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
编辑: admin 2017-27-02
-
4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
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
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
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
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词里的主人公
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
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
爱的知音.
三、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
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
《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
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
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
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
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
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
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
遣.“远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
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
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
层转折.
结尾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
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之意,略加变化,给
人以有余不尽之感.绿水,或曾映照过如花的人面,
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处,唯有相思之
情,跟随流水,悠悠东去而已.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
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
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全词语
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
格.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晏殊《清平乐》的意思是:“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首古诗词我要的是这首古诗的释文.[语文科目]
金色的秋天,秋风轻轻地吹拂,梧桐树叶片片地往下飘零.我刚刚新酿的酒,味道正浓厚香醇,尝一口便让人心醉不已.我在小窗前沉沉入睡.紫薇花、朱槿花正在凋残,夕阳正映照着窗外的栏干.一双燕子到了将要南飞的时候,银色屏风在昨夜已透着寒意.
类似问题2:晏殊的清平乐中“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这句是什么意思呀[语文科目]
兔走乌飞:言时光飞逝.兔,代指月.乌,代指日.三台:指高位.本指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又,汉因秦制,置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
这句话的意思:人生苦短,光阴飞逝,虽登高位,能复几度.
类似问题3: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全诗[语文科目]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类似问题4:清平乐 晏殊的名句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类似问题5:晏殊 清平乐《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谁把这首词的 每句的解释和中心思想发一下~[语文科目]
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金风,即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中,李善注曰:“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此时庭院内是西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并使人感到很有次序、很有节奏.
向来写梧桐经秋都是较为凄厉的,如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经过一代又一代词人的染笔,以至于使人一听到秋风吹拂梧桐,就产生凄凉况味.而象晏殊写得如此平淡幽细的,却极为少见.
下面“绿酒”一句,因为用了“初”字和“易”字,就觉得他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也是淡淡的一笔.然后词人才用了较重的笔墨:“一枕小窗浓睡.”“绿酒”句点出“浓睡”的原因,是陪笔,“一枕”句才是此片的主意.小饮何以“易醉”?浅醉何得“浓睡”?原来词人有一点淡淡闲愁,有愁故易醉,愁浅故睡浓.
下片则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睡极浓矣.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是什么样的情绪,他没有言明,只是通过他眼中所见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而在结句中却仍反映出一点淡淡的哀愁.紫薇,夏季开花;朱槿,夏秋间吐艳.上片说金风吹得梧桐叶坠,显然是秋天了,所以词人从小窗望出去,这两种花都已凋残.值得注意的是:上片的梧桐叶坠,为耳中所闻;下片的两种花残,乃眼中所见.词人正是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细微感觉,来表现他此际的情怀.“斜阳却照阑干”,紧承前句,描写静景.晏殊在另一首《踏莎行》中云:“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词境相似.
日暮了,斜阳正照着阑干,正是“双燕欲归时节”.此意平平说来,似不相干语、没要紧语,但实际上,却用这样的语言来调和气氛,缓冲节奏,烘托情感.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感.”“燕子欲归”,乃系景语,它对下句“银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的作用.双双紫燕即将归巢了,这个景象便兴起词人独居无聊之感,于是他想到昨夜酒醉后原是一个人在独宿.一种凄凉意绪、淡漠愁情,不禁流于言外.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说屏风有些微寒.寓情于景,含蓄蕴藉,令人低徊不尽.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小歌词,得花间遗韵.刘攽《中山诗话》说:“无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也就是说他的词风酷似冯延巳.但从这首词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似冯词,而其华贵气象倒有点象温庭筠的作品.不过温词的华贵,大都表现在词藻上的镂金错采,故王国维以“画屏金鹧鸪”状其词风.晏词的华贵却不专主形貌,而在于精神.“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见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首词中所写的风,正与上举两例相似.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补之评论其子晏几道词的说话,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