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阅读答案-目送 阅读答案-语文学习资料
编辑: admin 2017-19-02
-
4
目送阅读答案
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答: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语意相近即可).
2.“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清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
答: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语意相近即可).
3.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
答:“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
答: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
4.《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目送[语文科目]
1.妈妈用眼睛送儿子过海关
2.(1)不能把“闪入”换成“没入”,“闪入”和“倏忽”说明时间短.
(2)“瞥”比“望”时间短,更能说明妈妈的愿望之小,要求之低,只要儿子回头看一眼自己.
3.(1)我的期望,期望儿子能回头.
(2)空荡荡的街正是妈妈内心的写照,邮筒是用来沟通人与人关系的工具,在这里,妈妈却因无法与儿子沟通而感到失落,孤独.
4.作为父母,在给予儿女爱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体味到父母的付出;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题目.不是的话就上百度一下,上面很多、
作为儿女,要理解父母的爱,要知恩图报,尽管想独立,但要多与父母沟通思想.
类似问题2:求初一现代文阅读答案:目送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语文科目]
考试标准答案
1、目送儿子逐渐长大独立 目送父亲渐渐衰老离去(意思对即可.共4分.每点 2分.如果只答“目送儿子”、“目送父亲”,每点只得1分.)
2、此题围绕华安“对未来生活的惶恐无助”和“对母亲的依恋”两点谈即可.共4分,每点2分.
【示例】“无边无际”写出了华安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惶恐无助,“隔空交汇”指的是母亲和儿子的感情交流,其中包含华安因为惶恐而产生的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3、此题抓住“落寞”和“感伤”两个要点即可.共4分,每点2分.
【示例】前者是母亲在面对孩子渴望独立逐渐远离父母时的落寞,后者则表达了在面对衰老死亡的自然规律时的感伤.
4、此题围绕着“珍惜和父母在今生相遇的缘分”,“懂得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牵挂”,“懂得回报父母的这份无私的爱”等内容即可.共3分.扣住文章内容的相关部分1分,自己的领悟2分.
【示例】读了这篇文章,我才领悟到有时父母的罗嗦、关注背后隐藏的是一份深深的爱,我要懂得珍惜和回报,不能用自己的冷漠和自私去伤害他们.
类似问题3:目送龙应台阅读答案目 送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
1、以目送为题,含蓄而深沉.将文章中角色千丝万缕的情感浓缩在了这一刻的目光中,其中的多少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
2、文章最后一段呼应了主题,写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是指我们从小到大,默默地看着父辈越来越老,最后慢慢的离开我们.不比追的意思是父辈看到我们已经成长起来,心里是无比的安慰和放心,也有劳累一生,终于也已得到安息的意思.
类似问题4:目送(序) 阅读答案是什么?1、作者龙应台在单独走路时,看到了哪些风景?请你概括的写一写.柔弱的老婆婆弓腰下台阶——()——()——()——()2、“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语文科目]
第4题应该是1 树枝上的麻雀,压低了缀满花的树枝
2 熊猫躺在断墙旁,食人花开出一片缤纷,熊猫伸了个懒腰,被吓得屁滚尿流,食人花吃了它
类似问题5:目送阅读答案[语文科目]
上小学的第一天,目送孩子进教室.
十六岁,他去美国,送他到机场.
二十一岁,他上大学了,目送他上公交车.
(1)“闪入”说明速度之快,儿子不愿和母亲亲热.
(2)“瞥”更能体现母亲对儿子的要求微乎其微.
(1)儿子时时刻刻牵动着母亲的心.
(2)儿子的世界向母亲关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