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面最好少点的:1七步诗2鸟鸣涧3芙蓉楼送辛
编辑: admin 2017-27-02
-
4
曹植《七步诗》赏析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析一】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
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王镇远)
【赏析二】
相传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之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路的短时间内作一首诗,做不成就要杀头.结果曹植应声而出,作了这首《七步诗》.全诗是用同根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母生的兄弟,用萁豆相煎来比喻曹丕对曹植的迫害,客观上反映了曹魏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尖锐.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诗中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曹丕对兄弟们的残酷迫害.取譬生动贴切,感情沉郁愤激.诗人从制作豆豉食品过程中产生诗的联想:豆萁与豆子本是同根所生,而今却成了敌对的双方,一方无情摧残,一方受尽煎熬.诗人由此联想到自身处境,不是也正受同胞的残酷迫害吗?一个“燃”字,一个“泣” 字,形象地刻画出萁豆相间的情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一方凶残,另一方惨痛,鲜明地表达出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写豆发出悲愤的控诉,语意双关,揭示题旨,表面上是豆责豆萁,实际上是曹植对曹丕的责问.这两句语意警切,感情愤激,言在此而意在彼,妙在含蓄不露.
抗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皖南事变”,血腥屠杀新四军抗日将士,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诗加以揭露和控诉:“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显而易见,周恩来借鉴曹植的《七步诗》,使这首千年古诗闪耀出新的思想光辉.
----------------------------------------------
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我们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
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容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加分!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最有诗意的诗句[语文科目]
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流水飘香乳燕啼.
南浦魂销春不管,东阳衣减镜先知,小楼今夜月依依.
飞花自有牵情处,不向枝边住.
晓风飘薄已堪愁,更伴东流流水过秦楼.
消散须臾云雨怨,闲倚阑干见.
远弹香泪湿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
何事东君又去?空满院落花飞絮.
莺语匆匆花寂寂,玉阶春草湿.
伤春怀抱,清明过后莺花好.劝君莫向愁人道,又被香轮碾破青青草.
夜来风月连清晓,墙阴目断无人到,恨别王孙愁多少,犹顿春寒未放花枝老.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类似问题2:谁能给我一些古诗还有诗意?诗和诗意不要太长...[语文科目]
别离难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读柳永《采莲令》,心绪难平.
上片写惜别时刻.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月光消散,天高云淡,霜天欲曙.以景开篇,何其简洁,何其朦胧,何其清苦压抑.人未见,别离景先出,别情调先弹.主人公出现,更传神:“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轧轧为象声词,以动衬静,以声印声,清晨天寂静,别离心不宁,况路口执手作别,知再相遇是何年?更传神的是下两句:“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这才是中国女人.她亭亭玉立,欲说还休,无语泪先流.此处细节描写,传神、传情,感受人,真实地再现了别离人的万般惆怅与痛苦.
下片写别后相思.
仍从景入手.“一叶兰舟,便凭急桨凌波去.”他怪船,怎么走得这么快;怪人,怎么划得这么急?“贪行色、岂知离绪”;怪同行者,他只顾看沿途风光,怎么会理会“我”的无限离愁别绪.所以“但饮恨,脉脉同谁语”,纵然风光无限,谁知我的情苦离愁,谁解我的万般别绪?
尤其喜欢最后一句:“再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此一句才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句句写景,却实为处处言情.船行如箭,凌波而去,再回首时,便连重重的城门都看不到了,目光所及,唯有晨霭迷蒙中的三两点树影和茫茫无际的接天寒江.此处情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词人失落、彷徨、无奈尽在不言中.
类似问题3:描写春天的古诗和诗意速度!我有急用!因为要上学了!记住还有诗意哦!谢谢大家了![语文科目]
春日
年代:【宋】 作者:【朱熹】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光好
年代:【唐】 作者:【和凝】 体裁:【词】 类别:【】
频叶软,杏花明,画船轻.
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
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春天吟
年代:【宋】 作者:【邵雍】 体裁:【】 类别:【】
一片春天在眼前,眼前须识好春天.
春秋冬夏能无累,雪月风花都一连.
能用真腴为事业,岂防他物害暄妍.
我生其幸何多也,安有闲愁到耳边.
山中五咏·春早
年代:【唐】 作者:【皇甫冉】 体裁:【】 类别:【】
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春色既已同,人心亦相似.
咏春
年代:【宋】 作者:【杨简】 体裁:【】 类别:【】
日日看山不厌山,白云吞吐翠微间.
静明光里无穷乐,只是令人下语难.
咏春
年代:【宋】 作者:【石延年】 体裁:【】 类别:【】
一气回元运,恩含万物深.
阴阳造端数,天地发生心.
有信来还逝,无私古到今.
和风激遗畅,南转入薰琴.
次韵郡粹王子文小园咏春
年代:【宋】 作者:【戴复古】 体裁:【】 类别:【】
州县徒劳喜近民,民间何事不关身.
谁知风月台中客,自是丝纶阁上人.
万缕绿垂杨柳雨,一梢红破海棠春.
小园暂作风光主,朝马行随辇路尘.
送春酒边
年代:【宋】 作者:【陈著】 体裁:【】 类别:【】
今朝天气新,聚首见情真.
园木相看古,池鱼亦咏春.
山林如此酒,宇宙几何人.
堪笑尘埃世,兴怀石季伦.
丁丑咏春偶成
年代:【宋】 作者:【杨简】 体裁:【】 类别:【】
叶叶枝枝都教女,红红白白尽呈人.
如何自古知音少,方到而今得句新.
既遣鸟啼频嘱咐,又令鹤舞出精神.
便将天作一张纸,难画慈湖二月春.
咏春近余雪应诏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体裁:【】 类别:【】
送寒开小苑.
迎春入上林.
丝条变柳色.
香气动兰心.
待花将对酒.
留雪拟弹琴.
陪游愧并作.
空见奉恩深.
咏春幡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五律】 类别:【】
闲庭见早梅,花影为谁栽.碧烟随刃落,蝉鬓觉春来.
代郡嘶金勒,梵声悲镜台.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
柳垂金
年代:【宋】 作者:【仲殊】 体裁:【词】 类别:【】
中春天气禁烟暖.馀七叶,丹蓂未卷.海岳灵辉储庆远.降非熊,运符亨旦.宝雾香凝,非锦筵红荐.永算金尊屡满,酒里千年春烂漫.共朱颜,镇长相见.
春日田园杂兴五首
年代:【宋】 作者:【陈希声】 体裁:【】 类别:【】
田园与在半春天,春事关心夜不眠.
护撒秧畦须拥水,辟栽蔬圃更堤川.
青囊子粒乡风旧,翠箬灵芽社雨前.
独立斜阳无限意,一声发谷野桥边.
渔歌子
年代:【唐】 作者:【李珣】 体裁:【词】 类别:【】
楚山青,湘水渌,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
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
不见人间荣辱.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
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
名利不将心挂.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轻舟,出深浦,
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
惊起一行沙鹭.
九疑山,三湘水,芦花时节秋风起.水云间,山月里,
棹月穿云游戏.
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任东西,无定止,
不议人间醒醉.
春日偶成
年代:【宋】 作者:【程颢】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登城
年代:【宋】 作者:【郑思肖】 体裁:【七绝】 类别:【】
城头啼鸟隔花鸣,城外游人傍水行.
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点绛唇 春日风雨有感
年代:【明】 作者:【陈子龙】 体裁:【词】 类别:【】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类似问题4:诗情画意的诗句是什么是有什么
李商隐,杜牧,李贺,纳兰性德等等,都有很多好诗~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过华清宫】李贺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绿章封事(为吴道士夜醮作)】李贺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谘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泠,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巷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王浚墓下作】李贺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梨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袖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铜驼悲】李贺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公无出门】李贺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天畏遭衔啮,所以致之然.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长平箭头歌】李贺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簳雨中尽,直馀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
访古丸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神弦】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冬冬.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帖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类似问题5:古诗及诗意[语文科目]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文解释】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草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
【词语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戟(兵器).
销:锈蚀.
前朝:以前的年代.
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