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衾,材木尽于棺椁.桓公
编辑: admin 2017-12-03
-
4
齐国百姓喜欢厚葬,布帛都用于做寿衣,木材都用于做棺木.桓公以这些为祸患,把这件事告诉管仲:“布帛用光了就没有什么可用来作为遮蔽身体的东西了,木材用光了就没有什么可用来作为防备工事的东西了,而人们喜好厚葬不停止,禁止它怎么样?”管仲回答说:“大凡人们的一些做法,不是认为它有名,就是认为它有利.”于是下令说:“棺材超过一定标准的人,治主掌丧事人的罪.”那死者无名,治罪主掌丧事人就无利,人们还有什么原因做这样的事呢?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遇到一段文言文,请高手翻译,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语文科目]
太祖攻下白马城后返回,命令运军用物资沿黄河向西进军.袁绍渡过河来追赶,仓猝间与太祖相遇.曹军众将领有些恐慌,劝太祖退回坚守军营.荀攸说:“这些东西正是用来诱捕敌人的,我们为什么要退呢?”太祖和荀攸相视而笑.于是让将士们将军械粮食装备等丢在路上引诱贼兵,贼兵争抢东西,阵势大乱.太祖随即派步兵和骑兵攻击,大败袁军.
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太祖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太祖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
荀攸与钟繇友善,钟繇说:“我每次有所行动,都反复思考,自以为没有什么要变动的了;但拿去一问公达,他的答复总是超出我的意料.”
类似问题2:英语翻译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3.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语文科目]
(1)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让我徒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
(2)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
(3)宗遵为人刚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末节.
类似问题3:英语翻译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语文科目]
自己读《志》(大概是某种地方志),里面说,“水池在山顶,龙湫的水,就是从这个水池里面来的.”我和两个仆人,向东翻过两座山,就没有人迹了.不久山越发高了,山脊越来越窄,两边对立,好像走在刀背上一样,又看见石片向上支楞着,每翻过一座山脊,就是一座陡峭的山峰,都是从好像刀剑一般的缝隙中攀援而上的.像这样的山爬了三座,只见那个地方连脚都放不下去,又怎么能容得下一座湖泊呢?不就看见高峰的尽头,一块石头好像刀劈一样,以前害怕石头锋利困扰人到这里竟然没有刀锋来放脚了!在石崖上犹豫了一会,不敢再走来时的路了.向下看,南面石壁下有一个石头台阶,于是解下仆人的绑腿布,在悬崖上凌空垂下,先让一个仆人下去,我第二个跟着,想要找到可以攀缘的路.等到下去后,(发现那地方)仅仅能放下脚,没有多余的地方.看岩石下深有百丈,想打算重新上去,而上面的岩石也高悬三丈多,不能够飞登上去.拿着绑腿布试着上去,布却因为突出的石头磨损,忽然从中间断了.接着继续把布吊好,拼命挣扎拉扯,才能够重新登上上面的岩石.脱离了险境,回到云静庵,太阳已经偏西了.
类似问题4:英语翻译《陈涉世家》《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上所有的文言文,翻译一篇给10分,全部翻译给80分[语文科目]
《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就立为王,宣称要重建楚国.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桃花林)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十分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下了船,从洞口进去.刚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到处都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孩子各个都安闲快乐.
(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食物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去.村里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都做记号.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述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通往桃花源)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样,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
《与朱元思书》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小船)随着江流飘行,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桐庐到富阳(可能是作者笔误,桐庐在上游,富阳在下游)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苍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互比高远,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捕蛇者说》
永州的野外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上有着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毒蛇的办法.然而捉到它后,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那时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抵他们的赋税.永州的人都争着跑去干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有捕蛇抵税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问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有好几次险些死掉.”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怎么样?”
姓蒋的(听了),大为悲伤,满眼含泪的样子流出眼泪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如果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的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尸体都互相枕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只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骚扰,到处叫骂,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已经死在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它(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还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说”,用来期待那些朝廷派来考察民情的官员看到.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滕子京)重新修整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刻唐代和现代(宋)名人的诗词文章在上面,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在洞庭湖.连接远处的山,吞没了长江的流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间的阴晴变化,气象万千.这些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直到(至)巫峡,南面远通潇水、湘水,降职远调者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集,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心情,难道没有不同吗?
像那连绵的雨下个不停,接连数日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群星隐去了光辉,大小山峰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阴风浊浪的声势犹如老虎怒吼,猿猴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的情怀,满眼望去,一片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着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很浓,颜色很青.然而有的时候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登上这座楼,就有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的感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快乐到了极点.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望过去那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沿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山之间奔泻而下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随山转,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展翅欲飞,紧靠泉边的亭子,就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与客人到这里来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本意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中.游览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啊.
至于太阳一出,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岩谷山洞变得昏暗,或暗或明变化无定,这就是山中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山石显露,这就是山里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无穷无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山路上唱歌,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应答,弯腰而行的老人和被搀着走路的小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游山.来到溪水捕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酿泉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纯,野味野菜,各色各样摆在面前,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得胜了,酒杯和行酒令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这是宾客们在欢乐.容颜苍老头发雪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已挂山头,人影四处散开,这是太守归去宾客跟随着他.这时树林里一片浓荫,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连禽鸟也高兴了.但是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这乐事的,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类似问题5:英语翻译李允则,字垂范.少以材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累迁供备库副使、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湖湘多山田,可以艺粟,而民惰不耕.
李允则,字垂范.小时候就因其才气和谋略而闻名,后来以其祖荫被补授为衙内指挥使,又改为左班殿直.多次升迁为供备库副使、潭州知州.将要动身,真宗对他说:“朕在开封时(宋时称开封府之官署为南衙),毕士安曾对我说起你的家世,所以现在把湖南交给你去掌管.”湖南一带大多是山田,可以种植粟米,但山民由于懒惰而不愿耕种.于是李允则命令农户每月供给官府马匹的草料,都要交纳真正的马草料,不得用其他财物折算顶替,于是山田全都得到了开垦.湖南发生饥荒,李允则想先发放官仓里的粮食去赈灾然后再奏报朝廷,转运使坚决(执:持有某种主张.坚执,犹坚持.如“固执己见”.掌握?控制?)不同意.李允则说:“报批最少得一个多月,灾民可等不及.”第二年仍是灾年,李允则又想发放官粮先赈灾后上奏,转运使仍是坚持不答应,李允则请求用自家的财产作为抵押,才得以开仓贱价卖粮赈济灾民.于是招募能够服役的饥民隶属于军队,共计得一万人.转运使要求将新招募的这些士兵派去抵御邵州蛮夷,李允则说:“现今蛮族并没有兴兵来扰乱,没有名目增加戍守的士兵,这样做是滋长边患.况且这些士兵都是新招募来的,由于饥饿,身体瘦弱不堪,故不能担任出戍的任务.”于是奏请免除.陈尧叟任湖南安抚使,百姓列举李允则治理情状请求让其留任,陈尧叟将此事上奏朝廷.皇上将李允则召回京师,与他接连应对讨论了三天,最后皇帝说:“毕士安不愧为知人者.”后又迁任洛苑副使、沧州知州.上任后李允则巡视州境,整治疏通浮阳湖,修葺营垒,并在官舍间开挖水井.不久.契丹兴兵来犯,老老少少都进入了小城而用水却不缺乏,并凿冰代替炮石攻击敌人,契丹因而退兵.真宗又召李允则回京廷对并对他说:“以前有人说你浚湖凿井修房屋都是劳民伤财的事,等到契丹来犯,才见得你是善于防备啊.”曾在军中饮宴,这时军械库着了火.李允则仍然不停地喝酒作乐,副使请求去救火,李允则不回答.不久火熄灭了,李允则命令将焚烧掉的物资全部埋掉,又暗中派人拿着文书到瀛州,用装茶叶的笼子装运武器甲胄.不到十天,兵械都已如数运达完毕,并无人知晓.枢密院请求弹劾他不救火的罪状,真宗说:“允则对此一定有话要说(必有说法),不妨先问一问他.”李允则回答说:“兵械所藏,禁火甚严(兵械库一向戒备甚严),宴席方开而火起,必定是奸人所为.如果离开宴席去救火,恐怕会有所不测.”李允则不讲究做官的威仪(没有什么官架子),间或步行外出,遇到可交谈的人,就请坐下来交谈,因此能洞悉民情.有诉讼来,案件无论大小,他都当面讯问并当场判决.他很善于安抚士兵,使他们很好地发挥作用(物尽其用).盗案一发生,随即就被破获,人们都不知道原因所在.他身上穿的没有两件以上的衣服(没有多重衣服),桌上吃的没有两种以上的美味,从不蓄积财产.晚年定居京城,有从契丹逃来归顺的人,朝廷都让他们住在李允则家里.李允则死后,才让他们住到枢密院大程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