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与国是的区别?-国事和国是的区别-语文学习资料

编辑: admin           2017-18-02         

    “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二者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国事和国是的区别什么使用,举个例子吧[语文科目]

    “国是”还是“国事”?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两会代表委员纵论国是》,没想到题目中的“国是”一词,引起了一些小误会,一些朋友认为应该为“国事”.我把文章发在强国博客里,被推荐到首页后,题目也被成了《蜀狂:看两会代表委员纵论国事!》,他们也用了“国事”一词而没有用“国是”.那到底应该是“是”还是“事”呢?

    我查了一下资料,“是”字有“法则”的意思,“国是”即有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含义.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居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 这里的“共定国是”,就是共商国家大计、国家政策,而不仅仅是一般的国家事务.“是,则也”(郭璞注:“是,事可法则.”),“则,常也”,“法也”,“国是”即为“国家之法则”、“国策”.

    “是”也有和“事”含义相同的地方,指一般的事务、事情.《七国春秋平话》卷中:“孙子曰:”特来讲和一件是.乐毅曰:“何是也?”此处,“是”和“事”就没有区别.《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国是如此,大夫何以家为?这里的”国是“就不应该是“国策”的意思了,而应该是“国家之事”.

    “是”有“事(事情)”的意思,但是“事”却没有“是(法则)”的含义,所以不能混淆.《礼记‧丧服大记》:“君言王事,不言国事.”这里 “国事”就没有“国策”、“国家大计”的含义.所有,在实际使用上,“国是”就要比“国事”的范围窄些,“国是”就只能够用在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以及商讨国家政策的地方,如共商国是,莫谈国事,纵论国是等等;“国事”一般用于讨论国家事务,如国事访问,家事国事天下事,国事繁多等等.

    有人把“国是”和“国事”的区别归纳为四条: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我昨天写的那篇文章,内容主要是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的言论,两会是商讨国家政策的会议,代表委员们的言论也谈的是国家的政策,所有,我题目用《两会代表委员纵论国是》应该是没有问题,而强国博客的编辑们把它改成《蜀狂:看两会代表委员纵论国事!》反到是有些问题.

    本文参考资料:

    ①《“国事”与“国是”》.

    ②《“国是”还是“国事”》.

    国事”不能代替“国是”

    --------------------------------------------------------------------------------

    连载:网友问字 作者:张碧涌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问:上中学时老师就讲,应该写“共商国是”,但现在写“国事”的也越来越多了.“国事”可以替代“国是”吗?(网友:曹壮壮)

    答:“国是”与“国事”意义相近,但不是一个词的两种写法,而是两个不同的词.

    “国是”指国家大事、国策,多用于书面语中,有庄重、严肃的风格色彩,如“国是如

    此,丈夫何以家为!”(《老残游记》十二回),又如“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

    “国事”指国家大事、政事,也可泛指一切与国家有关的事情,书面语和口语中都常用,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国事”可以做定语,如“进行国事访问”、“递交国事文书”等.“国是”没有这种用法.(李志江)

    类似问题2:国是与国事的区别是什么?[语文科目]

    “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二者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疏上,夺俸一年.呜呼!国是所归,往往如此矣.”(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类似问题3:国是与国事区别是什么[语文科目]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类似问题4:“国是”与“国事”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家的国事不用你耖心!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哈哈

    类似问题5:“国事”与“国是”,可有区别?[语文科目]

    “国事”与“国是”

    又值两会召开之际,相关报道遍布各大报纸,成语“共商国是”再次闪亮登场,频频见诸报端.但是大小辞书均未收录这个成语,因而其确切含义少有人知.特别是,由于人们对其中的“国是”的含义不甚了解,最终导致常常将其与“国事”相混淆.

    为了避免这样的混淆,我们有必要对“共商国是”的意义进行考证.据查,“共商国是”原本是“共定国是”,其源出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

    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不定独在君,亦在臣乎?”对曰:“居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庄王曰:“善.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中的“是”即为则也,常也,法也,是国家长治的大政.“共,同也”(《说文解字》),即齐心协力的意思.这样看来,共商国是,即可解释为“齐心协力地商定国家大事”的意思.

    那么“国事”与“国是”有什么区别呢?

    “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二者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