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缘《2》 作文-墨缘

编辑: admin           2017-23-02         

    凌振的父亲是一位身家过亿的企业家。凌振虽然是富二代,但他从不喜欢在别人面前提起他那富甲一方的父亲。

    凌振与他的父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凌振的父亲叫凌云,他仗着自己财大气粗,动不动就对别人说:“你出个价,我把它买了!”在他眼中只有钱,他深相着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整天在为钱财奋斗,把家人置之脑后。他认为钱能换来世间一切东西。显然,他的想法错的,而且错得无可救药。凌振虽然其貌不扬,但是他成绩优异,从来不像电视上的那些富二代一样目中无人,高傲,他反而是一位乐于助人,谦虚好学的好学生。凌振的价值观与凌云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钱财只是身外物,还有许多东西比金钱重要,有一些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回来的。他认为钱足够生活的开支就行了,不用太多。太富有了也许还是一种负担,累赘。让生活变得沉重,到最后这样的生活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只要快乐地过每一天这就是一种幸福了。凌振心中向往的幸福生活,并不是今天的大鱼大肉,饭来张口,衣来抻手的奢侈生活;而是像唐宋时期的田园派诗人那样的田园生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绿色生活。凌振从记事那年就开始对父亲产生厌恶。他不得不承认凌云并不是一位好父亲。凌云是位大忙人,他的行程表总是排得连一根针也插不进去,他平均一个月才回家一两次。准确来说,凌振一年只能与父亲在家中见三次面,分别是:母亲的生日,自已的生日和春节。因为,与父亲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凌振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是很深。他总觉得自己好像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父亲在凌振眼中只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并不是一位称职的爸爸。凌云在凌振心中就像一个站在飘飘洒洒的春雨中的陌生人,似曾相识又仅有一丁点儿零零散散的记忆。也许是生活中唯一的依靠只剩下母亲。母亲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凌振精神上的唯一枝柱。凌振的母亲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上官月怡。上官月怡出自书香世家,士生毕业。写得一手好字,可畏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上官月怡的书房与书店没有丝毫差别,十个红木书架子放在书房的正中央,四周都是一些贴着墙的实木书架,书架上放满了书,没有一丝空隙。书籍放得井井有条,整齐干净,像有专人打扫整理似的。书房是上官月怡的“归宿”,除了吃饭与睡觉剩余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这古色古香的书房中度过。

    凌振在母亲的艺术熏陶下,喜欢上了书法。凌振第一次接触到书法是八岁那年他从母亲书房里翻书籍时无意看见的。他看到的第一幅书法作品是王羲之的草书《十七贴》。年幼的凌振当时还看不明白这到底写的是啥字,但是他感觉到这文字里散发着一种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气息,这种气息让人感到温和,这更像一种享受。从此,凌振就与这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官月怡为了凌振能学好书法,练成一手好字,她不惜重金把凌振送到一位国家级书法大师处学习。没想到才学了几天,凌振就和师兄弟们吵了起来。这吵架的原因,竟然是由一个字引起的,那天,凌振像往常一样带上工具去学习。休息时,他和一位师妹在观赏着师父的作品。说到这位书法大师,他可是书法界里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他有一个怪癖,喜欢有不同的字体写一幅作品,然后按顺序排放整齐,一般他一个字可以写出许多种字体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瓦当文、隶书、章草、今草、大草、楷书、北魏石刻、行书、瘦金体、漆书等。在他的工作室里,墙壁上挂了三十幅作品,左墙上挂的是十五幅“心如止水”,右墙是十五幅“学无止境”,全都是用红木做框,用上等的纸墨写成。凌振那时还不知道这三十幅中每一幅都是价值连城的精品。他竟然在这些作品中挑刺,他在那位师姐面前,指着行书的“心如止水”说:“这里写得不好,如果这里连笔会更美观,这里墨色最好变化一下……”他说得好像一位什么都懂的大师似的。

    那位站在一旁观赏的师姐,实在太看不惯这位自以为是的师弟了,她瞅了凌振一眼,恼火地说:“哟,你这么利害怎么还来这里学呀!我告诉你,老师写的作品是最好的,最无可挑剔的。我最瞧不起的就是像你这样自以为是,光会耍嘴上功夫的人。”

    “你含血喷人,我说的都是事实,我没有自以为是。老师的作品确实有瑕疵,只是你没有看出来而已。”

    “你胡说,那我问你,老师写得这么‘差’,你干嘛还来学呀?”

    “我说不过你,你不信可以问老师。”

    未完待续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