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是怎么形成的?-海啸是怎么形成的-语文学习资料
编辑: admin 2017-18-02
-
4
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海啸分两种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海啸是怎么发生的?
水下地震、火山暴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带一致.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其中约8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在开阔海面海啸波高度很低,海啸波在大洋中移行时,波长可达数十或数百公里,波高仅为1米左右,周期2—200分钟.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二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因此,准备靠岸或者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要及时向外海开就可以化险为夷.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海啸携带海底沉积物、船只、树木等重物一直冲入海岸线以上几百米的地方.海啸登陆时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60公里.
海啸产生的巨浪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其间可能间隔几分钟或几小时.地面震动并伴随突然退潮往往是海啸发生的先兆.另外,海啸并不总是以巨浪的形式登陆.它们更有可能是快速涨潮,伴随着水下旋涡.可以把人卷入水下,并卷起重物.有时可以吞没整个海滩
类似问题2: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类似问题3:海啸是怎样形成的?[物理科目]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来袭之前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海潮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类似问题4: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海底没有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的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
地震经常在地球各处发生,达到破坏性程度的地震是比较少的.全球地震活动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到中亚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环绕着太平洋周边地区.在东部北起阿留申群岛,经阿拉斯加、北美西海岸、直到南美的智利;西部由阿留申群岛向西,经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此后分成两支,一支南下经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到伊里安岛,另一支向西经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印尼,在伊里安岛与前一支会合后,继续南下,经所罗门群岛、斐济、汤加直至新西兰.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这里因地质构造强烈,地表高差悬殊,有深度为11022米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地震带里,因而也是经常发生破坏性特大地震的区域.
地中海--中亚地震带,在西部由亚速尔群岛向西与大西洋海岭相连,东部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中国西南部、缅甸,向南至印尼,并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会合,这里发生的地震数占全球总数的15%左右.
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是与地震带一致.据1700多年的资料统计表明,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约发生260次,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其中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约占80%,发生在地中海区的约占8%,而在日本列岛及其邻近海域发生的地震则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因此,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危害最重的国家.
地震产生的水体波动与通常海面上的海浪是不一样的,海浪通常只在一定深度以上的水层引起波动,且这种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当然在大洋中海震源附近水面最初的升高幅度只有l一2米,这种波动运行在深水大洋时,波长可达几十至几百公里不等,周期在2-200分钟范围内变动,最常见的是2-40分钟,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千公里,比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航速还大,所以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甚至于航行的船只也难于察觉出这种波动.然而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骤然增大,当进入狭窄浅水海域,从海面到海流速几乎一样的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海湾和岸边,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过来,特别是传播到漏斗型湾顶处更为突出.如海啸波在海口和海湾内反复发生反射时,还会诱发海湾内海水的固有振动引发假潮,可使波高增幅更大,造成更大的危害.
:“地震海啸”发生在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波浪可高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冲击了整个太平洋.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域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类似问题5:海啸怎么形成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地质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这是破坏力极强的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