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描述的哪段历史.详细说一下吧-史记属于哪一类历

编辑: admin           2017-27-02         

    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

    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史记是描述的哪段历史.详细说一下吧[历史科目]

    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补充: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尧舜禹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类似问题2:史记叙述了哪一段历史?速求![历史科目]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类似问题3:《史记》记载了哪一段时期的历史?[历史科目]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多年

    类似问题4: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什么?他为什么写史记?不要太多[语文科目]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当时叫腐刑).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

    作者年表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生于龙门.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6岁,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建元五年),10岁,在夏阳耕读.《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阳,年十岁,则诵古文.”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11岁.窦太后死,汉武帝罢黜黄老之言,发动尊儒.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12岁.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时在夏阳耕读,时在长安求学.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19岁,从夏阳迁居长安.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孔安国为侍中.

    公元前126年(汉武帝元朔三年),20岁,开始外出游历,回长安后,为汉武帝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36岁.汉武帝封禅泰山,司马谈病死洛阳.司马迁到泰山参加封禅.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38岁,正式做太史令,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42岁,《太初历》完成,开始编写《史记》.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天汉二年),47岁,汉武帝攻打匈奴,骑都尉李陵投降.司马迁为其辩护,下狱,遭宫刑.(不过《史记》一半左右都是在他入狱的时间中完成的)

    公元前96年(汉武帝太始元年),50岁,汉武帝改元大赦.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55岁,《史记》全书完成.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探求的天人之际,并非承认天的神秘力量,而是重视天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从而了解 “古今之变” 的关键,探求出历史动态发展变化的层面,最终完成“一家之言”.而他的撰述动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司马迁为了继承其父司马谈编订史书的遗志,完成撰述《史记》的宏愿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为继承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隋书·经籍志》说:“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可见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他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

    而《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二、司马迁想继承《春秋》精神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义,显扬志业人物的使命.

    《春秋》的下限,到鲁哀公获麟之年,此后的史事就没有完整的史籍记载.司马迁是绍继《春秋》,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及太初元年改历下限,撰写史记.

    然而,司马迁继承《春秋》,不仅是要形式上承继周公以来的道统,而且是重视《春秋》的性质,他在《太史公自序》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可见司马迁对“春秋之义”和“春秋笔法”心仪已久,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贬精神,撰述《史记》.

    三、司马迁要肩负史家职责

    司马谈早有整理上代历史的计划,可惜却“发愤而卒”,临终前叮嘱司马迁,认为“自获麟以来,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甚多,司马迁身为太史公,有完成论载上代历史的任务.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为太史的职责说:“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马迁一心秉承先人世传及“述往事以思来者”的责任感,决意撰述《史记》.

    在《报任安书》中也透露著述《史记》的目的,他说“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见他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责任,更要尽史学家的职责.

    [编辑本段]内容体例

    内容结构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重要人物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文章内容

    《史记》的文章可分成两个部分:前面的正文是人物的生平描述,这部分皆以代表性事件或逸事衔接交杂而成;正文后面会加上作者的评论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为起头,内容或有作者的个人经历,或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有收集资料的过程,但仍以评论题材人物的性格与行事为主,这也呼应司马迁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标.

    编撰主旨

    按司马迁所说,编写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是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作者批判了原来的“神意天命论”,提出了“帝王中心论”.

    “通古今之变”:即探究历史的发展实况及其规律.

    参考内容

    《史记》参考了众多典籍,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和诸子百家等,同时参考档案、民间古文书籍.司马迁还亲自采访,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对材料精心选择使用,治学态度异常严谨.

    汉代之前的历史著作在内容、史事、材料、作者编撰水平上都无法和《史记》相比.《史记》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基本都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类似问题5:历史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后来是怎么改变的?

    指的是皇帝看的书简太多用石来衡量了,是一种君主集权制的体现.

    因为当时秦始皇权力集中其一身的原因.

    后来采取了丞相制,才有人帮助皇帝分担事情.当然后来发明了纸减轻了上书的重量.

    自己码字不容易啊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