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惜谷的加点字解释-陶侃惜谷-化学学习资料
编辑: admin 2017-20-02
-
4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门捷列夫事迹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是干什么的?他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
生(齐声):知道!他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绘出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师: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
师:结合刚才我们观看的门捷列夫事迹介绍,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
1、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作为标准来排列元素的?
2、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3、哪种依据更科学呢?
生:看书、讨论
师:巡视
生1:一开始,门捷列夫对元素排列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生2:现在编排的依据是核电荷数.
生3:以核电荷数为依据更科学些—感觉是吧.
师:关于第3个问题,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表]
师[多媒体播放, 11 Na 各数字的含义]
22.99
师:初中我们已知道原子的组成.
[播放:原子组成示意图]
知道原子是不显电性的,现在又出现了“原子序数”,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关系怎样?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数一下Na、C、O三种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
生:它们之间有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师(指幻灯片—元素周期表):请同学们认真分析、研究这张表看看
(1)它有什么排列规律?有什么特点?
(2)有多少横行,多少纵行?
(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
生(讨论):
师(巡视):倾听同学们的意见
生1:表排列比较乱——长短不一.而且表中各元素颜色也不一样.
生2: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生3:每横行、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师(微笑):同学们观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什么叫周期?什么叫族?表中A、B、O的含义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板书]
一、元素周期表
1、周期表 周期 三个短周期
四个长周期
主族
族 副族
Ⅷ
O族
[知识拓展]
[多媒体播放: Ⅷ族、零族介绍]
[例题剖析]
[例1].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至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05
B. 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 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
D. 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教师精讲] 据题中所给信息,对周期表族序号重新排列,但内容不变,因此,要熟悉原周期表结构,在原表中分析各选项是否正确.
答案:D
[例题剖析]
[例2].(2002年上海)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I 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 )
A.HF B.H30+ C.NaH D.H202
[教师精讲] 本题属较简单的信息题,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可以求解;但是,有时对信息未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不妨试一试排除法,因为,选择题的特点就是提供了四个选项.利用排除法可减化思考过程,提高正确率.因此,同学们在解题时,要注意训练一题多解.
答案:C
师:在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Na的性质,现象是本质的反映,客观是微观的体现.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客观性质的关系.
[板书]: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师:请同学们看书P5,科学探究,并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Na、K在空气中燃烧]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实验二:Na、K与H2O反应]请两名学生上台,在教师指导下,同时演示K、Na与水反应.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写出方程式
表(一)Na、K与O2反应
Na K
现象 易燃烧,火焰呈黄色 易燃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结论 Na、K都易与O2反应,K先燃烧
表(二)
Na K
现 象 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溶液呈红色 相同,有较微爆炸声
反应方程式 2Na +2H2O = 2NaOH+ H2↑ 2K + 2H2O = 2KOH + H2↑
结 论 Na、K都易与水反应,但K更容易更剧烈
请同学们看书P6—P7.(多媒体展示:结论①②)
师:碱金属不仅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物理性质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表1-1推导出碱金属特理性质及变化规律.
[知识拓展]
元素金属性判断依据: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单质的金属性越强.
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单质金属性越强.
[测题剖析]
【例题剖析】
【例3】 有某碱金属的单质和其氧化物的混合物1.98g,加入适量的水使成为氢氧化物后,得到氢氧化物为2.76g.求原来混合物中的碱金属的种类,和其单质、氧化物的质量各多少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我们学习物质结构理论的开始,请同学熟记表的结构,通过Na、K性质比较,初步理解原子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形成利用实验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能力.
布置作业:教材:P11、T11、T12.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一.元素周期表 二.碱金属
1.原子序数=核电核数 2.结构 1.相似性
=质子数 (1)周期 2.变化规律
=核外电子数 (2)族
活动与探究
上网或查阅其它资料,了解门捷列夫原始周期表排列形式,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了解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等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族元素性质;2、自主探究:探究卤素性质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质量数、同位素、核素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新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CCl4、苯、溴水.
[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周表的结构,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画出一、二、三短周期表的示意图.
[实物投影:2份同学的作业]请几位同学点评存在的问题.
[推进新课]
师:在主题1中我们已经学过氯气的性质,请同学们画出Cl原子结构示意简图.并在周期表中找到氯元素所在的位置,卤族元素包含哪几种元素?
生:看书.翻阅周期表.
师:借鉴上节课推导碱金属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根据教材提供的卤素的原子结构,请同学们推测氟、 溴、碘的可能性质,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生思考分析,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理论推测是否正确呢?如何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知识拓展][多媒体播放: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也越强.
2.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
3.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也越强.
4.置换反应
师:请同学们看书P8,卤素单质与H2反应,总结出变化规律.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表[实物投影仪投出表格,内容先用纸盖上]
表(一)卤素单质与H2反应
F2 Cl2 Br2 I2
与F2反应条件 暗处 光照或点燃 加热至一定温度 不断加热
氢化物稳定性 很稳定 较稳定 不如HCl稳定 不稳定、易分解
结 论 从F2→I2与H2化合越来越困难,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证明K、Na的金属性较弱,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证明Cl2、Br2、I2的非金属性强弱.
实验1-1:教师演示,请同学认真观察,完成下表:
表(二)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内容 现 象 化学方程式 结 论
新制饱和氯水 NaBr+CC14 Cl2→I2
单质氯化性逐渐减弱
KI+ CC14 振荡、静置、分层,下层呈紫色
溴水+KI+ CC14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
同主族元素,从上→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例题剖析】
【例1】(1998全国)氯化碘(ICl)m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
[教师精讲] 在Icl中I、Cl的化合价分别为+1、-1价,与H2O反应,与Cl2相似,但毕竟不同,要注意其不同的本质:元素价态不同.答案:B.
【例2】(1996年上海,4)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溶、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教师精讲] 本题考查的是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对递变规律熟悉,即可顺利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B
【例3】 (2003上海)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相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教师精讲]本题根据新科技成果命题,但考查内容简单,属基本概念判断,解题时,不要被形式所迷惑. 答案:C
[多媒体展示课件:原子的构成]AZX
师:实验证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取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近似为1.则把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相加,得到的整数值,就叫质量数,它是原子的一个重要性质.我们可以用“A”表示.好,同学们现在知道C中12的含义了吧?
[多媒休展示: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比较]1.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比较
微粒种类 质子 中子 电子
电性 带正电 不带电 带负电
电量 1 0 l
相对质量 1.007 1.008 1/1836
数量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a%+B×b%+C×c%…(a%、b%、c%为原子个数百分比,A、B、C为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三、核素
1、核素
2、同位素
[知识拓展]1、天然同位素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原子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变.
2、同位素原子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例如:12C+O2=12CO2; 211H2+02=211H2O;
3、据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合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可求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周期表中我们常用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例如:C1:35.45,就是一个平均值.(计算公式:M = M1 ×n1%+ M2×n2%)
课堂小结
卤族元素代表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掌握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理论假设、通过现代研究手段,证明它们的存在.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些“看不见”的粒子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同学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努力学习哟,让这些粒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布置作业
教材P11、T3、T5
提示:
我还问你呢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如何开展高一化学必修一备课
建议还是现讲第二单元比较好 这样 在将第一章的时候会比较轻松 然后 最好把离子反应 和 氧化还原 作为重点 回头按顺序讲课即可 可以将每一刻的内容做成学案 有利于学生学习 和复习 比较系统
类似问题2:有没有高一化学必修一计算题,急![化学科目]
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体积是4.48 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28.4\x09\x09\x09\x09B.28.4 g / mol\x09\x09\x09C.71\x09\x09\x09\x09D.71 g / mol
D 解析:先据体积计算出n=0.2 mol,再据M=m/n ,计算出摩尔质量M=71 g / mol.
2、20 ℃时,KCl的溶解度为34 g,若忽略固体溶解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则在该温度下,所配KCl溶液中K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 )
A.2 mol /L\x09\x09\x09B.3 mol /L\x09\x09\x09C.4 mol /L\x09\x09\x09D.5 mol /L
D 解析:设溶液为0.1L,则该条件下溶液最浓时为饱和溶液:(34g/74.5g/mol) /0.1L=4.6 mol /L.
3、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9 \x09\x09B.29
C.29 \x09\x09\x09 \x09D.29
C 解析:依据mA / mB=MA / MB进行计算,即: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其质量比等于相应的摩尔质量比.
4、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 mol /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1∶4\x09\x09\x09\x09B.1∶5\x09\x09\x09\x09C.2∶1\x09\x09\x09\x09D.2∶3
A 解析:原溶液浓度为5 mol /L,根据c1V1=c2V2,原溶液体积与稀溶液体积比为1∶5,则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1∶4.
5、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 /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 /L的NaCl \x09 B.75 mL 3 mol /L的NH4Cl
C.150 mL 2 mol /L的KCl \x09D.75 mL 2 mol /L的CaCl2
B解析:注意本题考查的是浓度,与体积无关.
6、某10% 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80 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6.25 mol /L\x09\x09B.12.5 mol /L\x09\x09C.7 mol /L\x09\x09\x09D.7.5 mol /L
A 解析:根据m1w1=m2w2,得原溶液质量为200 g.溶质质量为20 g,即0.5 mol,则浓缩后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0.08L=6.25 mol /L.
7、要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约为2 mol /L NaOH溶液100 mL,下面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称取8 g NaOH固体,放入250 mL烧杯中,用100 mL量筒量取100 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称取8 g NaOH固体,放入100 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C.称取8 g NaOH固体,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用100 mL量筒量取40 mL 5 mol /L NaOH溶液,倒入250 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量取60 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D 解析:考查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8、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 / mol.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4)该气体溶于1 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
(1) m/M (2) 2mNA/M (3) 22.4m/M (4) 100m/(m+1000)100% (5) m/MV
解析:依据公式计算即可.
9、将密度为1.84 g / 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 0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 /L、密度为1.20 g / cm3的稀硫酸.求: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2)所需水的体积.
(1)108.7 mL (2)1 000 mL
n(硫酸)=2 mol /L×1 L=2 mol
m(硫酸)=2 mol×98 g / mol=196 g
m(浓硫酸)=196 g÷98%=200 g
V(浓硫酸)=200 g÷1.84 g / cm3 =108.7 mL
m(稀硫酸)=1.20 g / cm3×1 000 mL=1 200 g
m(水)=1 200 g-200 g=1 000 g
V(水)=1 000 g÷1.00 g / cm3=1 000 mL
10、取一定量Na2CO3和Na2SO4的混合物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 L CO2(标准状况下),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 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0.09 mol 0.01 mol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1 mol 22.4 L
n(Na2CO3) 2.016 L
n(Na2CO3)=0.09 mol
Ba(OH)2 + Na2SO4 = BaSO4↓+ 2 NaOH
1 mol 233 g
n(Na2SO4) 2.33 g
n(Na2SO4)=0.01 mol
11、现有镁铝铜合金1.2 g,加入过量的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氢气1.12 L,反应后过滤得沉淀0.2 g.若将此合金放入过量的烧碱溶液中,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大约能产生多少升氢气?
m(Cu)=0.2 g
Mg ~ H2 2Al ~ 3 H2
1 mol 1 mol 2 mol 3 mol
n1 n1 n2 3/2 n2
24 g / mol×n1+27 g / mol×n2=1.2 g-0.2 g=1.0 g
n1+ n2=1.12 L÷22.4 L / mol=0.05 mol
n1=0.017 mol n2=0.022 mol
2Al+2NaOH+2H2O=2NaAlO2+3 H2↑
2 mol 67.2 L
0.022 mol V
V=0.74 L
12、将6 g 铁粉加入200 mL 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得到200 mL 0.5 mol /L FeSO4溶液和5.2 g固体沉淀物.试计算:
(1)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
(2)原Fe2(SO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铜质量为2.56 g,原溶液中Fe2(SO4)3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 /L
\x09Fe + Fe2(SO4)3 = 3FeSO4 Δm
1 mol 1 mol 3 mol 56 g
n1 n1 3 n1 56n1g/1mol
\x09\x09Fe + CuSO4 = FeSO4 + Cu Δm
\x09 1 mol 1 mol 1 mol 64 g-56 g=8 g
\x09 n2 n 2 n 2 8n2g/1mol
3n1+n2=0.5 mol /L×0.2 L=0.1 mol
56n1 g / mol-8n2 g / mol=6 g-5.2 g=0.8 g
n1=0.02 mol n2=0.04 mol
m(Cu)=0.04 mol×64 g / mol=2.56 g
Fe2(SO4)3物质的量浓度=0.02 mol / 0.2 L=0.1 mol /L
13、将32.64 g Cu与140 mL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Cu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1)NO的体积为多少?
(2)NO2的体积为多少?
方法一:由题意可知HNO3被还原的产物既有NO又有NO2,设生成NO n1 mol,它得到的电子就是3n1 mol,设生成NO2 n2 mol,这也是它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由得失电子守恒得到:
n1+n2= 11.2/22.4
3n1+n2= 32.64/64*2
解得 n1=0.26 mol,n2=0.24 mol
标况下生成NO的体积是:0.26 mol×22.4 L/mol=5.8 L
标况下生成NO2的体积是:0.24 mol×22.4 L/mol=5.4 L
方法二:
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1 mol 2 mol
n1 mol 2n1 mol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3 mol 2 mol
n2 mol n2 mol
2n1+ n2= 11.2/22.4
n1+n2= 32.64/64*2
解得 n1=0.12 mol,n2=0.39 mol;n(NO2)=2n1=0.24 mol,n(NO)= n2=0.26 mol标况下生成NO的体积是:0.26 mol×22.4 L / mol=5.8 L
标况下生成NO2的体积是:0.24 mol×22.4 L / mol=5.4 L
解析: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混合物计算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方程组,也可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进行计算.
14、现有一种泉水样品,0.5 L这种泉水含有48.00 mg的Mg2+.那么,该泉水中Mg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多少?为使这种泉水所含的Mg2+全部沉淀,应加入1 mol / L NaOH溶液的体积是多少?(要求写出简单过程.)
0.004 mol/L,8 mL.
解析:c(Mg2+)=48.00×10-3 g÷24 g / mol÷0.5 L=0.004 mol /L
n(OH-)=2n(Mg2+)=2×0.004 mol /L×0.5 L=0.004 mol
V(NaOH)=0.004 mol÷1 mol/L=0.004 L=4 mL
类似问题3:高一化学必修1有点麻木 麻烦把那些要背的知识要点及重点告诉我一下[政治科目]
1.化学方程式要背的死死的,忘了就在背.
2.各物质的反应条件及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也是要牢记的.
3.类似于物质的量这样的理念也是要牢记的,理解记忆很重要啊.
反正化学一是要背的死死的,没有什么捷径啊,就是要靠背的.
我当年就化学一这一本就背了15遍,因为他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不过往后的几本相对而言就轻松地多,只要理解就行了,化学最重要的就是方程式和基本理念(关键还是要靠背啊!),这两点弄明白了化学也就差不多了.
恩,希望你在学习化学时找到他的乐趣,反正我是找到了,哈哈哈哈~!
类似问题4: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的总结[化学科目]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小结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过滤
A、作用:分离固体(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B、操作要点:一贴(滤纸与漏斗内壁紧贴) ,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溶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上面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
C、主要仪器: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含铁圈);
D、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
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 数次;
E、如何检验是否洗干净:取少量最后流下的滤液,加入试剂进行检验.
2、粗盐提纯:A、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的方法:Na2SO4+BaCl2=BaSO4↓+2NaCl
B、加入BaCl2的目的:除去粗盐中混有的SO42-;
C、加入NaOH的目的:除去粗盐中混有的Mg2+;
D、加入Na2CO3的目的:除去粗盐中混有的Ba2+,Mg2+;
E、检验SO42-离子为什么加盐酸酸化?
溶液中的CO32-,SO32-等离子,与Ba2+反应生成BaCO3,BaSO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它们溶于盐酸,而BaSO4不溶于盐酸中,加入盐酸可以消除CO32-,SO32-等离子的干扰.同时,溶液中的Ag+离子与Cl- 反应生成AgCl 也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加入盐酸可消除Ag+ 离子的干扰.
F、玻璃棒的作用:第一次,溶解时用来加速食盐的溶解;
第二次,过滤时用来引流,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
第三次,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3、蒸发
A、作用: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液干
B、主要仪器:蒸发皿、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C、注意事项:①、加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②、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液滴飞溅;
③、有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灯,余热蒸发至干,可防过热而迸溅
4、蒸馏
A、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B、作用: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C、实验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
D、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③.冷凝管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④.蒸馏前先通水后加热;蒸馏结束后,先撤灯后关水
5、萃取、分液
A、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
分液: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B、萃取剂的选取原则:①、萃取剂与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②、溶质的溶解度在萃取剂中的要远大于在原溶剂中.
C、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D、注意事项:①下层的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 ;②振荡时不时放气;
③使用分液漏斗前要检漏
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物质的量(n)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 摩尔 (mol) 物质的量的单位
3 标准状况(STP) 0℃和1标准大气压下
4 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mol任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约是6.02×1023个
5 摩尔质量(M) 1mol任何物质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6 气体摩尔体积(Vm) 1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22.4l
7 阿伏加德罗定律 (由PV=nRT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有同分子数
同温同压下:n1/ n2 = N1/ N2 = V1/ V2
8 物质的量浓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的浓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质的质量(m) m=M×n n=m/M M=m/n
10 标准状况气体体积 V=n×Vm n=V/Vm Vm=V/n
11 物质的粒子数(N) N=NA×n n =N/NA NA=N/n
12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A、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B、主要步骤:⑴ 计算 ⑵ 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管量取)⑶ 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⑷ 移液(容量瓶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⑸ 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⑹ 振荡⑺ 定容 ⑻ 摇匀装瓶
C、容量瓶使用:①容量瓶上注明温度、容积、刻度线.
②只能配制容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
③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或久贮溶液;
④容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20℃左右
类似问题5:1.就是做“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里,为什么不冷却就将溶液倒到容量瓶中定容会导致浓度偏高?2.检验SO42-的操作里为什么要先加盐酸酸化?我们老师说最好不要用硝酸,这是为什[化学科目]
1、主要是热胀冷缩的问题,当你不冷却就将溶液倒到容量瓶中进行配置,等到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其实你的溶液的体积是比实际的体积要小的.所以,配置出来的浓度会偏高.
2、检查so42-先加盐酸酸化其实是为了出去亚硫酸根和碳酸根的干扰,不用硝酸的原因则是考虑溶液中有亚硫酸根的话会被硝酸氧化成硫酸根,这就达不到检验的目的了.不用硝酸钡,用氯化钡吧,因为你前面加了酸酸化,溶液中还有氢离子,再加硝酸钡则相当于加了硝酸,可能会影响检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