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任昉传原文和翻译,对照-南史下载
编辑: admin 2017-01-03
-
4
《南史•任昉传》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也。父遥,齐中散大夫。遥兄遐字景远,少敦学业,家行甚谨,位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中,遐以罪将徙荒裔,遥怀名请诉,言泪交下,齐武帝闻而哀之,竟得免。
遥妻河东裴氏,高明有德行,尝昼卧,梦有五色采旗盖四角悬铃,自天而坠,其一铃落入怀中,心悸因而有娠。占者曰:“必生才子。”及生昉,身长七尺五寸,幼而聪敏,早称神悟。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制《月仪》,辞义甚美。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年十二,从叔晷有知人之量,见而称其小名曰:“阿堆,吾家千里驹也。”昉孝友纯至,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汤药饮食必先经口。
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引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于是令昉作一文,及见,曰:“正得吾腹中之欲。”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知如此。
后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时琅邪王融有才俊,自谓无对当时,见昉之文,怳然自失。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而后起。齐武帝谓昉伯遐曰:“闻昉哀瘠过礼,使人忧之,非直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宜深相全譬。”遐使进饮食,当时勉励,回即欧出。昉父遥本性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尝求之,剖百许口,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尝槟榔。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每一恸绝,良久乃苏,因庐于墓侧,以终丧礼。哭泣之地,草为不生。昉素强壮,腰带甚充,服阕①后不复可识。
译文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父亲名任遥,为南朝刘中散大夫。任遥的兄长任遐,字景远,自幼勤于学业,家教严谨,官至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年间,任遐因获罪将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任遥拿着名片去求情申诉,边说边流泪,齐武帝听后很同情,最终任遐被赦免。
任遥的妻子河东裴氏,聪明有德行,有一次白天睡觉,梦到四角悬挂着五彩旗盖,从天而降,其中一只铃铛落入怀中,心里非常害怕,而后有孕。占卜的先生说:“你一定会生才子。”后来生下任昉,身长七尺五寸,自幼聪明被人称作神童。任昉四岁时能背诵几十篇诗歌,八岁时就能写文章,自作《月仪》一篇,辞义非常美。褚彦回曾对任遥说:“听说您有一个好儿子,都感到非常欣喜。这样的孩子一百个不为多,一个不为少。”因此,任昉的名气更大了。任昉的堂叔任晷有识别人才的能力,在任昉十二岁时,他喊着任昉的小名说:“阿堆,你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任昉非常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每当父母生病,他总是侍候在他们的身边,衣服从不解带,说话时难过地流下眼泪,汤药、饭食必先亲自尝一尝。
起初任昉为奉朝时,被推举为兖州秀才,授为太学博士。永明初年,卫将军王俭兼任丹阳县令,又引荐任昉为主簿。王俭每读到任昉的文章,必再三阅读,认为当时没有人能与之相媲美,说:“自傅季友以来,这样的好文章才又始见于任昉。如果孔门收录,则任昉已经过到了入室升堂的地步了。”于是,王俭让任昉写篇文章,看后,说:“正中我意。”王俭拿出自己写的文章,让任昉修改,任昉改定了几个字。王俭拍着桌子感叹说:“后又有谁知道我的文章是由你改定的呢!”任昉竟然被王俭如此赏识。
后来任昉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当时琅邪人王融有文才,自认为无人能比,当他读到任昉的文章时,则自叹弗如,怅然若失。任昉因居父丧离职,三年服丧期间,非常悲痛,以至于用杖拄地才能起立。齐武帝对任昉的伯父任遐说:“听说任昉因哀痛导致身体瘦弱,超过了丧礼所要求的,使人为他担心,照此下去,失去的并非只是你的好侄子,也是当今文坛的损失啊。你应该好好劝导他一番。”任遐劝任昉稍进饮食,任昉当时尽力咽下,等到叔父回去,又即刻呕出。任昉的父亲任遥平素喜欢兄槟榔,把它作为常吃的食物,临终的时候曾要槟榔吃,剖开上百个,竟没有一个合口的,任昉感到非常难过,自己虽也喜欢吃,但终生不再食槟榔。后为继母服丧期间,由于先前身体已经很虚弱,任昉每一次恸哭,都会昏厥过去,过好长时间才会苏醒,因而在墓边搭了间简陋的茅屋以尽丧礼。凡任昉哭过的地方,草木不生。任昉本来很强壮,腰带充实,服丧三年丧期后,虚弱得好像变了一个人,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