行描写.2)对比 人物形象更突出,寓意更明确.3)通俗易懂 十分深刻,令人回味和思考的.

    7·《披着狮皮的狼》点评:这个故事说明,哪些狐假虎威,仗势欺人的人必将遭到世人的痛恨,自取灭亡.本文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动物对他的憎恨!

    题2: 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击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全部答案![语文科目]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学案

    梅逢运

    一、课前指导

    1. 寓言介绍:

    智慧之花——先秦寓言

    寓言一直被称之为“智慧之花”、“哲理的诗”.它好像带刺的玫瑰:花朵给人享受;刺给人以警醒和反思.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是一颗独特的璀璨明珠.

    世界寓言的发源地有:古希腊、印度、中国.古希腊、印度都有经典的寓言专著,而中国先秦寓言而是寄居在先秦散文著作中,它们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独立流传.千百年来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先秦是中国寓言的产生期和第一个繁荣期.当时寓言是战胜论敌的有效手段.诸子百家,如《吕氏春秋》、《晏子春秋》、《韩非子》、《列子》、《孟子》、《墨子》,以及《战国策》都有大量的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有三百多首,而不完全统计,诸子百家寓言有千余首.这些寓言往往给人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教益,它使生活的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明白的故事中表现出来.先秦寓言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智慧之花”.

    2. 韩非子介绍: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二、学习内容;

    1.《买椟还珠》

    问题1: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感情:

    (思路)可从楚人及郑人的不同角度:注重华美形式、取舍不当等方面分析

    问题2:本文的文学手法:

    (思路)排比、夸张、借此喻彼等

    2.《郑人买履》

    问题1: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感情:

    (思路)可从注重实际、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借鉴别人经验等方面分析

    问题2:本文的文学手法:

    (思路)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

    3.《滥竽充数》

    问题1: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感情:

    (思路)可 从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泯王的不同角度:蒙骗过关、考察制度不严、要有真才识学等方面分析

    问题2:本文的文学手法:

    (思路)对比手法

    4.《画蛇添足》

    问题1:《战国策》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战国至秦汉间纵横家说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它不作于一时,也不成于一手.战国时,有专门从事外交策略研究者,他们探讨如何揣摩人主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腕,约结与国,孤立和打击敌国,史称纵横家(见合纵联横).他们对于谈说之术非常注重,为了切磋说动人君的技艺,就要不断地收集材料,储以备用,有时并亲自拟作,以资练习.《战国策》即因此而产生.西汉刘向编著.

    问题2: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感情:

    (思路)可从:锦上添花,适得其反;耍小聪明、炫耀自己、脱离实际等方面分析

    问题3:本文的文学手法:

    (思路)精彩故事情节;心理描写等

    三、思路点拨:

    由于同学们对这四则寓言故事都较熟悉,可先讲述故事内容,并说说对寓意的理解,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圈画重点文言实词,进一步加深、充实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前后对比中,多角度思考寓意,并对人物行为作评价,最后朗读成诵作积累.

    楼主加我最佳答案吧,不加不是好人(*^_^*)

    题3: 【文言文<伊索寓言>四则的翻译《伊索寓言》四则译文其一:驴行野,闻草虫鸣,悦……………………积十日,驴死.其二:冬,蚊出……………………胡言饥?”其三:二人同行.一人抬遗斧于道】[语文科目]

    先看句子的

    我那个时候忙于对着夏天(温暖)的风歌唱了.

    两个人争论了好长时间,回头一看驴已经被晒死了.

    1、驴在野地行走,听到草中昆虫鸣叫,十分喜欢,就想模仿它们的鸣叫声.问虫子说:“你们平常的食品是娜一类啊,鸣叫起来如此(好听)?”虫子回答说:“也就是(草叶上面的)露水而已.”驴子认为饮用露水是有益的,于是就不再吃草而使用露水.连续十日,驴就饿死了

    2、冬天的时候,蚂蚁拿出夏天收获的粟米,别的虫子饥饿,走到它的身旁,向蚂蚁企讨粟米.蚂蚁回答说:“那么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藏粮食啊?”那个虫子说:“我那个时候忙于对着夏天(温暖)的风歌唱了.”蚂蚁笑着说:“(尊贵的歌唱家)您在夏天歌唱,就应该在冷天时节冬眠啊,怎么能说饥饿啊?”

    3、两个人一同走路.一个人在道上拾到一把斧子,对同伴说:“我拾到一把斧子.”他的同伴(纠正)说:“不要说‘我’,应该说‘我们’.”后来,在路上遇到寻找斧子的人.拾到斧子的说:“我们危险了.”同伴(纠正着)回答说:“不要说‘我们’,但是可以说‘我’.”所以说啊,世间上只有能够共同面对危险,才可以与之共同享用收获的啊.

    4、

    有个人要出远门,就赁了一头驴.当时天气很热,太阳晒得人精疲力尽,那个人想找块树荫凉快一下可是没找到,就趴在驴肚子下边遮阳.但是驴肚子下只能趴一个人,行人和驴夫都抢着要趴.驴夫说:”我把驴租给了你,但并没把驴的影子租给你.”行人就说:”我赁了你的驴,那驴的影子就也应该是我的.”两个人争论了好长时间,回头一看驴已经被晒死了.

    题4: 【《伊索寓言》四则文言翻译其一:(驴行野…………积十日,驴死.)其二:(冬,蚊出曝其夏取之粟,…………则亦宜乘冬而眠矣,胡言饥?”)其三:(二人同行.…………故天下惟能共险者,始】[语文科目]

    1、驴在野地行走,听到草中昆虫鸣叫,十分喜欢,就想模仿它们的鸣叫声.问虫子说:“你们平常的食品是娜一类啊,鸣叫起来如此(好听)?”虫子回答说:“也就是(草叶上面的)露水而已.”驴子认为饮用露水是有益的,于是就不再吃草而使用露水.连续十日,驴就饿死了

    2、冬天的时候,蚂蚁拿出夏天收获的粟米,别的虫子饥饿,走到它的身旁,向蚂蚁企讨粟米.蚂蚁回答说:“那么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藏粮食啊?”那个虫子说:“我那个时候忙于对着夏天(温暖)的风歌唱了.”蚂蚁笑着说:“(尊贵的歌唱家)您在夏天歌唱,就应该在冷天时节冬眠啊,怎么能说饥饿啊?”

    3、两个人一同走路.一个人在道上拾到一把斧子,对同伴说:“我拾到一把斧子.”他的同伴(纠正)说:“不要说‘我’,应该说‘我们’.”后来,在路上遇到寻找斧子的人.拾到斧子的说:“我们危险了.”同伴(纠正着)回答说:“不要说‘我们’,但是可以说‘我’.”所以说啊,世间上只有能够共同面对危险,才可以与之共同享用收获的啊.

    4、

    有个人要出远门,就赁了一头驴.当时天气很热,太阳晒得人精疲力尽,那个人想找块树荫凉快一下可是没找到,就趴在驴肚子下边遮阳.但是驴肚子下只能趴一个人,行人和驴夫都抢着要趴.驴夫说:”我把驴租给了你,但并没把驴的影子租给你.”行人就说:”我赁了你的驴,那驴的影子就也应该是我的.”两个人争论了好长时间,回头一看驴已经被晒死了.

    题5: 六上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击中国古代寓言四则【题目】文言文点击练习的题目[语文科目]

    郑人买履 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 画蛇添足

    一、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量.   6.而:连词,表承接.   7.置:放,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同“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同“返”.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二、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只好逃走了.

    注释

      ⑴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滥:失实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⑵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⑶使:派,让,指使.   ⑷ 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⑸ 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   ⑹说:通“悦”,喜欢.   ⑺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食:给东西吃.以:同“与”.   ⑻以:用.   ⑼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   ⑽好∶喜欢. (11)逃:逃跑

    三、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六年级第一学期第34课上是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珍珠给郑国人,用木兰树的木料做了匣子(装明珠),用肉桂和花椒熏染,用美玉点缀,用美丽的玉石装饰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可以说是善于卖珍珠.

    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用翠鸟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过了几天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珍珠交给楚人说:“先生,我买的只是盒子,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启示:

      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 次,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 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字词解释

      楚:楚国.   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珠:珍珠.   于:向,对.   郑:郑国.   者:.的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之:的.   柜:盒子.   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   以:用.   桂:肉桂   椒:花椒.   缀:点缀,装饰.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辑:同“缉”,连缀.   翡翠:一种绿色的玉,有玻璃光泽,透明,也叫硬玉.   羽翠:翠鸟的羽毛   椟:盒子.   而:却.   还:退还.   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可:可以,能够.   谓:说,认为.  善:擅长,善于.  未:不. 鬻(yù ):卖.

    四、.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

    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哪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将要.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   4
  • 相关文章

    一举两得造句
    上穷碧落下黄泉
    资讯的意思
    相思风雨中粤语发音
    昔年有狂客
    同舟共济的意思
    什么是头七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秋分日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