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作文《只是因为...》中考作文】_DFGHHS3341
编辑: admin 2017-14-06
-
4
其他同学给出的参考思路:
我买的这本《中考满分作文三百篇》上面有,疯狂作文15年出的,很不错,历年的,不同考区,类型的都有,很多阅卷组长。
真题在线
请以“只是因为 ”为题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1)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江苏南京卷)
立意思维
立意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1.只是因为那个人。
此角度适合写记叙文。这个人是谁?他与你之间发生了什么难忘的事?最重要的是,你因为这个人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考生如能突出自我的主体性地位,文章就会切题了,例如写一个陌生人的温暖让“我”改变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态度。
2.只是因为那本书。
文中要写出这本书带来的“果”。比如这本书给你的精神指引,给你的无穷力量,陪伴你度过枯燥的生活,教会你知书达理……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可从一本实实在在的书写起,然后再尝试将书幻化为一种精神或力量,指导你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行事等。
3.只是因为那条路。
既可以写自己的成长之路,也可以从脚下的路出发,由实入虚,步步推进,提升文章的层次。既可以写自己的路,也可以写别人的路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最好能跳出“小我”,关注社会之路。
满分佳作
只是因为那个人
南京考生
我真的很讨厌那个人。
我讨厌那个人的声音。那是转学后她第一次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她的爱好是读书,不得不承认她读书时感情很投入,就连老师都觉得听她读书是一种享受。但是下课后班里的女生都聚在一起议论她,“她的声音太细了,一听就是装的”“就是,矫情”……明明是背后的议论,却全都传到了她的耳朵里,从那以后,她再也没主动站起来过,被老师点名读书时也不敢再投入感情。她变了,变得沉默了。但我不管那么多,我只知道我讨厌那个人又柔又细的声音。
我讨厌那个人的胆小。那是她第一次走夜路,没有路灯,没有月光,没有星星,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冷冷的风。她站在巷口,远远地望着巷子的那头,她多么希望那头谁家能为她亮起一盏灯,可是,没有。她失望,绝望,硬着头皮往家跑,边跑边哭,到了门口,尽管她带了钥匙,她还是选择敲门,只是想让自己不那么害怕。“哭什么哭,没出息,带了钥匙不知道开门,还让我开,不知道我已经睡觉了?”奶奶的责骂让她无言以对,她默默地擦掉眼泪,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让奶奶为她开过门。我真的很讨厌她的胆小,黑夜有什么好怕的,会吃人吗?
我讨厌那个人的多愁善感。她的心很细,她总在乎一些细微的事,总在意别人的看法,总喜欢把那些不开心的事放在心里,总是在别人面前像个开心果,而一个人时却又忧郁得像是林黛玉。我真的很讨厌她爱多想的性格,有什么放不下的,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累!
我真的很讨厌那个人,只是因为那个人,我受过多少人的嘲笑?经历过多少挣扎?默默流过多少眼泪?我讨厌那个人的种种,但我一辈子也摆脱不了她,因为那个人是我自己啊!我一直在反思,声音?不过是外在,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胆小?那就让自己坚强起来啊,自己不坚强,谁还能替你坚强吗?多愁善感?这何尝不是心思细腻的表现,只要不该想的不想不就可以了吗?
只是因为那个人,我知道人要为自己而活。傻瓜,慢慢成长吧!
亮点借鉴
另辟蹊径,角度新颖。“那个人”按一般的理解应当是别人,但在这篇文章中,那个声音细柔、胆小怕黑、多愁善感的人却是“我”自己,令人颇感意外。读到结尾,才知道这是考生的自我剖析与反思。人贵有自知之明,读来令人深受启发。
并列呈现,层次清晰。文章并列呈现“那个人”的“讨厌”之处:因在乎别人的看法而失去自我,因害怕黑夜而不敢自己开门,因多愁善感而活得很累。从三个方面呈现自己的弱点,最后归结到“为自己而活”这个主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只是因为那条路
南京考生
跨上摩托,哪怕寒风凛冽,我也要踏上那条路。
那条路的另一头是什么?是家,是避风的港湾,是迷雾中的灯塔。踏上那条路就意味着有热腾腾的饭菜,有父母的唠叨。那条路,是我们找寻心灵归宿的必经之路。
看见宣传片《回家路上》中那一张张喜悦的脸,家门口那一个个焦急张望的身影,心,着实被震撼了。他们为什么喜悦?为什么焦急?只是因为那条路——回家的路。他们千里迢迢给孩子带来了衣物,给父母捎来了补品。他们从上衣内侧的口袋里掏出已经焐热的一小叠钞票,虽然不多,但每一分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而孩子们见到了数月甚至数年未见的父母,也许,他们会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扑在爸妈怀里撒娇。
他们终于回家了,那梦寐以求的家啊,那日夜思念的亲人啊。
贫穷困难的人们,他们有家不能回,夜夜思乡不能归。却还有些人,有家不愿回,日日在外无牵无挂。
他们奔向繁华的都市,试图远离家中日渐老去的父母;他们享受着父母给予的生命,却不愿意陪伴父母走过最后的时光;他们厌弃孱弱的父亲,顶撞日渐衰老的母亲……他们自以为长大了,心便和父母越走越远,远得忘记了父母曾庇佑他们成长,忘记了父母曾用自己的生命灌溉他们的生命。
终于,当他们自己的儿女也自以为长大了,开始肆意伤害他们时,他们才想起了父母。可到了那时,也许面对单薄的回忆,他们才潸然泪下。
也许就是当年的一句顶撞,也许就是懒得回家,也许就是几次错误的决定,造就了一辈子的遗憾。
可我们还来得及啊!我们还处在那个叛逆的阶段啊!我们可以阻止悲剧重演,不是吗?常回家看看,看看他们。
我也曾经是一名留守儿童,十年的等待让我更加明白亲情的珍贵。尽管时常见不到面,但父母每次回家带给我的,却是童年最甜蜜的记忆。没有分离,没有等待,便不会有这种喜悦,但若等到分离了才去想念,恐怕为时已晚。
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总要想着我们的家,总要想着常归家啊。
只是因为那条路,我们才不会让等待成为遗憾,才会让爱回家。
亮点借鉴
选材独特,角度新颖。考生选择了独特的素材,以留守儿童思念亲人为写作对象,独辟蹊径,角度新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考生以自身为例,反思家的意义,提醒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亲人,常回家看看。
内容真切,以情动人。考生运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人们对家的渴望、对亲人的思念,让人感动。而对那些过早逃离家、远离父母的人的描写,于对比中彰显家与亲情的可贵。结尾的呼告更是饱含深情,引人共鸣。
淘宝上有这本书,给你几个照片,感觉可以,纯手打,望采纳
追问: dao/wh%3D600%2C800/sign=b5c1ca6566d0f703e6e79dda38ca7d05/d833c895d143ad4beec1dab286025aafa50f06d0.jpg" esrc="http://img.69228.com/uploadfile/2017/0614/2017061409335318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