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动笔回到相互通信的时代,搜刮出生活中的情趣和温馨
编辑: chenjujun 2017-30-10
-
4
小学朋友发来一张照片,那是十年前我给她寄的手写信。乍看惊喜万分,她竟然还留着我们的少年发票;细看惊心动魄,字体像战后遍野的横尸。看着手写信,相信我俩在异处不约而同忆昔共此时。小学毕业那年,我搬家了。没想到狗血剧里孩子搬家的情节,我会是主角,但朋友们并未如剧情般对我家的车穷追不舍,我猜想他们可能睡不醒,也可能他们想我走很久了。旧家到新家只需四十分钟车程,却仿佛到了别的星球,从此没人跟我一起胡闹了。那时候没有私人手机,只能透过座机和鱼雁沟通。搬家后几天,我们开始写信,我一写就好几封,因为必须因人设计不同的玩笑攻击及抒发不同的思念。笔毕,根据纪念册上的地址寄出去,没多久朋友们都回信了,那些信是由某代表一起寄过来的。收信瞬间异常兴奋,感觉我像皇帝给他们各自分配工作后,他们犹如大臣凑齐了奏章一次性上奏一样,然而更开心的是,朋友们和我互相牵挂着:信里,说从前、说偶像、说补习,世界如此简单美好。一个月后,我们升上不同中学,信里又多了新学校环境、新教师同学、情窦处处开等段落。
通信之初,只有一两人用信纸,其余都用单线纸。或许稍稍长大而审美观也进步了,后来我们一律改为信纸。很多时候给谁写信,信纸应该搭配哪种背景、颜色,都要精心挑选,使之应景、应人、应文。这些过程看似无谓,当时却认为会间接影响看信人的心情,所以马虎不得。
两年后,逐渐人手一机,我们摒弃了手写信。回想,那是多遗憾的事 — 扪心自问自此之后,用心程度大不如前。朋友们和我互发的手机短信,都没有了彼此个性化的字迹、涂改液和错字上的横割线;没有因漏写而乱插队的词句;没有随信而来的手掌细胞。我们的情谊心意在指尖敲打间,失真走味了,纵使文字应用表达得再好。
今天,我们迈向更高科技的生活,通讯技术的跃进大大益及我,不然我也无法看见身处异地的老友发来的手写信照片,进而引发一番感受。然而,如果不是分秒必争的繁忙危急时刻,我还想动手动笔,偶尔回到相互通信的时代,搜刮出生活中的情趣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