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主人公 问鼎中原 管鲍之交 退避三舍 老马识途每
编辑: admin 2017-26-03
-
4
【问鼎中原】楚庄王(战国)
【释义】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 疆域或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退辟三舍】晋公子重耳,楚王
解释】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老马识途】管仲 隰朋 (齐恒公的大臣)
【解释】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途:路,道路.
提示:
问鼎中原 楚庄王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
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 楚王
老马识途 管仲 隰朋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 一箭之仇、管鲍之交、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卧薪尝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赵武灵王胡服射骑、优孟衣冠、三家分晋、西门豹治水、朝秦暮楚、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历史科目]
1.管仲和齐国公子小白.公元685
类似问题2: 【问鼎中原和退避三舍的典故要详细点的故事】百度作业帮[历史科目]
退避三舍: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问鼎中原:企图夺取天下.
出处:传说夏禹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类似问题3: 【老马识途来自什么成语故事是成语什么的来历?是成语,不是选自!四字成语!】百度作业帮[语文科目]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智慧.”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人们跟着它,竟然找到了路.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类似问题4: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于哪个战争?简单一点的,只要告诉我出于那个战争就行了】百度作业帮[数学科目]
城濮之战
类似问题5: 阵前倒戈、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纸上谈兵、钻燧取火这些成语的故事.少一点比较好啊!多些拉```[历史科目]
阵前倒戈"发生在牧野之战时,
牧野之战是中国商朝和周朝交替时,周朝武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中国中部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
殷商末年(公元前11世纪),以纣王为首的奴隶主统治集团日益腐败,逐渐在内外矛盾交织中走向崩溃.而崛起于商国西面的周族方国,在周太王、王季时,已将势力伸入江、汉流域.周文王转移商纣视线,暗中积蓄力量,积极争取与国,各个击破商西部属国,奠定了灭商基础.周武王又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侦探,加紧灭商准备,待机兴师.
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公元前1057年,一说公元前1027年),得知商纣王统治集团分崩离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而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周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于十二月二十八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中国中部河南荥阳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于一月初四拂晓进至牧野.
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仓促武装大批奴隶,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初五凌晨,周军布好阵,庄严誓师,史称“牧誓”.武王在阵前声讨商纣罪行以激励将士斗志,统一战斗动作以保持阵形严整,严格申明不准杀降以瓦解商军.随后武王命吕望率一部精兵冲击商军前阵.商军纷纷倒向周军,(此即历史上有名的"阵前倒戈").武王乘势以主力猛烈突击,商军土崩瓦解.纣王仓皇逃回朝歌,见大势已去,登鹿台自焚而死.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
洛阳是东周的都城.楚庄王亲自领兵打败在陆浑一带的戎族以后,又到周定王的边境阅兵,显示楚国势力的强大,想以此威胁周天子,与他分治天下,吓得周定王立即派大臣王孙满去慰劳他.
庄王一见王孙满就问:“我听说大禹铸有九鼎,从夏传到商,又从商传到周,成为世界上的宝贝,现在放在洛阳.这鼎有多大?有多重?”
这一劈头盖脑的问话,把王孙满吓呆了.因为九鼎是大禹治水时,用九州进贡的铁铸成的,它是九州的象征,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它标志着天子的尊严,象征着王位的神圣,从来都是奉若神明,不容许任何人过问的.
王孙满呆了一会,赶忙哈起腰,皮笑肉不笑地说:“大王,这九鼎嘛……小人不敢应答啊!”
庄王用轻蔑的口气说:“那九鼎有什么了不起呀?从楚国的仓库里随便拿出一点废铁就足够铸成九鼎!”
王孙满一听这口气,吓得不敢在这里多停留,赶忙向楚王告辞回洛阳.他一边走一边想:自古以来,任何人不敢过问九鼎,今天楚王问九鼎的轻重和大小,而且那样蔑视九鼎,是把周天子没放在眼里,莫非是想灭周朝而统领天下!他越想越害怕,连忙快步往回跑.
此时,周定王在宫里坐立不安,正等着王孙满的消息.王孙满一进宫,周定王劈头就问:“楚国那个叫旅(庄王的名字)的小子说些什么?他对你的态度如何?”
王孙满急忙下跪,结结巴巴地说:“哎呀,不,不得了呀!这世道变、变、变了啊!”说着呜呜地哭了起来.
周定王见此情景,更着急了,赶忙追问:“你快说,是怎么回事?”
王孙满一边套一边说:“楚子狗胆包天!他,他问九鼎有多大、多重,他还说,从楚国仓库里随便拿出一点废铁,就足够铸成九鼎.”
庄王问鼎,有损于天子的尊严,更是对周朝政权的威胁.这平素被尊奉如神的周定王一听到这个消息,又生气又害怕,一时沉默不语,呆若木鸡.过了一会,他起身一遍又遍地抚摸九鼎.大臣们知道了这个消息,都来安慰周定王说:“陛下放心,陛下万福!九鼎天命所系.天命不可改变,苍天会保佑您!”
----------------------------------------------------
纸上谈兵
故事: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出自《史记》
-----------------------------------------------
我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古老传说.据《韩非子·五蠹》和《白虎通义·号》记载,曾经有一位圣人钻燧取火,教民熟食,有利于人类的健康,于是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本来,这似乎并无疑问,可是另一些古籍记载,伏羲氏、炎帝、黄帝等也曾利用火来为民造福.现代更有人认为,燧人用火传说是后人附会的.
《绎史》卷三引《河图挺辅佐》说,伏羲“禅于伯牛,钻木作火”.袁珂《中国古代神话》说.伏羲又叫庖羲、炮牺,含义就是“养牺牲以充疱厨”、“变茹腥之食”的意思.而且,伏羲是雷神的儿子,雷电会造成熊熊大火,把取火的发明归之伏羲更为妥当.
另一种说法,出自《管子·轻重戊》,云:“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月胃)之病,而天下化之.”这样,黄帝也成了钻燧用火的圣人.
还有一种说法,源于《左传》.《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炎帝氏以火纪”;《左传·哀公九年》亦载,晋国史墨为赵鞅占卜,有“炎帝为火师”之语.《论衡·祭意》中也有炎帝作火的类似记载.根据这些记载,可以认为炎帝是一位钻燧取火的圣人.今人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因此还主张,炎帝作火的神话到后世演化成燧人钻燧取火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