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古诗第一句是什么-江南春第一句的意思-语文学习
编辑: admin 2017-01-03
-
4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陈后主(553~604年),即陈叔宝,字元秀,汉族.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兵南下时,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被俘.后在洛阳病死,追封长城县公.
【诗文赏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诗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一幅月色迷茫、轻烟浮动的秦淮河两岸夜景,给人以迷蒙之感.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夜泊秦淮”四个字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三、四句感怀,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泊秦淮古诗[语文科目]
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类似问题2:泊秦淮,古诗![语文科目]
(1)选自《樊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川文集》.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南京是六朝故都,城区秦淮河一带为著名旅游胜地 (2)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3)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4)《后庭花》:就是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人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5)江:这里指秦淮河.长江以南,无论水的大小,口语都称为江.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舟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泊秦淮》插图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之恨, 仍在对岸把《玉树后庭花》声声歌唱.[1]
类似问题3:泊秦淮诗句?[语文科目]
烟笼寒水月笼莎,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选自《樊川诗集注》.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2)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3)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4)《后庭花》:就是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1]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题解] 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2]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这首诗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类似问题4:英语翻译每一句都要翻译[语文科目]
泊秦淮① 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诗词注释
①.选自《樊川诗集注》.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②.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③.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
译文
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船家.
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
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
类似问题5:改写古诗《泊秦淮》急!改成现代文.[语文科目]
雾气与月光似乎都很无情,连河水与沙滩也不放过,把它们毫不客气的笼罩着,朦朦胧胧,什么都看不清.只有那临河的茶馆酒家的灯还在这黑暗的世界中闪亮着.
这时,从不远的地方依稀传来了划水声,好像还有什么影儿在河里时隐时现.这声音越来越近,模糊的影子也越来越清楚,啊!原来是一只小船,朝着那亮光划去.不一会儿,小船靠着河岸停了下来.许久,船都没有丝毫动静.
寂寥的长夜,谁不栖息?忽然,近水一家酒楼飘出了宛转的歌声,夹杂着寻欢作乐的欢笑声.这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回,砸落在波澜不惊的水面,与河水缓缓流逝……
流水潺潺,歌声绵绵.小船有了动静.一个长起的身影立了起来,走出了低矮的船舱.我,大唐诗人,杜牧,终于抑不住内心的愤怒,走了出来!
这是怎样的曲子?这是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啊!当年,他的小朝廷就颠覆在这靡靡之音.
想到这,我的忧思越发沉重.河岸边的景物也为我的愁绪所感染,月儿听不得我的长叹,亦是不忍见得残败的河山,躲进厚厚的云层,不再出来.
只有那,酒楼里寻欢作乐的人儿——那些达官贵人还沉湎在这轻歌漫舞之中.灯红酒绿,斛光交错,哪来的国事、天下?!
不忍闻!小舟掉头而走.我又向那泛着红光处深深望了一眼,叹出一口气.船远远在走了.
雾气还是笼罩着这世界,而那皎洁的月光随着那小船一同消失.此后,这就没有了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