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红果蝇由于是雌的,所以为XX,这
编辑: admin 2017-09-03
-
红眼基因A对白眼基因a显性,而且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所以,纯合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
杂合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
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白眼果蝇好像没有雌的吧,不是说纯合致死吗白眼果蝇有雌的,白眼基因纯合不致死。
萨顿用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
展开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给一些结果,[生物科目]
研究背景
1910年5月,在摩尔根的实验室中诞生了一只白眼雄果蝇.摩尔根把它带回家中,把它放在床边的一只瓶子中,白天把它带回实验室,不久他把这只果蝇与另一只红眼雌果蝇进行交配,在下一代果蝇中产生了全是红眼的果蝇,一共是1240只.后来摩尔根让一只白眼雌果蝇与一只正常的雄果蝇交配.却在其后代中得到雄果蝇全部是白眼,而雌果蝇中却没有白眼,全部雌性都长有正常的红眼睛.
实验假说
摩尔根说:“眼睛的颜色基因(R)与性别决定的基因是结在一起的,即在X染色体上.”或者像我们现在所说那样是链锁的,那样得到一条既带有白眼基因的X染色体,又有一条Y染色体的话,即发育为白眼雄果蝇.
摩尔根及其同事、学生用果蝇做实验材料.到1925年已经在这个小生物身上发现它有四对染色体,并鉴定了约100个不同的基因.并且由交配试验而确定链锁的程度,可以用来测量染色体上基因间的距离.1911年他提出了“染色体遗传理论”.果蝇给摩尔根的研究带来如此巨大的成功,以致后来有人说这种果蝇是上帝专门为摩尔根创造的.摩尔根发现,代表生物遗传秘密的基因的确存在于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上.而且,他还发现,基因在每条染色体内是直线排列的.
编辑本段最终成就
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而排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不能自由组合的.摩尔根把这种特点称为基因的“连锁”.摩尔根在长期的试验中发现,由于同源染色体的断离与结合,而产生了基因的互相交换.不过交换的情况很少,只占1%.连锁和交换定律,是摩尔根发现的遗传第三定律.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了著名的基因学说,揭示了基因是组成染色体的遗传单位,它能控制遗传性状的发育,也是突变、重组、交换的基本单位.1933年,摩尔根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类似问题2:(高考)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使用的方法!
假说演绎法.
类似问题3:摩尔根果蝇杂交试验所体现的主要科学方法[生物科目]
摩尔根果蝇杂交试验所体现的主要科学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用的相同.
类似问题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我们老师说红眼雌果蝇XAXa和红眼雄果蝇XAY杂交生出白眼雄果蝇XaY是基因突变,产生了原来亲本中没有的新性状 可是它只是通过自由组合产生了新的基[生物科目]
不叫基因突变,叫基因重组,你们老师口快说错了吧.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都可以产生了原来亲本中没有的新性状.但通过自由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而没有生成新的基因不能叫基因突变,
类似问题5: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生物科目]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B. -
4
你的基因型好像写错了
你得先分清楚 XY和Aa分别代表什么
X\Y 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对果蝇而言,XX代表雌性,XY代表雄性
A\a 是等位基因,决定性状,在此及果蝇的眼色,A为红色(显性),a白色(隐形),组合在一起则AA红 Aa白,显性占优
A\a 一对等位基因都在性染色体上
因为果蝇白色眼为隐形,所以为Xa Y(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