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反正闲着没事的心态,参加了一项不知何时报名的校园采蜜活动
编辑: chenjujun 2018-21-02
-
4
前些日子,抱着反正闲着没事的心态,参加了一项不知何时报名的校园采蜜活动。抵达室内活动现场时,毫无防备的我不免被其他人的全副武装吓了一跳。为了赶快融入群体,我也连忙戴上一次性头套、手套和围裙。如此阵容,难道是为了防止蜂蛰?环顾四周,却连一只蜜蜂都没看到,甩头便把自己可笑的想法抛诸脑后。活动开始,大伙儿都自发地围绕着站在一个迷你养殖蜂箱旁的讲师。为了明白讲师一口纯正英国腔所讲解的活动流程,我不得不全神贯注地听讲。9月的英国正值入秋时分,趁着寒冷冬天蜂蜜产量下降以前,我们将利用在校园的养殖蜂箱里收集到的巢框采蜜。
在实际采蜜前,讲师幽默风趣地向我们大致解释了蜜蜂的社会结构。一个蜂巢有一只蜂后、少数雌峰及大量工蜂。蜂后身兼繁衍后代的重任,因此长居巢中。雄蜂就像无人机一样,偶尔飞出去与朋友聊聊天到酒吧喝喝酒,回到巢中若能成功与蜂后交配便算完成使命,也将壮烈死去。数量最多但地位最低的工蜂则负责建筑蜂巢、保护群体及出外采蜜。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工蜂们为了沟通采蜜讯息而设计的八字形摇摆舞。摇摆舞以太阳方向为依据的角度和长度分别指示出食物的方向与距离。如此聪明的设计,难怪被誉为“天才数学家”的蜜蜂会成为古往今来众多学者在建筑与算法研究上的灵感来源。
接下来的采蜜活动共分为三站式体验。第一站,我们将收集到的木制巢框垂直放置,并由下而上地切下覆盖着蜂蜜表面的蜡块。为了避免蜡块与蜂蜜愈合,切割时必须将巢框稍向前倾。这时,我才发现手套上不知何时沾到了一些蜂蜜,原来一身的防护是为了防止蜂蜜弄脏衣服呀!到了第二站,数个已被除去蜡块的巢框被放置到一个圆柱状的分蜜机桶中。这也是最耗体力的一站。为了利用离心力甩出巢框上的蜂蜜,我们必须不停地旋转着分蜜机的转动装置,才能看见粘稠的新鲜蜂蜜从出蜜口流出。最后一站,也是消费主义社会里的核心环节——装罐与包装。我们小心翼翼地将蜂蜜倒入玻璃罐中,偶尔不小心漏了几滴蜂蜜,讲师便调侃我们又白白牺牲了一只工蜂。原来,一茶匙的蜂蜜便是一只工蜂的一生心血!经过了一小时有趣的采蜜活动后,除了得到一罐限量版的英国本土蜂蜜作为纪念,我也顿悟了原来生命中的人、事、物就如这乍看随手可得的蜂蜜一样,背后其实蕴藏了不可思议的心血与汗水。此刻,不禁感叹“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