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简介-野草-语文学习资料

编辑: admin           2017-25-02         

    《野草》是夏衍早期的一篇很有名的散文.夏衍是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野草》中,作者通过对种子、野草和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重压的蔑视,对民众力量的信赖.本文揭示了一个真理:民众(野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意深刻,哲理性强.作者描写的是自然界的生物现象,但影射和隐喻的却是社会生活现象.作者与当时许多革命文艺家一样,他作的不是风花雪月式的“闲文”,而是革命文学.他如此强调野草的力量,把那些被人们踩在脚下的野草之力说成“世界无比”,其用意就在于唤起民众,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文中的哲理性,是通过作者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详细观察,通过对新奇、具体而又相当典型的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示出来的.比如,种子的生长之力能够分开机械力难以分开的头盖骨这个例子,就是一般人不易具备的知识,因而显得新颖奇特,也很典型.同时,为了避免以偏概全,作者紧接着又列举了一系列尽人皆知的普通事例来进一步说明之.而用普通事例来说明问题又容易失于平庸和索然寡味,于是作者便对这些普通事例进行了深入的开掘,提炼出微言大义的哲理来.

      “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望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作者从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中发现了不可抗拒的力量,这就提炼升华出一种哲理性很强的思想.

      这篇散文的立意,是通过层层点染,逐步深化的,到了最后,画龙点睛,妙语惊人.

      作者目的在于启迪人们的思考,因而没有在抒情方面下功夫,主要是借助于形象展示一种哲理.采取的是夹叙夹议的手法.开始,提出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接着破题而入,用特殊和一般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世上小草和种子的力量最大.最后,指出小草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它以生命作为力量的源泉,它坚忍不拔,能屈能伸,“长期抗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二是把一切困难、挫折都视为对自己的锻炼,决不悲观叹气.如果我们通过“长期抗战”等字样,把野草的生命之力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就不难看出,作者何以要呼唤野草和生命之力了.

      由于散文的立意是逐步点染加深的,读起来很有层次,既不平直浅露,和盘托出,使作者的主旨成为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又没有把作者的思想倾向完全隐藏起来,读起来朦胧隐晦,艰深难测,不可捕捉.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鲁迅《野草》的介绍[语文科目]

      《野草》概述

      《野草》一文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1927年7月由北 野草

      京北新书局出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选自《辞海》) 同样,鲁迅自己曾经说过,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还叮嘱青年的读者说现在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想是苦难的,但是可以学习其中一些写景的文章,比如《秋夜》,《雪》,《腊叶》.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我的失恋》,和一出诗剧《过客》,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关于《我的失恋》一文,作者在《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作《我的失恋》.”在《三闲集》中《我和的始终》一文中谈到本文说“不过是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阿哟,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用‘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这诗后来又添了一段,登在《语丝》上.”全文的形式则是模仿的东汉文学家、天文学家张衡的《四愁诗》. 关于《过客》一文,作者在写了这篇文章不久后给许广平的信中说:“同我有关的活着,我倒不放心,死了,我就安心,这意思在《过客》中说过.”(《两地书,二四》) 本书于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野草》篇目

      《野草》英文译本序 《野草》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类似问题2:简述《野草》的特点[语文科目]

    是散文诗集

    大致内容自己去看看吧

    类似问题3:《野草》故事梗概[语文科目]

    《野草》简介 在鲁迅的作品中,散文诗集《野草》最难读懂其蕴藏的深意.尽管我阅读过不少研究《野草》的文章,多年来仍觉得处于迷惘之中.两月前在书店偶然购得一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研究新著《新发现的鲁迅》,...

    类似问题4:介绍几种高大的野草 ,会长在南方的

    野草的生长力一般都是比较旺盛的,所以叫野草,不用人工养护,不用施肥浇水,他就能生长.所以,水肥条件适宜的地方,比方说耕地中,它会与农作物争水肥,所以只要你不除掉它,生长的都很高大.

    类似问题5:野草的资料

    野草》是夏衍早期的一篇很有名的散文.夏衍是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野草》中,作者通过对种子、野草和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重压的蔑视,对民众力量的信赖.本文揭示了一个真理:民众(野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夏衍这篇杂文,写于抗战中期,中心意思是鼓舞人民坚定抗战胜利信心, 用的是象征手法. 用野草象征顽强的生命力,不自夏衍始,白居易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 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鲁迅有《野草·题辞》的名篇.夏 衍的新贡献,是在于将野草这一象征形象,表现得更加完整,赋予它的象征意 义更加广泛,刻画出了新的艺术意境. 首先,作者用强烈的对比,表现了野草不为人所注意,而实际上是巨大无 比的力量.一方面是任何机械力都不能将其完整地分开的致密而坚固的头盖 骨,一方面是普普通通的种子;一方面是横压其上、密布其旁的巨石,一方面 是看似柔弱的小草:彼此争斗的结果却是种子和野草的胜利,骨骼被切分,巨 石被掀翻.对于骨骼与巨石这些庞然大物,野草是一种“可怕的力量”.这是 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第一点.其次,作者分析了野草的力量之所以如此之大,是 在于它的“韧性”.它是一种不断生长着、扩大着的生命力,它不求速胜,而 能“长期抗战”,不达目的,决不终止,这样,它就使一切强大之敌显得脆弱 而渺小了.再次,作者又分析了野草所具有的乐观主义=精神.生长的条件无 论怎样恶劣,它也不会悲观和叹气;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斗争性,它为经受磨 练而更加意气风发;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自信.野草的力量是一种强大的、韧 性的、乐观的、有前途的力量.这人格化了的野草,绝妙地、完整地、贴切地 象征了正在坚持“长期抗战”的我们的伟大中华民族,和神圣的民族战争的光 明前途.在借用野草歌颂民族精神的同时,杂文又借那种见不得风雨、需要特 殊抚植、苟安于玻璃棚中的“盆花”,对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依 赖性、软弱性、妥协性,也作了形象的揭露和尖锐的讽刺. 为与朴素的野草形象相吻合,杂文取朴素的文风,不事雕刻,力避华美. 开头貌似闲谈,意在反衬,自然地引起下文,最后以“哄笑”盆花嘎然结束, 起的自然,收的利落.

    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意深刻,哲理性强.作者描写的是自然界的生物现象,但影射和隐喻的却是社会生活现象.作者与当时许多革命文艺家一样,他作的不是风花雪月式的“闲文”,而是革命文学.他如此强调野草的力量,把那些被人们踩在脚下的野草之力说成“世界无比”,其用意就在于唤起民众,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文中的哲理性,是通过作者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详细观察,通过对新奇、具体而又相当典型的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示出来的.比如,种子的生长之力能够分开机械力难以分开的头盖骨这个例子,就是一般人不易具备的知识,因而显得新颖奇特,也很典型.同时,为了避免以偏概全,作者紧接着又列举了一系列尽人皆知的普通事例来进一步说明之.而用普通事例来说明问题又容易失于平庸和索然寡味,于是作者便对这些普通事例进行了深入的开掘,提炼出微言大义的哲理来.

    “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望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作者从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中发现了不可抗拒的力量,这就提炼升华出一种哲理性很强的思想.

    这篇散文的立意,是通过层层点染,逐步深化的,到了最后,画龙点睛,妙语惊人.

    作者目的在于启迪人们的思考,因而没有在抒情方面下功夫,主要是借助于形象展示一种哲理.采取的是夹叙夹议的手法.开始,提出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接着破题而入,用特殊和一般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世上小草和种子的力量最大.最后,指出小草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它以生命作为力量的源泉,它坚忍不拔,能屈能伸,“长期抗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二是把一切困难、挫折都视为对自己的锻炼,决不悲观叹气.如果我们通过“长期抗战”等字样,把野草的生命之力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就不难看出,作者何以要呼唤野草和生命之力了.

    由于散文的立意是逐步点染加深的,读起来很有层次,既不平直浅露,和盘托出,使作者的主旨成为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又没有把作者的思想倾向完全隐藏起来,读起来朦胧隐晦,艰深难测,不可捕捉.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