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习题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20n的木块,受到水平向
编辑: admin 2017-20-02
-
我来帮你回答吧
可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这个问题
设x个人定甲杂志全年,y个人定乙杂志全年
则y个人定甲杂志半年,x个人定乙杂志半年
甲杂志全年为12×3=36元
半年为3×6=18元
乙杂志全年为6×4.5=27元
半年为3×4.5=13.5元
那么列方程组为:36x+18y=1170
...
展开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1.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AC=AB+BD,∠C=30°,求∠B的度数.(提示:在AC上截取AE=AB)[数学科目]
在AC上取AE=AB,因为AD是角平分线,所以△ABD≌△AED,所以∠B=∠AED.
同样由全等得到,DB=DE,因为AC=AB+BD,所以CE=DE=DB,故△CDE是等腰三角形.
故∠CDE=∠C,而∠ADE=∠CDE+∠C=60°.∠B=60°.
类似问题2:6年前,孙老师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现在孙老师的年龄是小华的2倍,问孙老师和小华现在年龄是多大?(用二元一次方程)[数学科目]
设孙老师和小华现在年龄分别为x岁、y岁,则可列方程如下:
x-6=3(y-6)
x=2y
解得:x=24 y=12
类似问题3:问一道初中数学题.已知C是直线AB上一点 且AC向量=1/2BC向量 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 是( ) A、AB向量=-AC向量 B、AB向量=AC向量 C、AB向量=1/2AC向量 D、AB向量=-1/2AC向量 理由也说一下.[数学科目]
A,因为AC向量=1/2BC向量,可以得出在直线上三点的排列顺序是B,A,C.且A是BC中点
类似问题4:如图,在Rt△ABC中,角ACB为90°,AC=3,BC=4,过点B作射线BB1‖AC.动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从C点出发沿着AC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于点H,过点E作EF[数学科目]
(看图1)
先对第一个问题,当相似时,延长EF与AB相交,此时,DG//AB,图中的多个三角形相似,(原因自己分析)各边的关系和长度标示在图上,很容易得到1.5:5t=2:(2+4t) 求得:t=3/4.
第2步(看图2)
各边数量关系见标示,得关系式:S=3t*4t-3/5(5t-3)*4/5*(5t-3) 化简得S=72/5t-108/25
第3步(看图3)
当有公共点时,射线的起点应是首个交点,当A‘C’位移到a'c'位置时,c'点与射线相交,(此时a'c'=3)应该是最后一个交点,各边的数量关系如图,t的取值:t(1)≤t≤t(2),从图上可以看出,3t(1)=2.5;3t(2)=2.5+9/5,因此t的取值范围为:[5/6,43/30]
类似问题5:(急)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0,0),B(4,8),C(0,8),点p从点o出发,沿O----A---B---C路线运动,到点C停止;点Q从点C出发,沿C--B--A--O路线运动,到点O停止,若点P、Q同时出发,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数学科目]
这个题目 少了一个图2 所以无法求出b,m也不知道你从哪冒出来的
但题目比较简单,关键是画好图形,理清PQ移动的路线,做好这几点,就不难了
比较有点计算的是判断此时四边形OPQB的形状可能有点难度.
详细跟你说下思路吧
1)怎么求a?当PABC为平行四边形,根据BC//AP所以只要使得P走到一个位置能够让PA=BC,此时就符合条件了,可以求出P走到(6.0)这里,所以a=6/1=6s;
因为图2 所以没法求b,但只要你自己去看下图就知道求,我们可以分析,当P走到(6.0)那么接下来走到A点会使得三角形OPC面积最大,此时可以从图2看出面积最大时对应的t是多少,拿t减去变速前已经走掉的6秒,就是P变速从(6.0)移动到A点的时间,而从(6.0)到A点的距离是4,所以可以求出变速后的速度b,同样,点Q变速移动的路程可以用变速前用的时间也就是a(6秒)*2得出为12个单位,此时,先计算AB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为AB=10,而BC=4,所以此时Q必定还在AB上的某处,我们计算得出BQ为8,那么Q此时距离A点还有2的时候变速了,那么你可以看图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Q运动时间与三角形OQC面积的关系,同样OQC面积在Q到达A点时才会最大,那么此时可以看到面积为40与Q到A点吻合,时间t=8,那么我们可以知道Q从变速移动到A点的时间是8减去变速前使用的时间也就是6秒,那么它变速后运动到A点的时间应该是2秒,而路程是2所以d=2/2=1
我猜测你m应该是指P点运动到使得三角形OPC面积为零时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P从O运动到C的时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变速前时间为6秒,另一部分是变速后的时间,这个时间我无法求出,但只要求出b,就可以拿变速后移动的路程也就是4+10+4=18除以b了;同样c也是拿6加上Q变速后移动到0点的时间,这个时间是(10+2)/1=12秒;
2)要使得OQ垂直AB,我们设点(4.0)为D点那么可以根据三角形AQO相似于三角形ADB(一个直角,一个公共角A),计算出AQ=6,那么可以知道BQ=4,所以可以知道Q运动的时间为(14-6)/2=4;也是P运动的时间,那么此时P运动到的地方应该是(4,0)那么判断OPQB是什么形状无非就是是否是梯形(可以排除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或进一步判断是否等腰梯形,那么我们先要证明PQ是否平行OB,如果AQ/AB=AP/AO,那么可以说PQ//OB,因为AB=AO=10,所以比较BQ与OP,BQ=4,AP4,BQ=OP,那么这既能满足平行,也能符合等腰了,所以这个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3)对于P点,改变速度后路程与时间,无非是路程=改变速度前已经走的没随时间变化的固定的路程+改变速度后的随时间变化的路程.所以Y1=6+bt,b你自己根据图2求出,注意,这里要写出定义域,因为P运动的时间有个最大值,当P运动到C点就不是我们考虑的了所以要求出P到C点的时间,这个也好求,只要知道变速b,拿变速后1P运动的路程(BC+BA+AP)/b得出t的最大值,写出t≤?那么这个函数就圆满了,Y2也类似的算法不多说.
什么时候相遇?当然是P,Q变速后移动的总路程除以速度和了,路程=AQ+AP=2+4=6,速度是b+d=b+1,自己算.
4)当t满足什么条件时,点P、Q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不大于18,相遇前,这里我们反过来想,整个BC+AB+AO=24,24-18=6,所以点P、Q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不大于18就是他们合计走了6个单位后再走就相距不到18了,所以求出两点走6个人单位的时间就是要求的了,首先,判断合计移动6个单位的时候因为他们变速是在Q在BA上都走了8个单位,所以我们判断他们都没变速,所以速度和是2+1=3,所以t=6/3=2秒哦.即从t大于2开始一直到相遇都是两点相距不大于18的.那么当相遇后,他们各自分开越来越远,我们只要求出他们离开超出18的时候的时间,就是他们最后相距小于18的时间了,那么这个时间肯定是拿相遇时间加上分开后移动18的时间,相遇的时间第三问求了,分开后他们的速度是变了的速度,已经求出,那么分开后移动18的时间就是18/变速后的两点的速度和了.这样在2≤t≤最终求出的这个时间和就是了.
无聊所以把个简单的问题解答的太详细,希望没有侮辱到各位的智商!因为我觉得初中数学成绩一般的孩子需要仔细善诱的老师.
-
4
这个还是很简单的,用二元一次方程.
设定甲杂志全年的有X人,定乙杂志全年的有y人.
3*12x+3*6y=1170
4.5*6y+4.5*3x=742.5
解得x=25,y=15.
答:阅读小组的人数为(25+15)=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