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会有思源枯渴的时候,反之会将所吸收的知识融入漫画内容
编辑: chenjujun 2018-18-01
-
4
1984年创立的《漫画人出版社》,秉持着对漫画热忱与执着的木叔,与知名漫画家张瑞成、黄奕棋与一众后来也成为漫画家的助理们。全手稿的年代,木叔和漫画家朋友们把热情融入工作,逐步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木叔个人作品单行本《破咒》及《超能》,手绘作品显现出绘者的扎实功力。阅读当年木叔在《青苗》的漫画作品,是80年代小学生每期殷殷期盼的阅读时光。眼前的森林木说着流利中文,任谁也猜不着,长于60年代的木叔,是在英文源流的学校完成中小学教育的。“我是为了看懂漫画情节而自学中文的。”在贫瘠木屋区长大的木叔,小时候最期待就是提供上门理发服务的印度大叔带来的漫画,如1950至60年代台湾知名漫画家黄莺的《地球先锋号》漫画书。
再大一些,森林木接触了《小流氓》(《龙虎门》前身)与更多漫画,他开始想更了解里头的方块字在说着什么情节。“我开始存钱买了本小字典,学习查字典,并发明一套自己才懂的拼音。为了让自己的中文进步,我对着镜子学习说中文,我妈妈还笑我是着魔了。”
上了初中,小学受中文教育的同学借他看琼瑶的《秋歌》,也鼓励他写作投稿,这个完全靠自学中文的小男孩,竟然靠着查字典,看懂了中文文学作品,稿子也曾被刊登在报刊。70年代,是香港著名漫画家黄玉郎和上官小宝的辉煌年代,少年木叔也开始用作业簿和铅笔绘起自己创作的漫画。“当时绘过《王小虎的女朋友们》,因为那时在想王小虎(《龙虎门》漫画主人翁)怎么会没有女朋友,就自己创作起来,结果竟然有家境好的同学付钱购买我当时画风青涩的漫画。”
热爱华文的木叔,一直不解妈妈送他到英校念书的决定。“后来我理解,那是妈妈的爱,妈妈的思维是:受英文教育,就可以在风扇底下工作(六七十年代冷气不普遍)。”“小时候好不容易存钱买到一本漫画,才看一页,就被妈妈发现,一把夺去撕毁,也曾因迷恋漫画而被妈妈追打过,我只能窝在棉被里哭一整夜,哈哈。”
长大后,木叔知道,没受高深教育的妈妈,怕他因为沉迷漫画而荒废学业,希望他用教育改变自己贫苦的出身。成长后,木叔特别感念妈妈的苦心,因为受中英教育双向薰陶,思维方式受到激发,他在绘漫画之余,看很多不同语文的书籍,增进自己的内涵与知识,因此很少会有思源枯渴的时候,反之会将所吸收的知识融入漫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