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例研究-怎样做课例研究心得

编辑: admin           2017-23-02         

    呢?曾看到一位教师把某一堂课相关的材料都写进教案里去.前面交代了一大堆相关背景材料,教学步骤里加进括号,里面写了许多为什么这样教而不那样教的原因,做了许多设想与分析,教案最后又加了一个教学反思的步骤,旁边又留白了许多空间预备做记录,一篇教案共有二十多页.在一篇教案里塞进那么多的内容,还是教案吗?很明显的,这位教师是已当成课例研究来做了.现实中很多教师是在做着课例研究的.课例研究不是课例,课例包含在课例研究材料之中.课例是一节节具体的课,课例研究是要对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进行研究,要弄清课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原因.课例研究更不是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堂课的记录,易时易地,其作用难以设想,“人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课例研究也不是教案.教案是具体的一堂课的教学方案,是具有特定教育思想的教师所制定的,面对特定的学生、在特定的时代环境里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教案的意义是发生在一定范畴里的,包括具体的时间、范围,特定的区域、人群等.课例研究活动还要研究支持性的材料,结果具有普适性.那么,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与积累过程,是教师具体完成某一课堂任务的支撑性材料.如《项链》一课的课例研究中,材料提供的主题不局限于“反映当时法国社会虚荣腐朽和没落颓废的社会生活”,可以是“细节决定成败”、“人生变幻无常”等, [1]可适用于各种课堂情况,如果搜集的材料足够,研究深入,甚至可适用于课例研究材料里没有设想而出现的更多的生成性课堂情况的处理.“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体例一般包括:一是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二是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三是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 [2]做为课例研究的材料,应由课堂呈现材料、支持性材料、结果评价性记录材料、反思性材料四个部分组成.课堂呈现材料 课堂呈现材料指向课堂教学的实现,可以是教案、课例、课堂实录、课堂片断、说课稿、教学案例等.支持性材料 包括学生学习层面的知识情况分析、课堂呈现的学习知识来源、课堂教学内容建设的支撑性教育理论资料及其它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等.结果评价性材料 结果评价性记录材料是某一课堂实践情况的评价性记录,可以是简单的效果等次,可以是翔实的课堂实践得失的记录,还可以是收集的学生作业,例如成功或失败的学生作文.反思性材料 教学反思是课堂实践的心得体会,注重成败得失的原因分析、改进设想等.课例研究的几个材料之间关系密切.课堂呈现材料是重要的,其实践形式是教师教学水平的表现.但如只重课堂呈现,不注重其它部分材料的积累与分析,教师的研究工作会陷于表面“作秀”,很多课堂细节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是一事无成,会如前面所述的变成教案积累或“教案书橱”.所以,材料的几部分之间难分孰轻孰重,课堂呈现材料是重要的,可更多时候研究的重点会指向支持性材料、过去自己或别人的课堂评价及反思性材料.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

    类似问题2:怎样进行课例研究

    一、课例研究的含义课例研究

    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二、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1、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A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B实践.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C反思.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

    的循环往复.D总结.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不仅着眼于简单的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2、常用操作模式

    上述是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1)、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2)、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3)、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主要适宜于同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点教学,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4)、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活动.3、研究与通常教学研究活动(公开课)的区别(1)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1、选题.与任何一项研究一样,课例研究也要有一个研究的主题.2、选课.有了研究主题,接着是选课.3、设计.要思考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我对这节课的理解设计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4、实施.把设计变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仔细观察分析其效果.5、课后反思.通过对课的分析,形成什么反思文本?反思的结果是对后续研究的导引.教师再选择一节课,通过再设计、实施、课后讨论与反思达到新行为阶段,从而实现行为跟进.(2)课例研究成果表述

    研究主题.完成一项课例研究后,会留下很多素材.研究者要对素材进行取舍.取舍的依据首先是主题的突现.一个课例研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

    ,但这不是课例研究的主题,是一般意义上的评课.

    研究过程的展示.在叙述课例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依据的是行动研究的要义,采用叙事研究,从研究材料中得出研究结论,而不是脱离材料,空发议论.

    反思.反思是课例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缺乏反思的课例,不是完整的课例,甚至算不上课例,只是教学实录而已.

    把教学实录转写成课例,不仅有主题、选材的问题,还有文章结构安排,语言表述等.

    开展课例研究,十分强调研究者的理论学习.课例研究的基础是教师自觉的实践反思,而实践反思又往往依赖于理性精神、批判精神.

    附表:课例研究与教学研究(公开课)的区别课例研究教学研究(公开课)

    有研究的主题

    严格意义上的选课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着眼于研究的探讨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

    强调行为跟进

    主题不明确;或泛化

    选课随意,或从评课出发选课写教案着眼于评课的讨论

    缺少显性化的实践反思往往是低水平重复

    类似问题3:课例研究有什么作用

    课例研究培训有什么作用?“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师培训活动方式,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所以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学与研究一体化”、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走教师培训共同体之路充满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一、课例研究为教师培训提供专业实践的理论依据教师专业本质上是一种学科教育能力.从实践逻辑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实践通常是有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议课等构成,教师的学科教育能力也需要通过这些教师专业实践来完成的.而课例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提出问题——研读教材——设计教案——行动实践——观察交流——反思提升——修订教案——再行动实践”的循环使教学实践经历“合理化”的过程,“合理化”的实质是使教学实践在理性的“设计教案”和“反思提升”之下不断趋于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其中“提出问题”是方向,“观察交流”是专业成长共同体的途径,“反思提升”是目标,关键就在于通过理性地追问实践对象“是什么样的”来指导实践、解释实践,从而使实践从经验性的直观、直觉层面得到提升.“课例研究”使教师收获的不只是一节课的教学经验,而且还有分析教学问题、解释教学现象的理性知识和眼光.二、“课例研究”有利于激发教师研究教材的兴趣 课标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有利的丰富资源,它不仅决定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是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把握,所以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由于“课例研究”是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教师要全过程的参与,就必须首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否者就无法与人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意图,编排特点,学习的重难点,隐含的思想方法,呈现的教与学的方式及习题的练习功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都要进行研学,了然于胸,运用自如,为参与研讨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激发教师研究教材的兴趣.三、“课例研究”有利于助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由于“课例研究”活动方式是围绕一个主题,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以专业研究人员的点评、辅导为辅,在教案设计上尽量追求完美,是比较成功的课例;是展示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真实、具体、完整,具有动态化.所以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能通过实践、观摩、反思、交流、探讨等活动,实现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索、共享生命体验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过程,助推了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四、“课例研究”增强了教师科研的意识 教育科研就是运用教育科学和学科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实践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课程改革要求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是“教书育人”,是一门对教材、教法、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要求很高的职业,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学习能力,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教师从“经验型”到“专家型”,由“辛苦型”向“创造型”角色的转换是当今教育发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为“课例研究” 是一种“教学与研究一体化”的活动形式,是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研究教学,改进教学为己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课例研究”意味着课堂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教研专业人员共同讨论的领域,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实现有效教学,让课堂回归真实的教学生活,解决课堂教学的实践问题.在课例研究实践中有时会产生极富生命力的“一闪念”,这个一闪念或许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所以增强了教师科研的意识,提升了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总之,教师培训的途径是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需要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教师、不同环境等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以课例研究引领,教师群体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研究,就能形成和谐互动的教师培训专业成长共同体.

    类似问题4: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教师教学研究到课例的认识逐步清晰化的过程.案例在教育以外的话语系统中,但学界对于课例研究的看法不尽相领域(如法律、医学、工程等)的运用由来已久,应用同,这导致了在实践中教师对于课例研究的模糊认到教育领域,则是源于职业培训的困惑——如何沟—识,使大家对于课例与案例、课例与改革、课例与课通理论与实践.20世纪90年代,教育研究出现了三个堂实录、课例与经验之间的区别不加思考而混用.新的动向:第一,开始注重“自下而上”的定性研究方本文的研究旨在廓清模糊认识,加深人们对此问题法;第二,研究人员开始走进课堂和教师一起研究教的理解,以为广大教育实践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提供学问题;第三,培训过程与研究过程逐渐合为一体.切实的帮助.在此背景下,案例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国际上运用案例进行培训最闻名的是哈佛大学工商学院,一、什么是课例而朱迪·舒尔曼(Shulman)将其运用到教师培训,她“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认为,“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现实世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本文共计5页) [继续阅读本文]

    类似问题5:“课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语文科目]

    评课是一项严肃的教学研究活动,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指导性原则.评课的目的是对教学进行指导,给执教者或执教者所在学校指出一个明确的教研方向.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