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后如果可以写成文字,可以传达到更远的地方
编辑: chenjujun 2017-28-09
-
4
我在写不出让自己心服的文字困顿期,会去翻一翻我喜欢的作家著作,就像运动员泄气时要找教练打气,一样的意思。我都依靠哪些作家来挥旗助拳呢?村上春树、卜洛克、董桥、詹宏志和雷蒙卡佛,非常个人杂食的阅读口味,但说来奇怪,每次觉得再也写不出像样文字时,只要翻阅这些前辈的著作,就像身上的盔甲又被镀上金光闪闪的战斗保护膜,又可以轻轻松松披甲上阵了,手指在键盘上利利落落就敲打出脑海里呼应的每一颗文字,毫无阻碍。你们也有自己的口袋名单吗,应该有吧,没有吗?
最近因为在赶着新书出版,和安娜磨合了好久如何呈现这本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著作,心里不时涌现许多问号,为何持续写作,又为什么执意要完成一本又一本实体书?
我心里头当然有我自己的答案,但随着年岁的增长,答案的幅度似乎也在跟着变阔,就像腰围和肚腩。
我最近经常在重读雷蒙卡佛的短篇小说,其实过了20岁之后我就很厌倦阅读短篇小说,因为怎么读都觉得不够深刻,但雷蒙卡佛这位被誉为海明威之后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对我个人来说,是例外。
他作品里头出现许多失败的人,某种人格不优秀的混蛋、失业的男主人、离奇的傻瓜,他写出这些人有别一般人的认定印象,我常常在读了他的短篇小说后陷入一直打转的回圈,像坐着只有一名乘客的宇宙飞船在银河系打转,我记得其中一篇故事里头失业许久的丈夫在吧台边望着当侍应生的太太翘起的屁股,对着身边不认识的男顾客说:“看,那是我老婆噢”,语气轻佻,而且在众人面前窃笑也不在意。
读完之后,就像坐在空无一人的飞船内,我一个人莫名地笑了起来,难怪连村上春树都会说:“我在描写人生微妙难解却又真切人性的细节上,多数来自雷蒙卡佛的启发。”
这样的文字所传达的奇特力量,在真实的生活中仿佛给了我们一个“刺点”,像《明室手记》罗兰巴特所说的刺点,像横空飞越而至的一把箭,你知道那靶心就在你身上,那样的文字是为你而写的,你完全可以领略里头的趣味与甘苦,虽然你不知道该如何好好跟别人转述,但我觉得那丝毫不重要。
深深感受到,闭上眼睛,像吞下最美味的食物般,轻轻柔柔的占为己有,那就够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98周年当天,我的脸书墙面上显得格外宁静,只看到朋友若涛墙上一张别有深意的图片,鲁迅拿着星际大战光剑,附加一句话:愿五四与你同在。
我们现在用的灵活白话文,机智不转弯的短文,其实承续五四运动很大的功劳,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而且也不在乎了。如果接近100年前的当时没有鲁迅没有胡适等人推枯拉朽的反传统,我们在语文上,或许还停留在生涩的文绉绉里头打转。
也是同一天,简老板托人从台北寄来了一台8厘米摄影机,奥地利制,可以轮换3粒镜头,我和小子玩得不亦乐乎,边玩边和他讲解以前的摄影机制作之精细,机关处处,巧思让人一再的惊艳。
什么是旧什么又是新,什么应该悄悄保留,什么又应该力排众议彻底地汰换,我和我家小子说,要常常思考,即使我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也没关系,不要太在意发笑的上帝,更不要介意旁人无谓的眼光。我其实还想和他说的是,思考后如果可以写成文字,可以传达到更远的地方,可以解决风雨之地人们的困惑与灾厄,那就是文字与思考的力量了。如果我在大学时期就领悟出这些道理的话,就不必一直懊恼怎么去和亲人朋友解释说念哲学系到底是在念什么了,是想不开吗,是准备放弃大好的人生吗?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这句古老智慧的箴言,是要用多少人生历练才能在说出口的那一刻说服人,各位应该渐渐和我一样明白了吧?
大学毕业18年过去了,我没有因为选读超冷门科系而挨饿,一直过得好好的,精神生活也饱满富足,还是经常会思考人生长河的迷茫命题,一边庆幸自己曾经在哲学系的院所内锻炼过脑袋,一边观望内心的宇宙观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被喂养长大。
谢谢胡适谢谢鲁迅谢谢所有哲学的探问,当然也谢谢简老板和雷蒙卡佛,深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