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波粒-物理学习资料

编辑: admin           2017-27-02         

    1909年爱因期坦就有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爱因斯坦不仅最早将粒子特性赋予光波(1905),而且还最早将波特性赋予了理想气体分子(1924),可以说,是爱因斯坦最早注意到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由于波粒二象性被证明是自然界中一切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的量子特性,因此爱因斯坦的这一发现甚至比他的相对论更为重要.1909年,爱因斯坦严格证明了辐射,即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并指出了已被实验验证的普朗克辐射公式同时包含了辐射的这两种对立的属性.\x0d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发现也许是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所做出的最大贡献,它首次揭\x0d示了光的量子特性,即光不仅具有波动性,同时也具有粒子性.正是光的波粒二\x0d象性概念进一步引导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1923),将光子的波粒二象性赋\x0d予了所有物质粒子,并最终促使薛定谔建立了量子理论的波动力学形式(1926).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是谁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物理科目]

    “德布罗意认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的本性,提出了一切微观粒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这个我知道,但我想知道的是谁第一个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类似问题2: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什么?[物理科目]

    在十七世纪,关于光的本性问题,有两派不同的学说.一派是牛顿所主张的学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从发光体发出的而且以一定速度向空间传播的一种微粒,另一派是惠更斯所倡议的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媒质中传播的一种波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认识到光是一种电磁波,但后来发现的“光电效应”等一系列的新现象不能用波动理论来解释,必须假定学是具有一定能量和动量的粒子所组成的粒子流,这种粒子称为“光子”.

    这样,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两重性质,简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类似问题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以下纯属我的乱想,我也没怎么深入看:波的传递是需要介质的,在一些粒子间传递的能量,所以声音传递需要介质.那么为什么光波不用了,它也是波啊,那么可以说光里面直[物理科目]

    波分物质波和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类似问题4: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光既是波,又是粒子?[物理科目]

    光是波,可以发生干涉,衍射等波的特征.

    光同样也是粒子,光电效应

    用一定频率的光照射金属,金属吸收特定频率的光之后激发出电子,发现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二不是连续的,每一份激发出不同金属的电子.每一份能量为 hv,v为频率,h为普朗克常量.关于光电效应的实验,看高中物理课本.不详说

    普朗克实验

    一定频率的光子与电子碰撞,使电子获得动能,此动能即是该光子损失的频率*h

    瞬时波动性.

    光的干涉图样是照片长时间暴光的图样,若在一开始的瞬时图样即为零散的几点光点,可见光有粒子性,且光波是概率波,在干涉图样亮纹处即是光子到达概率高的地方,暗纹就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此实验也证明了光是概率波.

    以上三个实验是经典证明光的粒子性的实验.

    类似问题5: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怎么得来的?[物理科目]

    我来具体说一下.其实你可以看看量子力学史话,开始就是讲的这个.

    我们记得,19世纪末20初,大量的科学事实及麦克斯韦等人的辉煌理论给光的波动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一个现象用波动说却无法解释,这就是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赫兹在1887年最早发现的.而当电子发现后,在1902年P.勒纳德证实了由于紫外光的照射是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而造成的.

    勒纳德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于黑体辐射实验一样,这一实验现象也无法用经典物理理论解释.而从经典的光的电磁波理论来看,应得到3个这样结论:

    1.只要光足够强,任何波长或频率的光都能打出点子来.

    2.光照射大约1ms后才能打出电子.

    3.被打出的电子的能量只与光的强度有关而与波长无关.

    但实验结果却发现:

    1.只有波长小于一定的光(例如紫外光)才有可能打出电子,否则在强也不行.

    2.只要所用光波长合适,一经照射即能打出电子,所用时间很短,小于10的负九次方秒.

    3.被打出的电子的动能只随光的波长而改变,与光的强度无关.

    这些实验规律被爱因斯坦利用他所提出的光量子假设清晰的说明了.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论文中认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以光速运动并具有能量和动量的粒子就是光子,或者叫光量子.他在同一年发表狭义相对论,并得到光电方程:hv=W逸+1/2mv².

    爱因斯坦描述,我们可以得到:光似乎是“光子雨”,光的颜色(频率)反映出“雨”的力量(能量).雨雾茫茫,宛如烟波;雨珠点点,恰似颗粒.看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既是波,又是粒子.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不是简单的回到牛顿的微粒说,也没有否定波动说.这是波动说和微粒说的融合.

    光量子理论虽然很清晰很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当时他并没有被广大物理学家所承认.

    密立根从1905年开始做“光电效应”的实验,本想用实验否定,但到1914年,密立根非常精确可靠的实验,非常漂亮的验证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于是光的波粒二象性诞生了.

    打了这么多字,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