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变暖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编辑: admin 2017-26-03
-
4
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由于发展中国家受资金、技术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也较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保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着较大优势,因此有必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 【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政府目前已采取那些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呢?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百度作业帮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把已排放的二氧化碳利用现代工具再注回地下.
类似问题2: 各国对全球变暖采取的措施对于全球变暖带来的严重后果,有没有一些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
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也比较关心的,经你这么一提,我也想起来找找看了,这是我找到的内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效,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为问题而尽自己的一份力,看看吧!
现有遏制全球变暖的方法
科学家对近 20 年来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与吸收情况进行研究之后认为,所谓的"碳沉降"效应可能只是暂时的,不能依靠它来长期遏制全球变暖.
"碳沉降"是指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它们释放的二氧化碳,这有助于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
来自欧洲和美国等多个地区的 30 名科学家在将于 8 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说,地球植被的碳沉降效果并不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数据证实,陆地生物圈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期间吸收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基本相当,没有出现碳沉降,20 世纪 90 年代则有一定的沉降效果.
数据表明,20 世纪 90 年代的碳沉降效应主要出现在北半球的非热带地区,包括北美、中国、欧洲等.科学家认为,出现碳沉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上述地区的退耕还林.此外,森林和草场火灾减少,使植被释放的碳减少,对碳沉降也有帮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虫灾等其他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树叶、枯死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释放的碳减少.
科学家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提高植物生长速度,从而吸收更多的碳,暂时增强碳沉降效果,但这一效应终将达到饱和.影响碳沉降的不稳定因素很多,长期来看,全球陆地生物圈并不一定能够持续起到碳沉降的作用,特别是在温暖而干燥的年份.
森林救不了地球变暖
《环球时报》 (2001年06月08日第十六版)
进入夏季,在人们苦恼于气温"一年更比一年高"时,美国一群科学家又给了人们当头一棒,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要想阻止气温逐年升高的趋势、化解温室效应的威胁,人类还得另想办法,而不能像从前那样寄厚望于森林.因为森林吸收的大量二氧化碳,最终几乎会如数奉还给地球. 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它除了让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外,还给全球的湿地沼泽、沿海低地、珊瑚礁、温带寒带大量物种带来毁灭性打击. 追根溯源,温室效应是过量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聚集而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已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共识,因而一直以来,森林被认为是解决温室效应的利器. 5月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美国著名杜克大学的几位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的一份最新实验报告.7年前,这几位科学家在杜克大学校区附近选择了两片森林,开始了评估树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实验.据推算,到2050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将比现在增加35%-50%.于是,他们就在第一组森林中不断施放二氧化碳浓度为56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气体,以模拟50年后的浓度水平;第二组森林则保持目前正常的二氧化碳水平,即浓度在365ppm左右. 在实验开始的前两年里,第一组森林的树木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生长明显加快,生长速度比第二组森林的树木大约快25%.但两年后,生长速度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下降,最终和第二组森林的树木的生长速度基本持平.分析原因,主要是土壤中的养分,特别是氮养分随着树木的迅速生长而消耗殆尽. 实验结果显示,树木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养分等多种因素,缺一不可,森林可以在短期内加速吸收二氧化碳,但因为土壤中的养分无法配套供应,所以从长期来看,无法指望森林会消化掉50年后增加的50%的二氧化碳.另外,科学家们在跟踪观察二氧化碳在树木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后发现,树木吸收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对树叶的生长起作用,对树干的作用则不明显.这样带来的最要命的后果是,树叶脱落以后会慢慢腐烂,它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在3年内将几乎全部回到大气中,而并非像以前人们所说的那样,会留在土壤里. 主持这项实验的杜克大学生物学教授戴维·埃斯沃斯对这一结果评价说:"如果这一结果在全球植被生态中被普遍证实,人们就不得不对环境问题进行再思考了."目前,已经有实验表明,热带树木与其他地区的树木相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相对更低一些. 外界对这份报告给予了极大关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位植物学家说,这一结果的"潜在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它彻底推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尽管森林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方面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大量消化二氧化碳的能力上,人们不能太乐观.参与这项实验的另一位生态学教授拉姆·奥林认为,这一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他说,也许人们只能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入手来解决温室效应问题了,这将使全球的环保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利益冲突更为尖锐.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直是国际间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去年的海牙国际环保会议不欢而散,美欧之间争执的关键问题就是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美国坚持认为,对发达国家排放量的限制应当考虑到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因素.如果考虑这一因素,对50年后的前景就不必过于悲观,对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的要求就不必过于苛刻.现在,这项最新的实验成果可以说正击中了美国的要害.果真如此,美国将不能以森林为借口来逃避自己的责任,而全球只能进一步严格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又将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微生物能"吃掉"温室气体 地球变暖有物相克
《江南时报》 (2002年08月12日第十五版)
本报综合消息 几位来自德国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在黑海中发现了一种以甲烷为食的生命体,并称这种生命体可以用来抑制全球变暖问题的继续恶化. 这些科学家称他们这次发现的生命体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已经有40亿年的历史.他们是在黑海中没有光线、没有氧气的深度中发现这种微生物的,并发现这些微生物是以甲烷为食的.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甲烷只能够通过与氧气进行反应而消耗掉.这些德国科学家希望这些微生物可以用来"吃掉"目前还储存在地球表面以下的温室气体,许多甲烷目前还冻结在两极地带的冰层以下,但是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它们很有可能被释放出来,使污染问题变得更为严重.这次研究活动的发起人之一的AntjeBoetius教授说:"这些在黑海中发现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我们可能要依靠他们来阻止气候灾难的发生."
减缓全球变暖新招
--往海水中撒铁
《中国环境报》 2001年1月13日
新西兰科学家最近提出了解决全球变暖的新途径:提高南太平洋海水的铁含量.海水的铁含量升高,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就会快速生长.新西兰水和大气研究所(NIWA)把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很久以前,科学家就曾想用增加铁含量的办法使南太平洋水生植物快速生长,如同陆地上的森林和草原,这些植物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方面起重要作用.于是,科学家把2吨分解铁撒在南太平洋5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把水中的铁含量提高了10倍.两周之内,浮游生物比播撒区外的增加了10倍之多. 南太平洋面积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5%,对全球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的铁含量偏低. NIWA撒铁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隔6个星期拍摄的画面表明,浮游植物的扩散面积已达1100平方公里.浮游植物持续生长时间之长超乎人们的预料,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浮游植物具有把特殊物质释放到海水中的能力,以便于吸收铁.卫星图像生动地展示了南太平洋生态圈对铁含量些许增加的敏感性.
类似问题3: 【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还有面对全球变暖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是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百度作业帮[语文科目]
汽车尾气的排放,废旧电池随意乱丢,冰箱氟氯昂的使用,树木的乱砍乱伐
环保工作,污水净化啊,植树造林啊,草皮的合理栽植,等等,呼吁人类全体动员,人人有责啊
类似问题4: 应对全球变暖有哪些措施答案最好出自学术期刊论文,比较全面
世界各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2009-3-25 8:38:36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50年来,气温上升的脚步在加快.
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刘洪滨博士介绍,过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明显升高,本世纪变暖幅度还会增大.最新观测表明,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可能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上月底发表的研究报告说,2008年是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九个最热的年份,估计下一个厄尔尼诺现象今年或明年开始形成,全球地表气温可能将在今后一两年内创下新纪录.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副司长巢清尘认为,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已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变化速率方面呈现出的特征是:北半球快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快于低纬度地区,冬季比夏季变化大.他还说,温室气体具有生命期,其温室效应会在几十甚至几百年后产生效应,因此其影响是深远的.预计气温升高将持续至本世纪末.
非洲国家制订行动方案
非洲大陆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旱灾和涝灾在非洲国家较普遍,造成粮食产量严重不足.在非洲之角及其周边地区,严重干旱造成2000多万人缺粮,许多人不得不靠救助为生.气温升高同时也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非洲40%的土地归牧民所有,但气温升高造成的干旱使牲畜患病率、死亡率增加.非洲大部分国家的民众以农牧业为生,因此气候变暖导致不少人陷入贫困.气候变暖还导致该地区疾病流行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高度关注.乌干达环境部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众教育领域投资,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赞比亚总统班达最近指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政府的优先任务.赞比亚强调森林在吸收温室气体方面的作用,将在今年评估森林政策,同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也已在准备之中.南非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召开一次气候变化会议,有关气候变化的白皮书也将于2010年前完成,并在2012年前实施.
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的生物燃料至少提高到10%,将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减少20%.西班牙拟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政府制订了“2004—2012年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战略”,已开始在工业、交通等7个方面实施节能增效计划.瑞典计划至2030年全国所有汽车都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确定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碳零排放.葡萄牙已建起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与同等发电量的煤动力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近9万吨二氧化碳.德、法、意等《阿尔卑斯公约》缔约国最近也通过一项行动纲领,以应对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候变暖.
美国出台应对措施
在美国,由于气温升高,阿拉斯加地区风暴增加,人们被迫迁往高地居住.西部山区的积雪减少,给捕鱼、水力发电、工农业用水带来负面后果.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平面在过去100年间上升了20厘米,致使26万居民和3000多公里道路成为“水灾危险区域”.预计到本世纪末,加州海平面将上升约1.4米.气候变暖造成的淡水紧缺、农业减产也是美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表示,如果美国不积极采取行动减缓全球变暖,美国西部和中西部地区的淡水短缺现象将更加严重,加州的大片农场和葡萄园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
美国政府拟出台一整套应对措施:启动“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体系;每年确定目标,最终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平,并到2050年再减少80%;此外,还将投资150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发展安全核能与清洁煤炭技术.美国环保署将重新审议加州的请求,允许其率先实施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将对美国10多个州产生示范效应.
中国广泛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由于发展中国家受资金、技术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也较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保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着较大优势,因此有必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
类似问题5: 日本应对全球变暖采取的措施最近全球变是很热门的话题我想知道现在日本对于全球变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啊
日本公布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草案应对全球变暖
据日本《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等媒体报道,日本政府25日公布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草案的具体内容,日本内阁会议预计于29日对草案进行讨论,并将于下周开始实施这项计划,这标志着今年6月由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的"福田蓝图"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福田蓝图"是日本新的防止全球变暖对策,确立了日本减排的长期目标---在2050年使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至目前的60%至80%.而新出炉的行动计划草案从措施、行动日程、数值目标等方面对"福田蓝图"进行了具体化,提出,要在三年到五年内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价格降至目前的一半,同时大力推进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的碳捕捉及封存技术(CCS)的开发.
据介绍,日本的太阳能发电量在2004年之前一直是世界第一,但从2005年开始被德国超过.因此该行动计划要求"再次夺回世界第一的宝座",为此要采取"果断的支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重新为购买住宅用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家庭提供财政补助(该补助自2005年终止发放),增加电力公司购买太阳能发电的电量等.
为了实现住宅用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普及,计划提出要在三年至五年内将其价格降至目前的一半(现为200万日元至300万日元).在普及率方面,计划提出要在2020年提高到目前的10倍,到2030年发展到目前的40倍.
作为可以大规模削减温室气体的一项"革新性技术",碳捕捉及封存技术(CCS)今后将获得大力支持,计划明年开始大规模的实证性试验,在2020年之间进入实用阶段,到本世纪20年代使处理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下降到1000多日元(1美元约合107日元),而目前处理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超过5000日元.
在核电站建设方面,计划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各电力公司计划兴建的13座核电站中,将有9座在2017年之前投入使用.
此外,计划还涉及到空调等家用电气和汽车等行业,如从明年4月开始,在新建住宅及其配套设备中将实行"最强者方式",即将能源效率最好的产品作为整个行业的标准.此外,根据这份草案,从今年10月开始,日本企业间的二氧化碳排权交易也将尝试着全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