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或是文学家的过世,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编辑: chenjujun 2018-10-03
-
4
在国外,这些感动了一大片外国人的诗,原来竟感动不了那部份的台湾人。当初在课本上看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时候,想起那些被战争生生隔开几十年不能相见的人们的故事,矫情的我都觉得快要落泪了,但那些人们的子孙,却并不动容。我想起之前上课的时候看过的一部京剧《快雪时晴》,里面所讨论的对台湾的认同和对“根”的执着,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就好像,我虽然是马来西亚人,我也承认我是马来西亚人,但身为华人,我还是会想去中国看看那片土地,这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乡愁”;就好像,虽然我在台湾过得很好,出门甚至不用担心不会说马来文,但我还是会想回家,因为那是我生长的地方。我这个生在太平年代、逢长假就能回家的学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因为战乱被生生逼走不能回故土的人呢?“家”,是我安居乐业之所,而“故乡”是我的根。没有根的人,就像没有根的浮萍,在哪里,都像在漂泊。但有根的人,不管“家”在哪,还是会思念故乡。
但就像我们教授说的,两岸乡愁诗已成绝响,台湾再也没有人能写出这样有感情的乡愁诗了,因为现在的台湾人,都没有那种体验。这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或是文学家的过世,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中学同学说起余光中先生过世的消息时,多少复杂的情绪也只能化作一句:课本里的作者简介可以添上年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