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香菱学诗给人的启示-香菱学诗的启示-语文学习资料

编辑: admin           2017-19-02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述了香菱学诗的故事.香菱苦志,精血诚聚,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心要作好诗.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其诗曰:精华欲掩料难应,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众人看了连声称好,自此大观园里又多了一位会作诗的才女.

    香菱进入大观园前,对作诗知之甚少.但后来却一鸣惊人,所作的诗获得一致好评.香菱的学诗历程是怎样的?其间能给我们多少启示呢?笔者斗胆欲妄言一二.

    一、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如何培养写作兴趣

    “是几时孟光杰了梁鸿案”原是《西厢记》中的唱词.宝玉借来询问黛玉是何时与宝钗和好的.笔者也暂且引而用之,探究一下香菱是何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

    香菱是几时对写诗产生兴趣的呢? 当然不是在进大观园之后.薛宝钗是最善解人意的.她让香菱陪她一起住进大观园,是因为她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不是一日两日了.”吸引香菱的不是大观园奢侈的生活,而是海棠诗社浓厚的文学氛围.

    在探春的倡议下,宝玉等齐聚秋爽斋结社作诗.风庭月榭,终能宴集诗人;帘杏溪桃,亦可醉飞吟盏.诗社中的诗人各有雅致的别号,能吟不俗的诗句.这一切像一块饶有魔力的磁铁,深深吸引着香菱.正是大观园中的诗社让香菱有了一个作诗的梦.

    因为有了这个梦,香菱才有了成为诗人的可能.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是否也曾为学生编织梦想呢?许多老师对此可能不屑一顾.但实际情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拥有一个写作梦想,能激发起他的兴趣、意志,能让他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调动自己全部的力量.

    是几时学生有了写作梦.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写作教学的成败.如何帮助学生编织写作之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营造环境.在教学中,我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作文,我总能发现那稍显幼稚的话语背后张扬着的灵动个性,那虽不精彩的片断中间闪现着的智慧光芒.如果我们充分肯定学生的这点滴成功,并毫不吝啬的送他一顶“作文之星”的桂冠,学生的内心会是多么欣喜.于是我班级里总会诞生一些“作文之星”.当然,我不会制造“作文之星”专业户,这会使其他学生望而却步.虽然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只要他有进步就能成为“作文之星”.我也不会让他们太容易就成为“作文之星”,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令人珍惜.制造适度的竞争,使他们每个人都看到希望.把握学生心理,使他们在对胜利者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内心却响起一个不屈的声音:没什么了不起,下次一定超过你!

    二、借得梅花一缕魂——如何指导课外阅读

    “借得梅花一缕魂”原是林黛玉作《咏白海棠》而吟,此句一出,众皆折服.林黛玉是大观园中出类拔萃之人物,本就善于“借得梅花一缕魂”.

    香菱带着一个作诗的梦进园了,进园后她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是林黛玉.林黛玉首先让香菱多看书.她让香菱看了哪些书呢?《王摩诘全集》,老杜的七言律诗,李青莲的七言绝句……推荐的都是名篇佳作.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小鹰如果跟着麻雀学飞,是永远不可能翱翔九天的.多看名篇佳作,并达到“细心揣摩透了”的程度,便能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文学素养,使自己得到名家之神韵.

    得名家之神韵,关键在对名篇佳作“细心揣摩透了”.这显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你要能像林黛玉一样能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名篇佳作.其次,对这些名篇佳作你先要将它们“细心揣摩”透了.“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

    引导学生阅读名篇佳作,我一般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教师引导.我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每天的午会课,我总是利用“职务之便”将它“挪作他用”,将午会课变成“故事会”.当我讲《红楼梦》时,学生的书包中便多了一本青少版《红楼梦》.由于午会课时间短暂,每每讲到精彩之处,下课铃声却响起来了.学生意犹未尽,赶紧翻开书去看个究竟.无须老师多言,学生自觉翻看课外书,这便是老师讲故事的好处.其次,我注意提供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阅读诸如《草房子》《城南旧事》《今天我是升旗手》之类优秀儿童文学.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他们才能感悟到曹文轩小说的清新纯美;体会到《城南旧事》中的沉沉相思,淡淡哀愁;领略到肖晓(《今天我是升旗手》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阳刚之气.最后,我也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当一回“说书先生”.这可是让学生“细心揣摩”文学作品的最好手段.要讲好一个故事,必须将故事情节烂熟于心,并能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能将一个故事讲述生动,意味着他已得名家之神韵.

    三、落花满地鸟惊飞——如何进行作文指导

    “落花满地鸟惊飞”原是林黛玉自叹寄人篱下,悲切呜咽时,见花落鸟飞,触景生情而吟之诗.她为“落花满地鸟惊飞”而伤感,可做了“老师”的她却险些酿成花落鸟飞的恶果.

    光靠看别人的文章是无法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定量的写作训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不二途径.林黛玉深谙此道,她教香菱学诗的第二步便是让她尝试写诗,并给予点评.

    黛玉这位老师此刻的表现如何呢?我认为很糟糕.首先,他给香菱出的题目是“吟月” ,而这首诗“我(林黛玉)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试想一篇连老师都不能完成的作文,叫学生如何完成.其次,香菱好不容易写成几首,她不是认为“措词不雅”,便是嫌“过于穿凿”.若非香菱学诗志坚,百折不挠,其结果很可能是“落花满地鸟惊飞”了.

    一个优秀的教师此时会如何做呢?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写”出来的,当然应该让学生多写.关键在于让学生写什么.老师的命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身边的事,写周围的事,写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命题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使文章清新自然,有血有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畅游不息.”源于生活的作文对学生而言是富有吸引力的,使他们乐于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体验通过作文向他人倾吐.

    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应该如何点评呢?我觉得应以表扬为主,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由于我班开展“作文之星”评比活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普遍较高.学生的作文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事实上不可能只有一点),我总是有意放大,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从而给学生一个良性暗示:我是很会写作的.表扬的同时,我也会与学生交流一下如何使文章更完美.通过交流,学生看到了习作中的缺点,有了一次成功习作的经验.也使他懂得了:会写作的我应该更加细心点,今后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总结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薛宝钗为咏柳絮而作.柳絮至轻至柔,却能随风而动,飞入青云.其把握机会的能力令人赞赏.香菱在学诗这方面便善于“好风凭借力”,大观园里的闺阁小姐们为解闷而结社作诗,她却能随着股诗风而动,迈进文学大门.进而虚心向林黛玉、史湘云请教,最后终于“飞入青云”.

    教师的职责当然是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他们的腾飞制造“好风”.思考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如何鼓励他们在不断享受成功的过程中前进.让他们也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当然能否“飞入青云”,关键在自身.“海棠诗社”也好,黛玉指导也好,这都是外因.香菱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外因,但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身的努力.为了作好诗,她“阶下竹前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被人戏称“诗魔”.教师也应注意留心学生当中的“诗魔”.引导学生欣赏“诗魔”们佳作的同时,让他们说说创作过程,.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强烈愿望.

    提示:

    环境的影响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香菱学诗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对于知识的渴望是人的天性,然而,获得知识不仅需要求知欲,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行动去获取知识.香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一个自幼在外漂泊流浪,并终日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中,这样一个女子学诗为了什么?功名?利禄?或是荣华富贵?显然都不是只是她的求知欲和为此的决心在驱使着她,她想为自己创造一个无纷无扰的精神净土,她为了这个小小的愿望不断努力着,她最终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偶然,是因为她几乎不可能获得这么好的机会,让灵魂在净水中遨游;必然是因为她极强的渴望激发了他的潜能.

    像香菱这样只为满足个人精神需求而学习的人非常少见.扪心自问,谁能保证自己学习的目的没有一点功利色彩?不是说我们的求知欲早已泯灭,而是庸懒的头脑和过多的诱惑将那对知识的渴望埋藏,我们开始机械的学习,成了一台台学习的机器,重复着“输入程序→执行程序→输出程序”这一单一又乏味枯燥的过程,学习便相应地枯燥乏味,只为了考高中,考大学,考硕士,考博士,为了更好的文凭,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房子,更多的金钱,在这样利欲的驱动下,我们无不成为“推磨的鬼”,如何真正静下来学习?学习是为了自己,但不是仅仅为满足自己对物质的需求,不是获得利益的工具.学习即是一个自我升华的过程.充实自我并丰富精神世界,娱乐自我,并最终提升个人修养,这才应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类似问题2:香菱学诗的启示[语文科目]

      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立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终于显露了出来.

      香菱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

      香菱虽贱为人妾,但她骨子里却流着诗书翰墨人家的血液,她的学诗绝不同于无聊贵族的闲情逸致和鄙俗之徒的攀附风雅,而是一种执著顽强的自我回归,是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情怀和诗性人格乃至诗性理想的执著追求.香菱学诗,既好之又乐之,因而也便有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香菱非常善于学习,她不但认真听老师讲课,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而且注重把老师所教的内容加以整理归纳,及时消化.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品读、理解和感悟,注重积累和运用.读诗、悟诗、谈诗之后自然还得作诗,香菱通共将一首咏月诗写了三次,前两次要么滞涩生硬,要么穿凿单一,但她不灰心丧气,认真总结写作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终于捕捉到新鲜的意象,写出鲜活的诗作来.

      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香菱在学诗的过程中不仅仅依靠聪敏和悟性,更是依靠苦与勤.她冥思苦索,已近入魔,但终于以自己的苦心诚心换得了诗神缪斯的青睐,觅得了佳句.第三次的诗作看似梦中偶得,实是多次锤炼苦心孤诣的结晶.

      香菱学诗的过程,应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其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也是所有艺术创造的借鉴,这也正是典型性人物形象价值之所在.

    类似问题3:红楼梦之香菱学诗给我的启示?[语文科目]

      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立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终于显露了出来.

      香菱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

      香菱虽贱为人妾,但她骨子里却流着诗书翰墨人家的血液,她的学诗绝不同于无聊贵族的闲情逸致和鄙俗之徒的攀附风雅,而是一种执著顽强的自我回归,是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情怀和诗性人格乃至诗性理想的执著追求.香菱学诗,既好之又乐之,因而也便有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香菱非常善于学习,她不但认真听老师讲课,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而且注重把老师所教的内容加以整理归纳,及时消化.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品读、理解和感悟,注重积累和运用.读诗、悟诗、谈诗之后自然还得作诗,香菱通共将一首咏月诗写了三次,前两次要么滞涩生硬,要么穿凿单一,但她不灰心丧气,认真总结写作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终于捕捉到新鲜的意象,写出鲜活的诗作来.

      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香菱在学诗的过程中不仅仅依靠聪敏和悟性,更是依靠苦与勤.她冥思苦索,已近入魔,但终于以自己的苦心诚心换得了诗神缪斯的青睐,觅得了佳句.第三次的诗作看似梦中偶得,实是多次锤炼苦心孤诣的结晶.

      香菱学诗的过程,应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其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也是所有艺术创造的借鉴,这也正是典型性人物形象价值之所在.

    类似问题4:香菱学诗对你学习有什么启发?

    乐学,善学,苦学,香菱学诗的过程,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也是所有艺术创造的借鉴,这也正是典型性人物形象价值之所在. 做学问如香菱者,恐怕并不多见.她聪颖灵秀,求师心切,至诚至纯,...

    类似问题5:香菱学诗的启示300字快[语文科目]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

    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第三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

    第三首诗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小说四十九回写众人看了她第三首诗所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此,香菱住在大观园里更为名正言顺,她做副册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

    香菱初学写诗就写出了那样的好诗,决非偶然.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意思是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着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资质,其二,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其三,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终于显露了出来.

    香菱学诗的过程,应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其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也是所有艺术创造的借鉴,这也正是典型性人物形象价值之所在.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