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河南省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地理
编辑: admin 2017-01-03
-
4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 ~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 河南正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位置适中.河南在全国的版图上,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占着居中的地位.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若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汉三镇,西入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等经济发达地区,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内.在历史上,河南一向是我国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现代的京广、京九、焦枝、陇海、新菏等铁路干线纵横交织于河南,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条件,更加密切了河南与全国各地的联系.因此,无论从与全国经济联系考虑,还是从相邻省区经济技术交流着想,河南均处于中心位置.在当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形势下,对全国经济活动中的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重要作用是其它省区不可比拟的. 气候特点 河南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丰沛,适宜于农、林、牧、渔各业发展.其特点为:其一,过渡性明显,地区差异性显著.河南处于中纬度地带,我国划分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正好穿过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干流.此线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此线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0%,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全省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加上南北所处的纬度不同,东西地形的差异,使河南的热量资源南部和东部多,北部和西部少,降水量南部和东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气候的地区差异性明显.其二,温暖适中,兼有南北之长.河南气候温和,全省年平均气温12.8-15.5℃,冬冷夏炎,四季分明,具有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风沙多,夏日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特点.河南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南北两个气候带的优点兼而有之,具有南北之长,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其三,季风性显著,灾害性天气频繁,河南西靠广阔的欧亚大陆,东近浩瀚的太平洋,冬夏海陆温差显著,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季风气候对农业有利的方面是主导的,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在于它的不稳定性,具体表现在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往往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5-60%,降水的不稳定性极易引起旱涝灾害. 地貌特征,河南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系统齐全,构造形态多样,是我国地质条件比较优越的省区之一.河南的地貌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河南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属于第二级地貌台阶,东部的平原、南阳盆地及其以东的山地丘陵,则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西部山区.其二,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河南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境内不仅有绵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荡无垠的平原,既有波状起伏的丘陵,还有山丘环抱的盆地.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为河南农林牧和工矿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别山、西有伏牛山.河南的丘陵多数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河南平原广布,辽阔坦荡.省内中部、东部和北部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亦称黄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东麓,南至大别山北麓,东面和北面至省界,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地貌特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中部地势平坦,水热资源丰富,多种植物均可在此生长发育. 地质土壤 河南省由于气候、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以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因而土壤类型繁多,其分布情况如下: 京广线以东,沙、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海河冲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区,山丘区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河南的潮土可分为砂土、淤土、两合土3个土属.砂土主要在黄泛上游和主泛道附近,淤土在下游或河间地带的静水沉积区,两合土则介于两者之间,这些地区因耕垦历史久,一般有机质缺乏,自然肥力不高,因为漏水漏肥,灌溉指标和施肥水平都要较高的标准. 沙、颍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唐、白河两岸的南阳、唐河、新野、邓州等是砂疆黑土分布区,这些地区土质粘重,水分物理性差,排水不良,下部常有砂疆阻隔,但有机质较高,有较大的潜在肥力. 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等4地区的部分县是盐碱土的分布区.由于含盐量过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重度盐碱土则寸草不生,成为盐碱荒地.建国初期盐碱地面积约600多万亩,后因灌溉不当,1961年发展到1300多万亩,70年代后大力推行挖沟排水等措施,目前已降到约400万亩. 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白河下段河流两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分布.总的来说,河南省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低,耕层欠松宣,其肥力水平不及长江下游的水稻土,但仍是河南的高产土壤之一. 豫西的黄土丘陵的白土阶地和缓丘上中部的立黄土、低山丘陵区位置较高处的红粘土、太行山及伏牛山东侧向潮土过渡地区的油黄土等,都是褐土类的土属.这些地区有些肥力尚好,有些则属瘠旱薄地,但水土流失严重,是需要采取水保措施的主要土类. 由秦岭入河南段(灵宝南部)起,东到嵩山、东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2支层叠的中山山地,太行山的中山山地均分布着棕壤.这些地区层厚变化大,一般土层较薄,是林业用地,宜控制开垦、合理利用. 豫西低山与丘陵的南坡和大别山北坡,或称坡积侵蚀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是河南亚热带林木,特别是茶叶、油桐等经济林木的适宜土壤.但这种低山丘陵风化严重,水土流失较厉害.此外在南阳盆地和信阳地区的低丘岗地上,由黄棕壤或黄褐土经耕种熟化而来的黄刚土亚类,是旱地土壤,土质粘重,干时坚硬易于龟裂,通气性能不良,有机质含量偏少,易旱易涝,是河南低产土壤之一. 综上所述,河南的土壤大类型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疆黑土、盐碱土和水稻土7种.若以质地分类,它们占总耕地的百分比是:粘质47.1、沙质19.9、壤质15.1、沙壤质底层加胶泥14.0、砾质3.9.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中国区域地理总结不要复制,我已经找过了
1.1 中国的疆域
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辽阔的疆域: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 ②陆界 ③陆上邻国多14个
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 ②海岸线长 ③隔海六国
最北:漠河54度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尔高原73度E.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国海域分布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我国领海的宽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众多的邻国: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顺口溜):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还有缅老越.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顺口溜):印尼马文菲日韩.
1.2 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2.3 中国的人口
数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目前人口数为13亿.
增长速度较快: 分布疏密不均:腾冲?漠河,我国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处特点 人口少处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多;
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
平原、盆地人口多;
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山地、高原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我国人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 中国的人口:
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山脉纵横交错: 山势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陆性特征.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3 中国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源头?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
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我国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自然资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约,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他们在地区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达、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珍惜每一寸土地:
3.3 中国的水资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
地区分布悬殊: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实际变化大的特点.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很,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请见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3.4 中国的海洋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两万余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类.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丰富的矿占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的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巨量的化学资源:我国海洋生产发展很快.保护“蓝色国土”: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4.1 秦岭?淮河线
秦岭与淮河: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洪泽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他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八年级上册第77页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4.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矿产:煤、铁、油等
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不凡.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
4.3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概述: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宗教:藏传佛教.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区: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牧区作物:肉、奶、皮、毛等;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褐煤.
类似问题2:求世界区域地理总结.
你好:
很高兴能为你作答:
其实在我读高中是有整理过一个不错的笔记、就是关于地理的、什么方面都涉及、就转们给我的“徒弟”们看的.所以呢、没事好好整理时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世界区域地理总结
世界区域地理——欧洲西部
A.M.〔读图识记〕1.主要国家;2.群岛、岛屿、海峡、海域;3.北极圈;4.平原、山脉、河流、运河;5.北海石油和航运.
1.自然环境
⑴位置范围: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⑵海岸线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
⑶地形: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博朗峰本区最高.
〔补充〕冰川对西部欧洲的影响
冰川运动时对地面的强烈刨蚀作用,造成角峰、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形.冰川消退后,又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冰碛地形.第四纪冰川在欧洲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大陆冰川,一个是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中心的山岳冰川.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兰、瑞典众多的冰川湖,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东欧平原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阿尔卑斯山脉高山带峰峦挺拔、谷地宽阔、两侧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纪冰川塑造的结果.
⑷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气候:成因
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大部分地区盛行西风
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⑸河湖
河流特征及成因:本区多平原,降水量较多,河网较密,水量充沛,因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不利于长河的形成,河流短小.
主要河流: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国).
莱茵河世界航运最繁忙,货运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密西西比河.
湖泊:北欧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2.国家和居民
⑴国家和地区:有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⑵居民:白色人种为主,人口稠密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匈牙利、德国等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⑶经济发达地区:大多数国家属于经济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⑷发达的旅游业.
3.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联合王国”
⑴西欧的岛国
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的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⑵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曼彻斯特的纺织和伯明翰的钢铁工业(煤炭产地).二战后,出现的汽车、飞机、电子工业分布在伦敦周围以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石油加工业在北海沿岸地区,原油自给有余.
⑶农业
西部——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乳畜业发达(降雨较多,日照较少,多汁牧草生长好).
东南部——种植业(小麦、大麦)集中地区(降水较少一些,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季节较长).
⑷首都伦敦:跨泰晤士河两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雾都.
4.法国
⑴自然地理环境
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为丘陵平原、东部南部山地高原(阿尔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纳河流经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峡,水量丰富航运便利.
⑵工业、农业都发达的经济
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农业有利条件: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巴黎盆地是法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盛产葡萄.
矿产:里尔煤矿区——北部;洛林铁矿区——东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核电比重达70%.
⑶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地中海沿岸——马赛(港口、福斯的东侧)、福斯;福斯敦刻尔克(临海型钢铁工业——日本福山、意大利塔兰托、中国宝山)
5.德国
〔读图识记〕1.北海、波罗的海、基尔运河;2.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莱茵运河;3.三大地形区,自南向北依次为: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4.柏林、汉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图加特、慕尼黑(新兴工业区中心)、鲁尔区(德最大工业区);5.欧洲西部陆路交通十字路口.
⑴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
⑵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冬冷夏凉、土壤较贫瘠,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人口较稀;中部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⑶发达的工业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有利条件:丰富的煤炭、钾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不利条件: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飞机、微电子.
分布特点: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注意〕鲁尔区的兴衰(必修内容)
a.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b.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c.综合整治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⑷主要城市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业中心,德国宇航、飞机、微电子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世界区域地理——欧洲东部和北亚
〔读图识记〕1.七国;2.亚欧分界线.
1.范围和国家
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间的欧洲部分.
北亚: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
2.俄罗斯
〔读图识记〕
(1)北冰洋、波罗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里海(世界最大湖泊)、黑海;
(2)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高加索山;
(3)北极圈;
(4)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毕业了”);
(5)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西伯利亚铁路.
A.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其政治经济中心都位于此.
B.较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
C.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D.河流与湖泊.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贝加尔湖世界最深.
E.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注意〕中日关于俄石油管线走向的争夺问题.
F.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G.农业: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H.交通:铁路为主(注意: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
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I.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世界区域地理——东亚与日本
A.M.〔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N~45°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⑧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⑵发达的经济
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②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⑤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⑥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
3.朝鲜半岛
位置: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海岸线长而复杂,多半岛,多海湾,多良港,多岛屿.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海上邻国有日本、俄罗斯等.
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多低山丘陵,东部太白山脉是主要山脉.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带.
气候:自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东江、汉江、锦江等.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
资源:森林、水力较丰富.
经济: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二战后积极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加工业,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使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近些年针对国际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
〔注意〕朝核问题
世界区域地理——南亚
A.M.〔读图识记〕1.印度半岛(南亚次大陆);2.七国及克什米尔地区,首都;3.喜马拉雅山脉、德干高原、印度河――恒河平原;4.北回归线.
〔辨析〕“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范围有什么不同
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南亚.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所以又把南亚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它仅指大陆上的五个国家.
1.概述
⑴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⑵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易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注意〕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2.印度
〔读图识记〕1.临海:孟加拉湾(东)、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4.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泰姬陵.
⑴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⑵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评价〕耕地面积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⑶工业发展较快,形成完整体系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棉、毛纺织、重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电子、软件业、原子能、航天).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注意〕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问题)
还有很多、不过发不全了、等你把QQ告诉我再发给你.
类似问题3:求世界区域地理总结,求详细一点的
东亚
地形:西部内陆地区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
地势:东高西低.
气候:东部湿润,降水较多,季风气候典型;西部干旱少雨,温差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西部气候差异明显.季风气候是亚洲特有的气候,也是全世界独有的气候,只分布在亚洲,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性造成的.
工业:日本为唯一的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的狭小地带,对外依赖性强.
农业: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位置:东亚指亚洲大陆东部;东亚五国: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南亚
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地势:北高南低(判断因素:河流流向)
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河流:湄公河:流经国家: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入海);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中下游:地形平坦,流速减慢,形成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工业:新加坡是新兴工业国,其他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利用劳动力资源,发展出口加工业,发展速度快.
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天然橡胶:马来西亚;稻米:泰国;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是热带经济作物丰富的国家)
位置:处于低纬,大部分为热带;东南亚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其中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航道.
类似问题4:东南亚区域地理总结
[读图识记]
1.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
2.10个国家(新世纪第一个独立的国家——东帝汶);
3.赤道穿过;
4.克拉地峡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⑴ 范围 赤道两侧,100S—250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三个(越南、老挝、缅甸),老挝是惟一内陆国,半岛上的半岛是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
⑵ 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
[注意]中国的能源安全与泰国的克拉运河计划
⑶ 地形与河流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湄公河平原(东南亚最大平原),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下游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
河流 上游河流 流经国家 城市
红河 元江 中国、老挝、越南 河内
湄公河 澜沧江 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 金边、万象
湄南河 泰国 曼谷
萨尔温江 怒江 中国、缅甸
伊洛瓦底江 中国、印度、缅甸 仰光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⑷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2、居民和经济
⑴ 人口稠密 华人众多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尼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亿人”国家,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其首都城市雅加达.
宗教:信仰佛教的居民很多,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为著名佛教建筑、泰国将佛教为国教.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多信仰天主教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⑵ 主要农产和矿产
①主要热带经济作物---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最大生产国.
②主要农作物(主食):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平原区,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马来群岛沿海平原也产稻米.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为稻米产国,其中泰国出口最多.
③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最著名
缅甸、泰国、马亚西亚、印度尼西亚处于东南亚的锡矿带
石油主要分布于印尼、文莱,特别是印尼,集中于苏门答腊岛,由于石油丰富被称为“希望之岛”,现在印尼成为东南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主要输往日本,当两伊战争爆发时,东南亚的石油尤其显得重要.
物产 天然橡胶 油棕 椰子 蕉麻 金鸡纳霜 稻米 锡 石油
主要国家 马亚西亚 马亚西亚 菲律宾 菲律宾 印尼 泰国 马亚西亚 印尼、文莱
⑶ 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3、新加坡——“花园式城市”
⑴ 城市岛国:马来半岛南面的城市岛国,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望.地狭人稠,华人很多,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港口条件好,粮食进口、淡水靠邻国供给
⑵ 利用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在转口贸易的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发展炼油和造船业(最大的工业部门)、海上钻井平台制造(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钻井平台的制造中心)、电子电器业(第二大工业部门)等;利用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⑶ 工业布局:重工业集中在西部工业区,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市区以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为主,有少量轻工业,同时合理安排绿地面积.
类似问题5:高中区域地理的总结
"1、要学会看地图——立体的地球仪,可以让自己建立立体的思维方法,地理的知识是立体的;平面的行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带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交通图……;会看地图就已经学会30-50%的地理知识.
2、多看地图——书面知识与地图结合可以强化记忆,反复可以增强记忆,当形成习惯后,知识也就立体化了;
3、掌握地理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气候的要素是:位置、温度、降水;位置的要素是: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资源、经济水平(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位置”是地理要素当中最为主要,是核心.
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其中一个要素会起主导作用,位置则是永远不可以忽视的因素.
地理要素之间会相互影响:位置影响气候、自然资源,位置与资源影响交通、经济水平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