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题目为《当今中国教育的利弊》的5000字论文-
编辑: admin 2017-23-02
-
4
http://baike.baidu.com/view/4897.htm
提示: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原意是“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也可以说成“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共分为六套,每套包括六个计。第一套为胜战计。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求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为敌战计。包括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三十六计简介一下那36个成语的意思 越短越好
第01计 瞒天过海 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
第02计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泛指一切类似的战役.
第03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助或利用别人去害人.
第04计 以逸待劳 在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劳时出击取胜.
第05计 趁火打劫 利用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比喻趁人危急的时候捞一把.
第06计 声东击西 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
第07计 无中生有 把没有说成有,凭空捏造.
第08计 暗渡陈仓 传说楚汉用兵,汉王刘邦表面上修筑栈道象要南进,暗地里却要回兵攻占楚军据点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后来比喻以制造假象来达到某种目的.
第09计 隔岸观火 比喻见人有危难采取观望的态度,不予援助.
第10计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内心阴险毒辣.
第11计 李代桃僵 本比喻共患难,相爱助.后转用为顶替或代人受过的意思.
第12计 顺手牵羊 比喻趁便随手拿别人的东西.
第13计 打草惊蛇 后用以比喻采取机密行动前,行迹有所暴露,惊动了对方.
第14计 借尸还魂 比喻已经被消灭的旧事物不甘心自己的灭亡,又凭借别的事物或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出现.
第15计 调虎离山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其有利的环境,以便乘机行事.
第16计 欲擒故纵 想要抓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第17计 抛砖引玉 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在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
第18计 擒贼擒王 比喻先要抓首恶的或首要的敌手.
第19计 釜底抽薪 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滞.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着混乱捞取利益
第21计 金蝉脱壳 比喻使用计谋,脱身溜走,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第22计 关门捉贼 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脱逃,
情况就会十分复杂.
第23计 远交近攻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原是战国时亲国的一种外交和军事的策略.
第24计 假道伐虢 处于敌我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的武力胁迫时,我方应以援助的姿态,
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是不会相信空话的.我方应以
“保护”为名,控制其局势,再突然袭击,就可轻易的夺取胜利.
第25计 偷梁换柱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第26计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明指甲而真意骂乙.
第27计 假痴不癫 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常常是经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企图,常以假痴来迷惑众人,
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
第28计 上屋抽梯 意思是说送人家上了高楼却搬掉梯子,比喻诱人向前而断其后路,使其束手
就缚.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其他局面布成有利的阵势,虽然兵力弱小,但阵容显得强大.
第30计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指违反了通常的主客关系.也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第31计 美人计 利用美人诱惑,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
第32计 空城计 兵力空虚,再放意显示出不加防守的样子,使敌人难以捉摸,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种用兵之法,显示得更加奇妙.
第33计 反间计 此计运用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第34计 苦肉计 意思是说,人一般都不愿伤害自己,因此,如果某人身受毁伤,这种情况 多半是真的,即使是受害者故意受害,别人也会信以为真.于是,用计者的阴谋就会得逞
第35计 连环计 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
第36计 走为上计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 有退却,方是上策.
类似问题2:三十六计中的成语及其含意例:自己不出面,借助他人去害人----借刀杀人
第01计 瞒天过海 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
第02计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泛指一切类似的战役.
第03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助或利用别人去害人.
第04计 以逸待劳 在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劳时出击取胜.
第05计 趁火打劫 利用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比喻趁人危急的时候捞一把.
第06计 声东击西 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
第07计 无中生有 把没有说成有,凭空捏造.
第08计 暗渡陈仓 传说楚汉用兵,汉王刘邦表面上修筑栈道象要南进,暗地里却要回兵攻占楚军据点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后来比喻以制造假象来达到某种目的.
第09计 隔岸观火 比喻见人有危难采取观望的态度,不予援助.
第10计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内心阴险毒辣.
第11计 李代桃僵 本比喻共患难,相爱助.后转用为顶替或代人受过的意思.
第12计 顺手牵羊 比喻趁便随手拿别人的东西.
第13计 打草惊蛇 后用以比喻采取机密行动前,行迹有所暴露,惊动了对方.
第14计 借尸还魂 比喻已经被消灭的旧事物不甘心自己的灭亡,又凭借别的事物或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出现.
第15计 调虎离山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其有利的环境,以便乘机行事.
第16计 欲擒故纵 想要抓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第17计 抛砖引玉 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在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
第18计 擒贼擒王 比喻先要抓首恶的或首要的敌手.
第19计 釜底抽薪 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滞.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着混乱捞取利益
第21计 金蝉脱壳 比喻使用计谋,脱身溜走,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第22计 关门捉贼 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脱逃,
情况就会十分复杂.
第23计 远交近攻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原是战国时亲国的一种外交和军事的策略.
第24计 假道伐虢 处于敌我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的武力胁迫时,我方应以援助的姿态,
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是不会相信空话的.我方应以
“保护”为名,控制其局势,再突然袭击,就可轻易的夺取胜利.
第25计 偷梁换柱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第26计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明指甲而真意骂乙.
第27计 假痴不癫 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常常是经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企图,常以假痴来迷惑众人,
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
第28计 上屋抽梯 意思是说送人家上了高楼却搬掉梯子,比喻诱人向前而断其后路,使其束手
就缚.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其他局面布成有利的阵势,虽然兵力弱小,但阵容显得强大.
第30计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指违反了通常的主客关系.也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第31计 美人计 利用美人诱惑,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
第32计 空城计 兵力空虚,再放意显示出不加防守的样子,使敌人难以捉摸,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种用兵之法,显示得更加奇妙.
第33计 反间计 此计运用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第34计 苦肉计 意思是说,人一般都不愿伤害自己,因此,如果某人身受毁伤,这种情况 多半是真的,即使是受害者故意受害,别人也会信以为真.于是,用计者的阴谋就会得逞
第35计 连环计 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
第36计 走为上计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 有退却,方是上策.
类似问题3:三十六计中的成语有哪些?快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类似问题4:三十六计里的成语
第01计 瞒天过海 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
第02计 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向盟国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计,乘魏国精锐部队在赵,国内空虚,引兵攻袭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在魏军从邯郸撤退回救时,乘其疲惫,大败魏军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赵国之围遂解.这次战役又称桂陵之战,后以"围魏救赵"泛指一切类似的战役.
第03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助或利用别人去害人.
第04计 以逸待劳 在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人疲劳时出击取胜.
第05计 趁火打劫 利用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比喻趁人危急的时候捞一把.
第06计 声东击西 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
第07计 无中生有 把没有说成有,凭空捏造.
第08计 暗渡陈仓 传说楚汉用兵,汉王刘邦表面上修筑栈道象要南进,暗地里却要回兵攻占楚军据点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后来比喻以制造假象来达到某种目的.
第09计 隔岸观火 比喻见人有危难采取观望的态度,不予援助.
第10计 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内心阴险毒辣.
第11计 李代桃僵 本比喻共患难,相爱助.后转用为顶替或代人受过的意思.
第12计 顺手牵羊 比喻趁便随手拿别人的东西.
第13计 打草惊蛇 后用以比喻采取机密行动前,行迹有所暴露,惊动了对方.
第14计 借尸还魂 比喻已经被消灭的旧事物不甘心自己的灭亡,又凭借别的事物或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出现.
第15计 调虎离山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其有利的环境,以便乘机行事.
第16计 欲擒故纵 想要抓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第17计 抛砖引玉 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在引出别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见.
第18计 擒贼擒王 比喻先要抓首恶的或首要的敌手.
第19计 釜底抽薪 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滞.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着混乱捞取利益
第21计 金蝉脱壳 比喻使用计谋,脱身溜走,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第22计 关门捉贼 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脱逃,
情况就会十分复杂.
第23计 远交近攻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原是战国时亲国的一种外交和军事的策略.
第24计 假道伐虢 处于敌我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的武力胁迫时,我方应以援助的姿态,
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是不会相信空话的.我方应以
“保护”为名,控制其局势,再突然袭击,就可轻易的夺取胜利.
第25计 偷梁换柱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第26计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明指甲而真意骂乙.
第27计 假痴不癫 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常常是经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企图,常以假痴来迷惑众人,
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
第28计 上屋抽梯 意思是说送人家上了高楼却搬掉梯子,比喻诱人向前而断其后路,使其束手
就缚.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其他局面布成有利的阵势,虽然兵力弱小,但阵容显得强大.
第30计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指违反了通常的主客关系.也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第31计 美人计 利用美人诱惑,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
第32计 空城计 兵力空虚,再放意显示出不加防守的样子,使敌人难以捉摸,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种用兵之法,显示得更加奇妙.
第33计 反间计 此计运用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第34计 苦肉计 意思是说,人一般都不愿伤害自己,因此,如果某人身受毁伤,这种情况 多半是真的,即使是受害者故意受害,别人也会信以为真.于是,用计者的阴谋就会得逞
第35计 连环计 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
第36计 走为上计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 有退却,方是上策.
类似问题5:出自三十六计的成语及其解释,造句看清楚问题再回答,实在不行把百度百科里的成语及解释复制过来,我懒得去.[语文科目]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