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朝阳初三物理一模23题的过程(为什么得12
编辑: admin 2017-12-03
-
4
从已知来看,知道电压,电阻故联想欧姆定律,已知R1,求R2,故研究这两个电阻,对他俩列欧姆定律方程,列方程时不得不设总电压,(否则方程没法列,而利用总电压不变解题也是常事),所以设出总电压来,分别对刚才的两个电阻列欧姆定律方程,题目给了相似两种情况,故两种情况的方程应该朝一个方向列,所以列出4个欧姆定律方程.
I1=(U-8)/3(1和2为角标)
I1=(U-3)/R2(同上)
I2=(U-9)/3(2为角标)
I2=(U-7)/R2(两个2都是角标)
(或者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同列也行,也就是第一种接法中方程1=方程2,方程3=方程4)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2011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物理一模12题怎么做啊[物理科目]
根据题意,当绳子上的拉力为10N时,开始注水,此时容器内水的体积为0.04立方米
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此时,将A、B看做一个整体,它们受到重力为12N竖直向下,受到绳子竖直向上的拉力为10N,则它们要保持静止,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应为2N,根据F浮=ρ水gV排,可以解得此时的V排=200平方厘米,分析可得,此时B浸入水中的体积恰好为200平方厘米,则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5cm
此时,容器中水的体积为0.04立方米,则水的高度为0.04/0.5=0.08m=8cm(注意此时圆柱体B的V排可以忽略不计),水的深度为8cm,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5cm,则B的底部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3cm即0.03m,容器总高度为0.5m,则B的底部到容器顶部的距离为0.5-0.03=0.47m,则A选项正确
其他BCD选项,可根据相同的方法分析.
类似问题2:2012年朝阳初三物理一模22题怎么做?
是北京朝阳区的吗?我找到的是这里的题.
经以下分析运算后,发现原题目数据是矛盾的!
设电源电压是 U
当电压表示数为 U1=10伏特时,变阻器的阻值设为 R变1
这时变阻器功率是 P变1=10瓦
有 P变1=U变1^2 / R变1=( U-U1 )^2 / R变1
且 U1 / R0=( U-U1 ) / R变1 (它们是串联的)
所以 P变1=(U1 / R0)*( U-U1 )
即 10=(10 / R0)*( U-10 ) .方程1
同理,当电压表示数为 U2=5伏特时,变阻器的阻值设为 R变2
这时变阻器功率是 P变2=5瓦
有 P变2=U变2^2 / R变2=( U-U2 )^2 / R变2
且 U2 / R0=( U-U2 ) / R变2 (它们是串联的)
所以 P变2=(U2 / R0)*( U-U2 )
即 5=(5 / R0)*( U-5 ) .方程2
显然,从方程1 得 R0=(U-10),而从方程2 得 R0=(U-5),解出 10=5 ?(矛盾吧)
题目中前后两个状态的功率数值对调即可.
由前面分析 得
P变1=(U1 / R0)*( U-U1 )
即 5=(10 / R0)*( U-10 )
R0=2*( U-10 ) .方程1
P变2=(U2 / R0)*( U-U2 )
即 10=(5 / R0)*( U-5 )
2*R0=( U-5 ) .方程2
由方程1和2联立 得 U=35 / 3 伏特,R0=10 / 3=3.33 欧.
注:请所有人原谅我自作主张更改原题(不会侵权吧),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若有冒犯,请原谅,我只是单纯对题目作出看法而已.
类似问题3: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试管竖直漂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试管壁粗细均匀、厚度不计;现将一物块完全浸没在该试管水中,发现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物理科目]
设试管底面积为S1,容器底面积S2,物块完全浸没在该试管水中后,试管中液体上升的高度是H0,试管底部应再下沉的深度H1,因试管下沉容器液面上升的高度H2,
试管内物块体积V物=S1H0
G物=ρ物gV物=ρ物gS1H0
试管增加的浮力F浮=ρ水gS1(H1+H2)
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F压=ρ水gS2H2
因为试管放入物块后,试管处于漂浮状态
所以:放入物块的重量G物=试管增加的浮力F浮=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F压
ρ物gS1H0=ρ水gS1(H1+H2)=ρ水gS2H2
依题意有S2=5S1,代入ρ水gS1(H1+H2)=ρ水gS2H2,得H1=4H2,H2=0.25H1
因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都为h,所以H0=H1
ρ物gS1H0=ρ物gS1H1=ρ水gS1(H1+H2)=ρ水gS1(H1+0.25H1)
则ρ物=1.25ρ水=1.25×103kg/m3.
故选B.
类似问题4: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试管竖直漂浮在容器内的水面上,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试管壁粗细均匀、厚度不计;现将一物块完全浸没在该试管水中,发现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物理科目]
设试管底面积为S1,容器底面积S2,物块完全浸没在该试管水中后,试管中液体上升的高度是H0,试管底部应再下沉的深度H1,因试管下沉容器液面上升的高度H2,
试管内物块体积V物=S1H0
G物=ρ物gV物=ρ物gS1H0
试管增加的浮力F浮=ρ水gS1(H1+H2)
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F压=ρ水gS2H2
因为试管放入物块后,试管处于漂浮状态
所以:放入物块的重量G物=试管增加的浮力F浮=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F压
ρ物gS1H0=ρ水gS1(H1+H2)=ρ水gS2H2
依题意有S2=5S1,代入ρ水gS1(H1+H2)=ρ水gS2H2,得H1=4H2,H2=0.25H1
因试管内水面与容器底部的距离都为h,所以H0=H1
ρ物gS1H0=ρ物gS1H1=ρ水gS1(H1+H2)=ρ水gS1(H1+0.25H1)
则ρ物=1.25ρ水=1.25×103kg/m3.
故选B.
类似问题5:2011朝阳初三物理一模37题解析那个小灯泡的电阻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值.[物理科目]
从已知来看,知道电压,电阻故联想欧姆定律,已知R1,求R2,故研究这两个电阻,对他俩列欧姆定律方程,列方程时不得不设总电压,(否则方程没法列,而利用总电压不变解题也是常事),所以设出总电压来,分别对刚才的两个电阻列欧姆定律方程,题目给了相似两种情况,故两种情况的方程应该朝一个方向列,所以列出4个欧姆定律方程.
I1=(U-8)/3(1和2为角标)
I1=(U-3)/R2(同上)
I2=(U-9)/3(2为角标)
I2=(U-7)/R2(两个2都是角标)
(或者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同列也行,也就是第一种接法中方程1=方程2,方程3=方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