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鱼目混珠,脱颖而出,釜底抽薪,繁文缛节.”这四个

编辑: admin           2017-20-02         

      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典籍《般若菠萝蜜多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大乘佛教的重要义理.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简单的说,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空,是事物的本质.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句佛经名言,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一般人包括文人们喜欢以此开玩笑,认为色就是指女人,空就是虚无或乌有.说和尚看破红尘,把女人看做是虚无或乌有,便出家做和尚了.其实色并非女色,空也非虚无乌有.要认识此言的真正含义,还得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说起.

      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所谓的"四谛",即苦、集、灭、道.苦、集二谛阐明人生的本质及形成原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具体地说:1、苦谛是人生在世看着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种苦,以及无数的烦恼.2、集谛是对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的分析,认为宇宙万物及现象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既然如此,那所有实体便没有单独的“自性”,不但具有”自性“而且具“共性”,佛家称为“诸法无我”,并且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称为“诸行无常”,这便是空的主要内容.3、灭谛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盘.达到熄灭人生苦难烦恼,超越生死轮回.4、道谛便是通往涅盘之路.方法归纳为“戒、定、慧”.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色既是空.什么是空?什么是色?最好具体点[语文科目]

      色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听得到的,这样一些能感受到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现在听到「色即是空」就不能理解.明明有个风扇在转,可以看得见,有风吹到自己身上,明明是有,为什么说是空?众生颠倒就在这个地方.风扇是在这里,但当体即空.它虽在这里,但它就是空.不但佛法,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这样说:「物质是由于人类的错觉.」爱因斯坦又说:「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场.」磁有磁场,电有电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已经证实人体有场,人的身体能形成一个场,像磁石一样在空间就成一个场.如要把废铁拿回来重化,就把收到很多很多废料用电磁铁一吸,其中铁就吸上去了,这样就把铁挑出来了,为什么能把铁挑出来?因为有个磁场作用.爱因斯坦曾说:「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这两样东西.」底下他又补充一句:「实际只有场,物质不过是场里场强特别高(能量特别强)的地方.」所以就把目前人类头脑中,有物质存在的认识给否定了.再看所有的物体,不过是一百多种元素,氢、氧等等,种种的化合而成了千变万化的种种物质.一切原子不过是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还有中子所形成的.所有这些颗粒都带有二重性,一重是波动性,声音有声波,光线有光波,无线电有无线电波.所以无线电、电视,我们为什么能收到?就是通过电磁波,发射台把携带节目的电磁波输送到我们这里,就在我们这一小间房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节目,都是电磁波的作用.波你抓不着,看不见,闻不着,一点物质性都没有,但是有很大的作用.它把千万里外的足球决赛让你看见了.另外一重是颗粒性,颗粒性就是说,能量集中的地方称之为颗粒.那么就没有什么叫物质的.现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不只是佛教徒的语言,也成了科学家的语言.在高级试验中,把粒子打破,可以得到比电子小多少万倍的东西,新的家族,许许多多种类的子,试验当中,你把它们封起来,有时有些「子」忽然间就没有了,就变空了,另外有的「子」就是在空之中又可以生出来.宏观世界宇宙也证明,有的天体在崩溃,有的天体在新生.可以从空变成有,也可以从有变成空.所以我们从现代科学来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比过去容易了.过去我们老认为,它是明明白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怎么说它是空?实际它当体就空.这些是木头,木头不过是元素,元素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电子、质子、中子,不过是二重性,二重性就是波动和能量,没有什么叫木头.木头就没有了,木头空了.这个是金属,金属还是一样,它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它有二重性,波动和能量,这个金属的概念也没有了.所以现代的第一流的大科学家,他们在研究佛法,一种是想从佛法中对科研的方向找到一点启示,再一种就是他们在试验中观察到的一些新的现象,他们认为不可思议,已经突破科学的领域,科学已有的规律对现在科学试验所发生的现象解释不了,他们想从佛经上找到一些启发,以求得解释.这是一个崭新的形势,所以我常说:这是世界文化大飞跃的前夕.同时,电脑的发明解放了人脑的劳动.过去瓦特发明了蒸气机可以代替人的体力,起了工业革命.现在电脑可以代替人的脑力,电脑可以替你查资料,给你计算,我写了一部书,简体字翻成繁体字,很麻烦,通过电脑去翻就会很快,电脑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人就可以做别的事情.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时代.

      我们还回到「色即是空」上,这个地方从科学上说,东西根本就是波动和作用.能量就是作用,不是什么都没有,有这种动.再做个比方,这个试验谁都可以做,今天晚上回到家里,你把电灯都关了,你点一枝香,你把香拿来旋转,就看见一个亮的圆圈出来了.你要是按8字形转,就出现一个8字.从前演节目,把火棒点起来,可以出现各种花,哪里有这些东西?可是你看到这些东西.实实在在就是一个点著了的香头,一个点,它在动.所以佛说这一切物质如旋火轮,一个火在旋转,成了一个轮子.实际上没有这个轮子.所以只是一个东西的动相.现在我们全是动相,我们不要以为桌子是在静止,桌子的每一个每一个小原子通通都在动,原子中的电子在乱动,忙乱极了在那儿动.桌子本体也在动,我们人呢?你我也在动,有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人坐在地上,地球在转,转一圈八万多里,你在动,桌子也动,一天转八万里,都在动.地球自转一圈八万多里,而且地球围着太阳也在转.太阳围着它的中心也在转,这个中心也要围着它的中心在转,到哪个中心找到头,不知道.实际是不可穷尽的,一切都在动,本来没有东西,只是动,动中感觉有.一根香一动就出来圈了,没有这个圈,这是一种错觉,认为它是个圈.这就能解释「色即是空」.

      再说,所谓这一切东西都是因缘而生,有种种条件,这些条件凑出来的,就形成这么个东西.例如水因风在吹动,水面上产生了波.波就因有水有风而出现的,它没有固定的「自性」.风停波息,波又回复成水.这个譬喻说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水代表第一义空、中道和本有的妙明真心.波代表色.从水中生出了波,说明「空即是色」,波又回归于水,说明「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四句为什么要重复,有个说明:第一句是对凡夫说的.因为凡夫执著这些物质的东西是实有,所以告诉你是空.破除你这样一个执著.小乘证了空,他就执著空,空成了你执著的东西,空也就同于色,故说「空即是色」.第三、四两句,两者完全是一味的,是对菩萨.菩萨本来如此.这一切本来是不二的,所以「维摩诘经」直指不二法门.我们把色跟空看成是对立的两个东西,是色便不能是空,是空就不能是色,这是形式逻辑.菩萨是圆融无碍、色空不二.

      色所产生的东西既然是空,眼睛所接受的也都是空,接受也就不存在了,所引起的想当然也是虚妄的,于是表示思想迁流的行蕴也是虚妄的,那些了别当然也是虚妄的.「色」字一破,下面的就都破了.所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一个精简的笔法,否则每个都有四句: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一直到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亦复如是」概括了好多文字.

      http://www.jingtu.org/wnz/xjls.html

    类似问题2:"色既是空,字好象没写错吧?[语文科目]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

    【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般 若 心 经》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给分啊!

    类似问题3:空既是色,[语文科目]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

      【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般 若 心 经》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类似问题4:“空既是色,[语文科目]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玄奘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名句,其文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类似问题5:空既是色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空既是色色既是空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

      【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般 若 心 经》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