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dy的现在进行时是什么?是tidying还是ti
编辑: admin 2017-20-02
-
4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及山水田园诗派的有关知识,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
1、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2、深入认识陶渊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辞赋特点.
【教学难点】 :
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二、文学常识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陶渊明 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
三、字音字形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怅然( ) 一稔( ) 轻飏( )
熹微( ) 眄庭柯( ) 流憩( )
出岫( ) 翳翳( ) 盘桓( )
棹孤舟( ) 寻壑( ) 耘耔( )
参考答案:chàng rěn yáng xī miǎn qì xiù yì huán zhào hè zǐ
四、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层次
(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1)“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觉今是而昨非”——认为以前所为是错的.
(二)归家之后的情状.
(1) 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2) 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 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
(4) 修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
(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
(1) 远离官场,享受天伦;
(2) 读书抚琴,颐养天;年
(3) 驾车乘舟,寻幽探胜.
(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1) 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 乐天安命,顺其自然.
五、问题呈现
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2)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 结构谨严,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反映出陶渊明恬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平和的田园生活让他心情舒畅,自由的乡野万物令他感到赏心悦目,妙趣横生,陶渊明为找到了身心的归所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者为以上的获得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现实奋斗的代价,在抛弃让他彻底失望的官场时,他也告别了自己昨日的梦想.所以陶渊明一面痛下决心“归去”.一面要安慰自己“奚惆怅而独悲”.当他饱览山川秀色时,焉知一朵“无心”出岫的云不会令误入“迷途”的作者触景伤怀;当他在遁世的隐居生活中怡然自得时,有时也要用琴和书来“消忧”.这位自认“寓形宇内复几时”的诗人,需要忍受因调整失落的心理、重新为理想和现实定位而带来的痛苦,尽力说服自己乐天知命,“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总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露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提示:
复制提取码bedm46da# 到115网盘提取 课件ppt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语文必修五中《归去来兮辞》的精讲教案[语文科目]
一、《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实录
张岚(福建师范大学附中)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难点: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忧、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视屏上的《饮酒》(其五).
(投影)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学生齐读.
2.回顾初中所学,初步了解作者.
师:本诗的作者是谁?
生齐:陶渊明.
师:那么,你们对他的作品(语音强调)了解多少?
生1:他写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生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生3:那是《归园田居》
生4:还有《归去来兮辞》
(全班大笑)
师:很机灵!那他的作品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
生1:厌倦官场
生2:想隐居
生3:喜欢桃花源那样的生活
师:向往田园是吗?
生齐:是!
师:认识很统一啊!大家都没有忘记旧知识.陶渊明常在其诗文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自由、悠闲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归去来兮辞 并序》,这篇文章被后人视为其“告别官场的宣言书”.
(投影)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以上用时大约3分钟)
二、初读感知,形成印象
1.初读
师:请同学们齐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放声齐读)
师:声音很宏亮,但是有一个字音读错了.正文第二节第二句“载欣载奔”的“载”应读“zài”,是“一边……一边……”的意思.
(以上用时大约3分钟)
2.反馈预习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对本文思想情感的看法,现在,我将同学们的看法做了归纳、整理,选取以下两类:
(投影)
本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喜悦之情.
作者的情感并不是单一的,有喜悦,也有忧愁.
现在,请同学们就从以上两点中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进一步谈谈自己的理解,注意一定要结合文中的句子,具体分析.你们可以找看法相近的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自由讨论,用时3分钟.)
三、文本细读,体味情感
1.讨论第一类看法
师:我们先讨论第一个观点:本文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喜悦之情.同意的,请说说依据,以及你的分析.
生1:我认为是.文章第三节里写到“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这明显在说自己常常和人聊聊天,种种地,弹弹琴,有的时候还出去游山玩水,自由自在,可逍遥了.
师:这里的“悦”“乐”“情话”“或……或”“棹”几个词该怎么解释?
生1:“悦”和“乐”都是意动用法,“情话”是知心话,(师:这是什么文言现象?)古今异义.老师,还有什么词?我忘了.
(生笑)
师:不好意思,一下子念太多了.还有“或……或”和“棹”.
生1:哦,“或……或”是“有时……有时”,“棹”是撑船
师:有“船”的意思吗?那么,后面的“舟”又该如何解释?
生1:那是“划”或者“撑”的意思,作动词了.
师:有纵情山水之乐.很好,还有吗?(板书:山水之乐)
生2:我觉得“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这几句也写出了作者在家时的悠闲自得.
师:(如上提问“引”“怡”“眄”“日”“策”几个词的解释以及用法,此处略.)有闲居之乐.还有新的发现吗?(板书:安居之乐)提示一下,本文除了写自己耕种闲话、徜徉山水、闲居在家,还写了哪些事情?比如,第二节都在写闲居生活吗?
生3:还写了刚到家的情景.
师:通过哪些句子表现?当时心情如何?
生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其中的“欣”字,表示高兴.
师:很好,这其中还有一个“奔”字,你们能想象是什么场景吗?
生七嘴八舌:边笑边跑,有点变态!
(全班爆笑)
师:你们不要觉得这位同学说错了,想想,陶渊明这时已经是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看到家却异常得如同一个孩童,可见他此时的心情不是简单用一个“高兴”可以形容的,那应该是?
生齐:欣喜若狂
师:对了!家里有什么会让他如此失态呢?文章中有说明吗?
生4:因为家里有“稚子”
生5:因为家里有酒喝:“有酒盈樽”
生6:因为家里有老婆.
(生大笑)
师: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6:酒是他老婆倒的嘛.
师:非常好,你从文本中解读出了言外之意!家中有可爱的孩子、等候的仆人、知心的妻子,对陶渊明来说真可谓是享尽什么之乐?
生齐:天伦之乐!
(板书:天伦之乐)
生7:老师,我还想到一点,作者急着回家,还可以从第一节最后两句看出来:“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师:那么,你觉得这两句中哪一个字最有表现力?
生7:“恨”
师:什么意思?
生7:遗憾.
师:要知道,那时的船只能走那么快,天刚亮是自然现象,正常情况没什么好遗憾的,作者说“恨”反映了怎样的心情?
生齐:归心似箭.
(板书:归心似箭)
师小结:全篇围绕着作者的乡间生活写着归隐的乐趣,如顾盼园中之景的悠然自得,如春种秋收的田中之乐.陶渊明显然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文中有着“自斟自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闲适快意;虽然也许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累,但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尽享劳动之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纵情山水,从中获得了慰藉和快乐.
(板书)
辞官归家 初抵家门 闲居在家 耕种闲话 纵情山水
归心似箭 欣喜若狂 天伦之乐、安居之乐 山水之乐
——归隐之乐
2.讨论第二类看法
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第二类看法,同意的,请说说依据,以及你的分析.
(无人举手,一片沉默)
师:没人敢说啊,还是都不同意这一观点?那我只好先请原来提出这一观点的XX同学来说说你的思考.
XX同学:我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就是觉得文章最后一节的最后两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里面透露出了天命思想,有种认命的味道.如果真的快乐无比,无忧无虑,那还有什么好认命的呢?
(学生鼓掌)
师:如此有想法,还敢说说不出来?应当要相信自己!XX同学抓住了文章的最后一节的结句来解读,这也是一种阅读方法:一般来说,文章的结尾与中心有深刻的关联.我们一同来看这两句.这其中的“聊”是什么意思?
生1:姑且、暂且
师:有什么言外之意?
生2:有种无奈的感觉
师:为什么无奈?
生2:课文里写了“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不想追求功名利禄,修仙成佛又没希望,就只好种种地,写写诗,顺应自然.
(鼓掌)
师:分析的很到位.那其他同学能从他们的回答中得到什么启发吗?
生3:我觉得作者不是不想追求功名利禄,毕竟古代的读书人大都都想通过做官实现理想抱负,而且又有钱拿,又有酒喝……
师:不好意思,打断一下,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生3:在序言中,作者提到“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师:读得很细致,我们不能放过文中的序言部分.请继续.
生3:可是这官不好做.
师:此话怎讲?
生3:当时社会很注重身份.我记得陶渊明家父亲,还是祖父,还是外公(挠头,学生笑)还是什么的官也做的蛮大的,但是并不是贵族出身,所以,到了陶渊明时,他虽然有才华,也没能坐上什么大官,自然他的志向也就无法实现了.
师:那你知道他有什么志向吗?
生3:不知道
(笑)
师:“大济苍生”.你在课后做了很多功课,能以作者的身世来分析文本.同学们要向他学习!这也是一种阅读方法,叫“知人论世”,即通过了解作者的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来帮助解读文本.
生4:老师,(很急切)我不同意XXX的说法.陶渊明他就是不想做官了.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
生4:你看,课文标题,还有第一、三节开头两次说“归去来兮”,就是在说“回去吧”,重复出现不就说明他不想做官,很想回家吗?
师:大家看呢?
生5: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师:我们要讲究证据,文中有吗?
生5:有,第一节“既自以心为形役”
师:“为”在这里怎么解释,有什么用法?这句话又该如何理解?
生5:“为”表示被动,内心被形体役使.
师:这里的“内心”和“形体”是指实际中的“心”与“身体”吗?
生5:应该是指志向和行为吧?(不确定)
师:什么行为?
生5:是做官吗?
师:正确.“心为行役”,即指志趣意愿被形体(为官的行为)役使,做出了许多违心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陶渊明年轻时也曾有“大济苍生”的“猛志”,但是现实使他屡遭挫折,最终志向难酬.(简介陶渊明的出身、经历——三入三出,此处略)
(投影)
“……郡遣督邮至县,吏自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宋书•陶潜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并序》
所以,他一次次发出呼告“归去来兮”,以求从行动上、思想上真正归来.
师:可见,作者真的还是有烦恼的.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透露出与“乐”不一样的情感?
生1:“倚南窗以寄傲”中的“傲”字.
师:有什么不一样的情感?
生1:不知道
师:看来你只是抓住了瞬间的感觉是吗?那其他同学能说说看吗?
生2:因为“傲”就是“孤傲”,就是看不起别人.
师:是看不起别人,还是没人能理解?
生2:应该是没人能理解.
师:为什么没人能理解?他不是说“悦亲戚之情话”吗?
生3:但是他们都是农民,不懂他读书人的真正想法.
师:看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啊.那他又为什么会有“孤傲”的情怀呢?
生4:清高呗
(生笑)
师:说得好!还有吗?
(沉默,不能回答)
师:提示一下,下文还写道“门虽设而常关”,这又暗示了什么?
生5:他在享受孤独.
师:“享受”这个词用得非常棒!“傲”字写出了中国文人的清高与孤寂,体现一定的道家思想;“常关”也直截了当地揭示了诗人的与世隔绝.但正是这种孤独使他独善其身,保持了本真,无怪乎苏轼如此评价:
(投影)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书李简夫诗集后》
生6:那“引壶觞以自酌”中的“自酌”算不算表现了“享受孤独”?
(这时,下课铃响了)
师:当然可以.这一句话既有着自由自在的悠闲,又有些许自斟自酌、无以为伴的孤独与苦闷.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正渐入佳境,分析是越来越精彩了,可惜时间不允许了.其实,文中还有很多句子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像文中的五个反问句,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乐琴书以消忧”“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加点字为重读)等等,课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一下.
3.总结
的确,我们从文章中读出了诗人辞别官场、归隐田园的愉快轻松,读出了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读出了返璞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读出了特立独行、逍遥于世的自由自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感受陶渊明欢乐的同时,也体悟到了作者流露出的时不我与的惆怅、惋惜,年华已逝的忧愁、无奈.所幸的是,作者在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苦恼之后,悟出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真谛.
(投影)
归隐之乐 乐天安命 乐中隐忧
在短短百来字中,诗人选取颇具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和画面,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打动人心,所以后世大家纷纷对此文作出评价:
(投影显示)
“两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宋•欧阳修
“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宋•李格非
“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明•归有光
陶渊明已经成为中国士大夫摆脱挫折升华人生价值的一座精神堡垒,他的言行也成为后世众多士大夫们自觉或不自觉学习的对象.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像感悟人生乐观旷达的苏轼,都或多或少受到他思想的影响,而这篇《归去来兮辞》也成为了一篇千古名作.
四、作业布置
1.熟读成诵.
2.整理本课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对还来不及分析的句子(前面已经提过)同学们任选三句,做出分析品评,字数150字左右,下节课交流.
二、《归去来兮辞 并序》执教感言
作为一堂语文教学公开课,如何体现课堂的简单高效是我思考的重点.于是我便根据本单元提示中的要求“古代抒情散文”“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把教学目标锁定在两个方面:掌握重要字词和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教学目标具体、明确.
为解决课时与内容的矛盾,我利用预习作业布置,集中学生意见,确定探讨方向,避免学生们泛泛而谈,以追问方式深入文本,引导大家完成了从“初读”到“再读”“深化”的学习过程.同时,将繁琐的文言字词理解融入文本分析之中,既节约了时间,又达成了教学目标,体现一定的文体特点,做到简化教学程序,突出重难点.
最后,在文本解读中,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加以引导,及时补充相关知识、诗句以及评论,扩大本课外延,以新知促进旧知深入理解,增加课堂容量;课堂也只是预设了几个“主问题”,尽量避免预设性太强,力求给学生留下生成的可能与空间,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断追问,催生精彩.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还是太细太多,以至耽误了一定教学时间;而且有时前后两个观点的分析衔接显得较为生硬、空泛,导致了学生暂时的沉默.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以便对文本的解读能更加全面深入,切实了解学情,这样才能更灵活的引导学生,更自如地驾驭课堂.
类似问题2:谁有东北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孙立权先生的简介,最好有他的教案,例如《归去来兮辞》的
1991年毕业于沈阳市新民师范学校,1995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同年分配到东北师大附中执教语文至今,是学校语文教研室主任,标兵教师,吉林省教育科研型名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东北三省中青年语文十佳教师,第四届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02年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1998年提出自己的语文观——言语/文化观,认为语文的表层结构是言语,深层结构是文化,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言语这个表层,必须触及文化这个底层,因而语文课不能单单上成语言训练课.1998年末提出“批注式阅读”的概念并于次年开始在自己任教的班级实验.1999年提出“教学性备课”和“非教学性备课”的理论,认为“非教学性备课”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1999年10月开始进行“语文教育民族化”的教改实验,该项实验在省内、东北地区乃至国内都有较大影响.2006年10月被东北师大文学院聘为兼职教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类似问题3:谁知道归去来兮辞中所有的词类活用以及句子的结构分析呢?例如"问征夫以前路"是状语后置句一类的.[语文科目]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 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顺从,随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委托
教化从来有源委 末尾
委命下吏 把……交给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幼稚:指孩童.〕,瓶无储粟〔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生生所资〔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 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未见其术〔术:方法.〕.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脱然有怀〔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求之靡途〔靡途:没有门路.〕.会有四方之事〔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诸侯以惠爱为德〔诸侯:指州郡长官.〕,家叔以余贫苦〔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以:因为.〕,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军阀混战.〕,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何则?质性自然〔质性:本性.〕,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尝从人事〔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皆口腹自役〔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一稔(rěn忍):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当敛裳宵逝〔敛裳:收拾行装.〕.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情在骏奔〔骏奔:急着前去奔丧.〕,自免去职.仲秋至冬〔仲秋:农历八月.〕,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 归去来兮(1)!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何,为什么.〕?既自以心为形役〔以心为形役:让心灵被形体所驱使.意思是说,为了免于饥寒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行,形体,指身体.〕,奚惆怅(2)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止,挽救.来者:指未来的事情.追:来得及弥补.〕.实(3)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遥遥:漂荡.飏(yáng扬):飘扬.形容船驶行轻快.〕,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4)”以(5)前路,恨晨光之熹微(6).乃瞻衡宇〔瞻:望见.衡宇:犹衡门.衡,通“横”.横木为门,形容房屋简陋.〕,载欣载奔〔载(zài):语助词,有“且”、“又”的意思.〕.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三径: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7)壶觞以(8)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miǎn免):斜视.柯:树枝.〕.倚南窗以寄傲〔寄傲:寄托傲世的情绪.〕,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深知.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园日涉(9)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扶老:手杖.流:周游.〕,时矫首而遐观〔矫首:抬头.遐(xiá侠)观:远望.〕.云无心以出岫〔岫(xiù袖):山洞.〕,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景(yǐng):日光.翳(yì义)翳:阴暗的样子.〕,抚孤松而盘桓(10). 归去来兮,请息交(11)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言:语助词.焉求:何求.〕?悦亲戚之情话(12),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13)于西畴〔畴(chóu愁):田地.〕.或命巾车〔巾车:有布篷的小车.〕,或棹(14)孤舟.既窈窕以寻壑〔窈窕(yǎo tiǎo):水路深远曲折.〕,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羡慕.〕,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结束.指死亡.〕. 已矣乎〔已矣乎:犹言算了吧.〕!寓形宇内复几时〔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不:何不.委心:随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到哪里去.〕?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天帝之乡.指仙境.〕.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植杖:把手杖插在地上.耘(yún云):田地里除草.耔(zǐ):在苗根培土.〕.登东皋以舒啸〔皋(gāo):水边高地.舒啸:放声长啸.“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乘化:随顺著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归向死亡〕,乐夫天命复奚疑?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陶渊明集》 补充注释 (1)来兮:助词无义. (2)惆怅:失意的样子. (3)实:实际上. (4)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 (5)以:拿(以前路问征夫)后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的. (6)熹微:微亮,天未大亮. (7)引:拿来. (8)以:就. (9)涉:走. (10)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11)息交:断绝交游. (12)情话:知心话. (13)有事:指耕种之事. (14)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 (15)聊:姑且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正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类似问题4:求:《归去来兮辞》别有错别字,[语文科目]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
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类似问题5:《归去来兮辞》是什么?[语文科目]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