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题目的理解-生命承受之轻-语

编辑: admin           2017-23-02         

    生命到底是轻是重?这句话大意是说,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昆德拉揭示了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但他和我们一样,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永劫回归"是不可能的.民族历史、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没...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含义[语文科目]

    这句话大意是说,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轻的多重含义

    小说中,最让人费解的难题是,“轻”到底指的是什么?习惯上,经验上,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到了昆德拉这里,我们忽然听到“轻”让人无法承受,这如何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费解呢?如果,你因为急于要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加快阅读的速度,那么,你就永远也别指望得到答案.这也算是我阅读该书的一点点经验吧.据说珍珠对于人的身体有很多功效,但吞珠的一个前提是:把它研成粉末.对该书的解读,也必须如此.

    在追问关于“轻”让人不能承受的问题时,我忽然想起一个故事.故事大意如此:国王让他手下的大臣们比赛,看谁是大力士.比赛的办法居然是让大臣们把一根鸡毛扔过高墙.几乎所有的大臣们都失败了.只有一位大臣很聪明,他抓住身边的一只鸡,一把扔过高墙,然后对国王说:我能把整只鸡都扔过高墙,何况一根鸡毛?他赢了.依靠他的智慧.

    轻便,轻捷,轻柔,轻盈,轻巧,轻快等等,当然会让人感觉到愉快.但如果是轻薄,轻浮,轻狂,轻蔑,轻率,轻佻等等,又当如何?科学揭示,保持宇宙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万有引力,于此,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最直接的经验就是地球带给我们的重力,它使我们不至于脱离开地球而进入可怕的游离状态.宇航员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失重.

    “轻”之让人不能承受,答案居然如此简单.看来,我以前的迷惑完全来源于对常识的漠视,以及对“轻”和“重”根深蒂固的偏见.有时,轻,真的让人无法承受.像一只鸡毛,你很难凭借力气将它扔过高墙.

    这个故事帮我们揭示出“轻”的一层含义,即个体的游离,游离于它所依附的整体之外.这种游离导致归属感的缺失,让人无法承受.P61有一段关于特丽莎的心理描写:“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生活就意味着在离地面很高的空中踩钢丝,没有他自己国土之网来支撑他:家庭,朋友,同事.还有从小就熟悉的语言可帮助他轻易地说他想说的话.”正是这种游离于母体之外的不安定感(生命像一根鸡毛那样轻飘飘),使特丽莎坚决地离开瑞士,与她深爱的托马斯不辞而别,回到她正处于灾难中的祖国.在布拉格,只有在某种心理需要时,她才依靠托马斯.而在瑞士,由于失根,她事事都得依靠托马斯,那她就不得不一辈子重复深夜里的恶梦.

    或许,我刚才的论述仅仅是打了一个擦边球,它绝不是昆德拉要与我们讨论的“轻”的重要含义.它只是我解读该小说时所收获的一个副产品.让我们回到小说的开头.

    “好可怕哟.”渡边淳一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失乐园》的开头,以吸引读者介入小说的核心部分.而昆德拉呢?“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一个神秘的‘永劫回归’观.”他一上来就要与读者探讨让人头痛的哲学问题.存心要给人一个下马威吗?不怕把他的读者们吓跑吗?没有比这更好的开头吗?没有.这样的开头必是经过昆德拉深思熟虑的.读者们要跑那是没有领会昆德拉的匠心.昆德拉苦心孤诣地要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到小说的核心部分,即引入到“轻与重”的讨论当中.在这里,他要为我们撬开一个解读该小说的缝隙,透过一丝微光,让我们看到昆德拉受难的灵魂.

    昆德拉从“永劫回归”的话题,谈到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谈到法国大革命,谈到人们对希特勒的仇恨的消解,谈到断头台.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P1)这里,给我们揭示出“轻”的第一层含义:就是个体生命的被轻视,个体意志的被忽略不计.诚如木心先生所说,政治教条的首功是:强定善恶,立即使两者绝对化,抹掉中间层次.在极权主义政治的旗帜下,厉虐性无处不在.个体的生命和个体的意志,都没有存在的理由与空间.“它象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某次战争,某次未能改变世界命运的战争,哪怕有十万黑人在残酷的磨难中灭绝,我们也无须对此过分在意.”对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如此漠视,这样的“轻(视)”谁能承受?

    所以,小说体现的不止于昆德拉对祖国命运的担忧,更是对人类历史上饱尝磨难的个人的同情.对,在小说的第一章,反复萦绕于托马斯脑际的就是这个词:同情.他不断地想象特丽莎是一个“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篮里顺水漂来的孩子”,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最深切的同情.“同情”这个词,让有些读者误以为,托马斯对特丽莎的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对可怜人的一种恩赐.仔细读一读P15-16关于同情一词的解释,就会明白,同情是“一种最强烈的感情想象力和心灵感应力,在感情的等级上,它至高无上”.

    轻的又一个含义是“遗忘”.

    请注意昆德拉在谈到法国大革命时说的这句话:“正因为他们涉及的那些事不复回归,于是革命那血的年代只不过变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而已,变得比鸿毛还轻,吓不了谁.”(P1)这是作者在小说的开头第一次直接提到“轻”这个字眼儿.随后,谈到“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都可笑地被允许了.”(P2)这部分文字,提示我们“轻”的又一个含义是“遗忘”.有一句话,“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具有着“遗忘(背叛)”意味的“轻”,当然让生命无法承受.“人们只能凭借回想的依稀微光来辨识一切,包括断头台.”“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似乎只有凭借回想的折光,我才能看清他这个人.”昆德拉不仅自己回想,而且,还要带着他的读者们一起回想,让人们记住,记住历史,记住历史上的人们曾经怎样孜孜吃吃苟且营生地活过.

    托马斯在面临“轻与重”的选择时茫然无措,“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同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昆德拉让人们和他一起回想并记住托马斯,其目的在于,让后来的人们在面临“轻与重”、“灵与肉”的选择时,不再像托马斯那样茫然无措,犹豫不决,以至他经历过的一个个美妙的瞬间由此而丧失全部意义——历史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向人们提供经验.

    “只发生一次的事,就是压根儿没有发生过的事(因为遗忘) .捷克人的历史不会重演了,欧洲的历史也不会重演了.捷克人和欧洲的历史的两张草图,来自命中注定无法有经验的人类的笔下.历史和个人的生命一样,轻得不能承受,轻若鸿毛,轻如尘埃,卷入太空,它是明天不复

    昆德拉揭示了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但他和我们一样,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永劫回归"是不可能的.民族历史、个人生命都只有一次性,没有初排,没有草稿,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由此对生命的终极意义表示了怀疑,而那是我们的前人认为理所当然而又坚信不疑的.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

    昆 德 拉 的 宿 命

    ——解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采薇

    几乎每一句话里都有一个隐喻,每一段议论中都有一个陷阱,每一个细节中都藏着一个机关,每一次的话锋一转都是一个暗道.你刚刚觉得柳暗花明,忽然又山重水复.就这样,一重山水一重风景地吸引着你跋涉的脚步.困惑.惊喜.晕头转向.又豁然开朗.

    每一章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否则,你就会在那部喻象如原始丛林中的植物一样茂密的小说中迷失方向,找不到一个出口.也可能,你根本就进入不了那个“茂密的丛林”,努力跋涉半天,还只是徘徊在它边缘的草地上,看到一些不成气候的灌木,根本瞧不见一株让你不得不仰视才能窥其全貌的乔木.运气好的话,你或许可以用猎枪打到一两只兔子,但别幻想碰到九色神鹿.运气不好的话,你只能见到一团胡乱生长的毫无秩序的野草.

    如果因为某种机缘,你幸运地进入了“丛林”,那你也必须在经过的每一个地方,小心地留下标记,并时常回头看看那些标记,前后对照着,记住前进中的每一次拐弯,每一次的升与降.否则,你就会迷失在丛林深处,像迷失在浓浓的雾中,再也找不到方向.如果,你能在领略到最美丽的风景之后,小心翼翼地顺着来时的路返回,再走出丛林,你一定会无比欣喜,对“丛林”中的美景叹为观止.

    第三遍仔细研读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时,我获得如此深切的感受.穿过那一片丛林,令我惊悸,让我的灵魂不安.对托马斯每一次行动选择的认识态度,都是昆德拉对读者灵魂的拷问.他让托马斯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轻与重”“灵与肉”之间,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拷问读者的灵魂.他像残酷的罗马统治者把耶酥钉在十字架上受难一样,把他的读者也钉在沉重的十字架上.我几乎能够看到那个巨大的十字架就摆在面前,我几乎能够听到他抡起锤子“咣”“咣”地往我手上脚上钉钉子的声音,我当然也能因此而感觉到锥心的疼痛.“好了,你就呆在上面吧!自己想想清楚,是选择轻,还是选择重?是选择灵,还是选择肉?”一个狰狞的声音低沉地咆哮着……

    真是难以想象,昆德拉需要具备怎样的机智,站在怎样一个俯瞰全局的高度,才能摆出这样一座巨大的迷宫,把那些“隐喻”“陷阱”“暗道”“机关”天衣无缝地构建在一起.让人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喜欢你的原因,是你毫无媚俗,在媚俗的王国里,你是一个魔鬼.”(P9)与其说,这是萨宾娜对托马斯的欣赏,勿宁说,这是昆德拉坚定而又明确的自我表白(后面的文章中,我就会提到,小说中的主人公托马斯,其实就是作者昆德拉的化身).能写出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说明昆德拉本身就是一个异类.和他的同胞卡夫卡一样的异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卡夫卡的《城堡》一样让人费解.

    这样一本小说,不仅难懂,而且读来让人饱受思想上的折磨.如果没有准备好受难,就不要打开它.打开也毫无意义.不如省下时间去读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说,或许还可以从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要不然,就读一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类的诗句,也可以让你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想象.再不然,读一些小资女人写的,充满咖啡香气的散文,和写手一起享受一下坐在雅致的咖啡厅里把白天当黑夜过的情调.一不小心,你还可能意外地收到素不相识的人送你的99朵玫瑰,借着玫瑰的颜色,幻想浪漫吧!

    类似问题2: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是什么 看不懂啊[语文科目]

    米兰昆德拉的?

    好象是揭示了人类生存的窘迫境遇和重重困惑.把生命所存在的所面临的两难境地以及由此产生的全部荒诞赤裸裸的展示在人们面前.

    这本书太深奥了.总之就是围绕“人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其真意何在?”的主旨.

    类似问题3: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主要内容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fu.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fu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像.

    类似问题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问题为什么小说有一段说托马斯要叫特蕾莎到彼得山上去,然后有三个人要在特蕾莎自愿的情况下杀掉她?那不就是托马斯叫特蕾莎去死?写得感觉怎么会有点怪诞

    并非是托马斯让特蕾莎去死,而是那一段时间特蕾莎感觉自己身处灵魂与肉体激烈矛盾时期,她对自己的生活很迷茫,她总是回想起原来他妈妈的一些行为,以及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厌恶,这本身就是两种思想在斗争.而托马斯让他去彼得山去看,我认为并非真的要让她去死,而是让她体会一下死是何种样子的,让她少一些胡思乱想.而后来,但那个人要杀掉特蕾莎时,她突然又想到并非自己愿意来的,她还有牵挂,放弃了死亡,而那个工程师后来和她通奸,在特蕾莎心中 我认为在她还不知道秘密警察这档子事之前,那个工程师算是一个她的体验对象,体验一下托马斯在和别的女人一夜情时的心理.本书字里行间渗透着米兰昆德拉的思想,他不局限人们的想法,而是鼓励人们思考,这世间并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是否合时宜的理论.人生就像一次演出,但没有排练的机会,任何决定都无法检验其正误,所以我们人生的决定并没有正误之分,只有是否适合这段时间之别.

    类似问题5:《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要内容[历史科目]

    http://baike.baidu.com/view/1439472.htm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