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很少人能联想到其实与疾病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编辑: chenjujun 2018-28-02
-
4
台湾的同事问我为何南洋用“冲凉”不用“洗澡”一词,而且早也冲晚也冲,好像不只“冲凉”一次,仔细说来,还真有些学问在这里头。前阵子撰写客家山歌的文章,翻查资料,才发现“冲凉”与疾病的预防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为了防止热病(Fevers),所以要“冲凉”降温。热病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疟疾”,早期认为是“坏空气”所引起,故称Malaria,后来才称作Dengue fever。台湾称作“登革热”,大马称作“骨痛溢血热症”,又称“蚊症”,由带着疟原虫病原的疟蚊经由叮咬,透过血液感染,在原产于秘鲁的金鸡纳霜的疗效被发现前,致死率极高。后来因发现金鸡纳(quinquina)的树皮内含奎宁等具有疗效。在地的金鸡纳树因为药用需求也几乎被砍伐殆尽。
在殖民地时期,防范与治疗热病是当时极为重要的事情,不只在大英帝国不断扩张的世界殖民地内有着严重的热病传染,就连英国本土也有热病的流行。早期药石罔效的时刻,早晚冲凉应该是消极防卫的方式,借此降低体温,减少被疟蚊叮咬的机会。因为蚊虫多喜叮咬体温较高的对象。职是之故,早期客家山歌中已反映了番地一早洗澡的习俗,华工们很不习惯。除了多洗几次澡,华工们还不习惯就是“去到番邦冲冷水”,因为烧柴不易且耗时耗能,最重要的是“冲冷水”才可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因此早晚多“冲凉”,并且“冲冷水”,成了南洋居民的习惯。如今,在问及南洋洗澡的次数多于他地,大概很少人能联想到其实与疾病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