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的代表人物】“士阶级”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_hrEG24DF38

编辑: admin           2017-14-06         

    士农工商,中国古代四大阶级排名,士是第一位.所以中国古代才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因为读书是普通农民百姓进入士途的唯一途径(造反除外).考取功名,就称“进士”.

    普通人要成为古代“士阶级”,必须经过“四书五经”的洗礼,其实士阶级就是古代儒家思想的集中表现.要成为理想化的“士阶级”代表,除了身份合适以外,人格品德上还要强力表现了儒家思想.“舍身成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等人格表现很重要.更甚的要有儒家的命运经历,也就是说像孔子一样,一生坎坷,终不得用,死后却被发现极具远见者,才能为士的代表.

    因此,我认为,古代“士阶级”的最具代表性人物有如下几人:

    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

    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9)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国家图书官员.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子.10岁能诵古文,早年出游大江南北,考察风俗,采访古籍,收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负责掌管国家图书典籍、天文历算和文书档案,得观国家藏书,为治史提供了众多的资料.后因为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充,发愤著书,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为我国最早的通史,它为后人研究上自黄帝、下讫汉武帝3000余年的历史,提供了系统、完整的资料,有极高学术价值,对后代史学和文学有极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的名相,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于是向宋仁宗《万言书》,要求改革吏治、实行变法.到了宋神宗时期,王安石积极推行 "新法",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展开斗争,确保"新法"的颁布实施,被列宁称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的诗文造诣也很高,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文章《伤仲永》,情理兼具;他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至今仍烩炙人口.

    袁崇焕(1584-1630),祖籍广东东莞,后落籍广西藤县.明万历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他心系辽疆,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宁远、宁锦大捷.阻遏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 年),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区,攻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后皇太极未敢再犯京师.但昏庸的崇祯帝却听信阉党余孽的谗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反而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袁崇焕被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其部下佘义士深明大义,“夜窃督师尸”,葬于北京崇文门东花市斜街,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世佘幼芝女士.乾隆四十七年(1782)真相始大白于天下,千古奇冤得以昭雪.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后发起“戊戌变法”,事败流亡日本,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

    综上,要成为“士阶级”代表,要身格命三者皆能成为儒家表率.有格有命无身者,如杜甫;有身有命无格者,如洪承踌;有身有格无命者,如霍光,皆不能成为“士阶级”的代表人物.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西周“士阶层”关于西周社会的“士阶层”,在春秋时代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分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原来可能指原始社会末期与氏族部落首领和显贵同族的武士,进入阶级社会后,他们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因古代学在官府,只有士以上的贵胄子弟才有文化知识,故士又成了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 .春秋时代,各国之间征战不休,步卒作用增加,车战及武士的作用减小士的地位也出现了上升或下降的变化.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徕士众以张声势,很多士便投靠到他们那里.还有部分士为解决经济困难去为人办丧事,当赞礼,或经营工商业;也有人从事私人讲学,传授文化知识,从此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士.他们游学各国,思想活跃,为中国古代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文化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于是朝秦暮楚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纵横家便是其代表.这时各国封君权贵的养士之风也很盛行.秦汉时期,士的内涵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士,称为士大夫时,可以指军队中的将士,也常常是在中央政权和州郡县供职的官吏的泛称;称为士人时,则一般特指具有较高封建文化素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汉代,士人特重士名(即人格名望、风骨气节及学识才能),一旦成为名士,功利官位会接踵而至,故士人或着意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恪守封建纲常名教;或浮华交游,广结朋党,相互吹嘘,以沽名钓誉.东汉后期,在士人中间清议品题人物之风极盛 .这种人物品题属于民间范围.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确立 ,品评士人之权收归政府.凡由中正品评者,皆据其德行才能、家族阀阅而给予不同品第(乡品),然后授予各种官职.未经中正品评者,不得仕为品官.于是,士人遂具有了某种特定阶层的含义.士庶对立,渐露端倪.凡九品以上官吏及得到中正品第者,皆为士,否则为庶.士人中,又出现凭借父祖官爵得以入仕清显并累世居官的家族,是为士族.士族在东晋时达到极盛,至南北朝始衰.隋唐以后,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士作为一特定阶层的观念仍然保留.宋以后 ,士或士人一词逐渐成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不再特指品官.

    题2: 【战国时期,士是一个很特殊的社会阶层,士到底指那类人.有答案者就奉献出来吧】

    其实战国的士,和现在的城市平民的定义差不多.也叫布衣.因为战国春秋的时候能打仗的人只是城市居民,不是农民.农民没有打仗的权利.而他们如果为了某个主人效劳的话,就成为了食客了.

    他们靠着投靠各种有封地的人或者诸侯生活.

    士要效忠豢养自己的主人,即使身死也不足惜.

    士不一定是有官衔的人.只是一个属于服务阶层的.

    和后来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不一样了.

    作为士,三国两晋南北朝那时已经成为了相当于战国时期的诸侯的地位了.他们有自己的土地,人马,自给自足.而且还垄断了国家的仕途.成为实际的统治者,甚至可以通过支持或者反对来换皇帝,成为政治寡头了.

    题3: 【战国时期,如何形成士阶级?代表人物有谁?】[历史科目]

    「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这是孔子的定义

    战国时期,士主要存在与各个大国的“君”的家里 这些人养士为自身的立身,进行一些政治活动.士作为参谋或者以自身的能力为君服务,这些人中的佼佼者被后世称之为 士

    主要代表人物 像苏秦 张仪 荆柯 都可以称之为士

    题4: 士是什么阶层的?

    奴隶主的最下层

    题5: 关于士阶层的人我想知道还有没有士阶层的人(如荆轲刺秦王)之类的故事

    战国四公子的门下很多都是“士”,比较有名的是

    平原君的手下:毛遂

    故事

    信陵君的手下:侯赢、朱亥

    故事

    孟尝君的手下:冯欢

    故事

  •   4
  • 相关文章

    主要技术指标
    殊途同归是什么意思
    故园无此声
    郊区城市化
    春夏秋冬怎么分
    及物动词是什么
    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因地制宜是什么意思
    我欲乘风归去
    问候语有哪些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