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群中文系的同学抱着兴奋的心情,在老师无奈的眼光下跑出教室
编辑: chenjujun 2018-10-03
-
4
今年10月,余老先生在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庆生。我们一群中文系的同学抱着兴奋的心情,在老师无奈的眼光下跑出教室,往现场飞奔而去。满怀着憧憬与崇敬,亲眼见到了课本上的人物,那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很多人都拿着余老先生的书去要签名,但我没有。因为在这之前,我也只读过那么一首,课本上的〈乡愁〉。我只能惴惴不安地要了合照,然后备份了又备份,生怕把这份幸运弄丢。“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在我的印象中,余光中先生一直以来就只是课本上的人物。他的〈乡愁〉,是我中学六年的中文课本里,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首诗。
不同于那些隐晦的、朦胧的、唯美的诗歌,〈乡愁〉是这么的直白,直白得让你无处可躲。那么浅白的文字,那么深刻的情感,我第一次知道,诗,可以不用写得那么华丽。
其实余老先生过世之后,校园里曾有一些不太好的声音,那时我才发现,在我们眼中那么美的乡愁诗,原来并不被某些人接受。他们对于余老先生的那种“乡愁”,不仅不能感同身受,有更甚者竟觉得他应该“回中国”。
余老先生写过“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那是1967年的事。但1970年他也写了“一片大陆/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对于血脉传承的渊源和对于台湾这片土地的认同,其实真的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