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两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25p.s.悲催的

编辑: admin           2017-09-03         

    a=0.64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下图所示4)若将纸带上AB、BC、CD、DE间的距离分别记为s1、s2、s3、s4,发生这些距离的运动[物理科目]

    这种题是考察逐差法的用法

    计算为a=1\2*((s4-s2)\2T^2+(s3-s1)\2T^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都相等,可以知道ΔS=at^2,为了减少误差,要取比较远一点的点来计算.由公式可以推导出S4-S2=2ΔS=2at^2

    所以a1=(S4-S2)/2t^2

    同理a2=(S3-S1)/2t^2

    多次计算的目的是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然后将求得的两个平均值取平均值得到的就是逐差法计算出的加速度

    这样计算可以有效的利用题目中所有的数据,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类似问题2:做匀变速运动的小车的纸带上被打点计时器打下了一系列的点,纸带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按时间先后,依次是A、做匀变速运动的小车的纸带上被打点计时器打下了一系列的点,纸带的一部分如[物理科目]

    ΔS=at^2

    0.01=a*0.1^2

    a=1m/s^2

    类似问题3:如图是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试求小车的加速度我说一下图中的几个[物理科目]

    这个问题属于纸带问题.关于纸带问题,考试常考的有两种,一、求加速度,二、求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这里是求加速度.求加速度我们通常用的是整体法.像这里我们可以把AB、BC两段看成一个整体AC,将CD、DE两段看成一个整体CE(有时全段会是基数段,当是基数段时我们一般去掉第一段或者最后一段,然后将其分成连续的两大段),则根据推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X2-X1=X3-X2=.=Xn-Xn-1=aT^2,

    故有,XCE-XAC=a(2t)^2,代入数据可得a=0.4m/s^2.

    注意:易错点:1、看清纸带上数据代表的位移是哪段到哪段,有时是到相邻点的距离,有时是到第一个点的距离,要看清.2、看清时间是多少,有时是0.02s,有时是每隔4个点取一个点,这样时间间距就是0.1s.3、还有就是公式中的T指的是每大段对应的时间)

    再讲讲求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问题,经常考的就是利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求瞬时速度.我们知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这样我们就可以求了.比如这题,求B点瞬时速度,则只需求AC段的平均速度,V(平均速度)=位移/时间.求C点的瞬时速度,则只需求BD段平均速度,也许会问,为什么不可以用AE短来求,这是因为如果在实验非常准确的情况下两种都可以,事实上,实验肯定有误差,这样一来我们要给较为准确的了,而距离越近越能反映出物体运动的真实情况,故最好选BD段.

    类似问题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物理科目]

    1.C点的速度近似等于BD之间的平均速度.则

    Vc=BD/t=BD/2T=[(54-16)/100m]/(2×0.1s)=1.9m/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差为定值aT^2,则有

    CD-AB=2aT^2

    DE-BC=2aT^2

    联立可得a=[(DE-BC)+(CD-AB)]/(2×0.1^2s)=2m/s^2

    这种计算加速度的方法叫做逐差法

    类似问题5:如图是一辆连有纸带的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的一部分.打点频率为50Hz,图中A、B、C、D、E、F…是按时间顺序先后确定的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实验点未[物理科目]

    ①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实验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
    a=

    0.024-0.0084
    3×0.01

    =0.52m/s2
    由于从A到F相邻的计数点位移逐渐减小,所以纸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相反.
    ②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偏离6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
    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
    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故答案为:①0.52,反  ②偏小

  •   4
  • 相关文章

    物理竞赛难题 你会做么?33.如图所示为某磅秤的结构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1.氯气是一种 ___ 色,有
    ...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一下么 我不可能对着我的学
    坪坝是什么意思-坪坝的意思-物理学习资料
    纽扣的出现与消失1.将纽扣放入盘中2.杯子杯口朝上,
    2006复旦自主招生物理题在一深度为H的容器中充满液
    ...通过计算判断列车在“沈阳到鞍山”与“鞍山到大连
    蓝天(天空)算是风景吗如题……别喷我……-天空-物理
    ...2V,V2=-7V,V3=-1.6V,如何判断
    2011年安徽中考物理18题的第3问 答案 我觉得又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