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谁说的名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

编辑: admin           2017-18-02         

    题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拼音: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出处:

    《管子·上篇·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相关人物: 管子

    相关作品: 管子·上篇·权修

    《管子·上篇·权修》文章共享一下吧!

    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

    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内不可以固守.故曰: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而求权之无轻,不可得也.

    地辟而国贫者,舟舆饰、台榭广也;赏罚信而兵弱者,轻用众、使民劳也.舟车饰、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赋敛厚,则下怨上矣;民力竭,则令不行矣.下怨上,令不行,而求敌之勿谋己,不可得也.

    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无以畜之,则往而不可止也;无以牧之,则处而不可使也.远人至而不去,则有以畜之也;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

    见其可也,喜之有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赏罚信于其所见,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见其可也,喜之无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无刑.赏罚不信于其所见,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故百姓皆说为善,则暴乱之行无由至矣.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或有积而不食者,则民离上;有积多而食寡者,则民不力;有积寡而食多者,则民多诈;有无积而徒食者,则民偷幸;故离上、不力、多诈、偷幸,举事不成,应敌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野与市争民,家与府争货,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故野不积草,农事先也;府不积货,藏于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众,乡分治也.故野不积草,府不积货,市不成肆,朝不合众,治之至也.

    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有身不治,奚待于人?有人不治,奚待于家?有家不治,奚待于乡?有乡不治,奚待于国?有国不治,奚待于天下?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故上不好本事,则末产不禁;末产不禁,则民缓于时事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

    商贾在朝,则货财上流;妇言人事,则赏罚不信;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货财上流,赏罚不信,民无廉耻,而求百姓之安难,兵士之死节,不可得也.朝廷不肃,贵贱不明,长幼不分,度量不审,衣服无等,上下凌节,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上好诈谋闲欺,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偷壹,则百姓疾怨,而求下之亲上,不可得也.有地不务本事,君国不能壹民,而求宗庙社稷之无危,不可得也.上恃龟筮,好用巫医,则鬼神骤祟.故功之不立,名之不章,为之患者三:有独王者,有贫贱者,有日不足者.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礼也;欲民之有礼,则小礼不可不谨也;小礼不谨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礼,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义也;欲民之有义,则小义不可不行;小义不行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廉也;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有耻也;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小耻不饰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耻,不可得也.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

    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可御,则法不可不审.法者,将立朝廷者也;将立朝廷者,则爵服不可不贵也.爵服加于不义,则民贱其爵服;民贱其爵服,则人主不尊;人主不尊,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力者也;将用民力者,则禄赏不可不重也.禄赏加于无功,则民轻其禄赏;民轻其禄赏,则上无以劝民;上无以劝民,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能者也;将用民能者,则授官不可不审也.授官不审,则民闲其治;民闲其治,则理不上通;理不上通,则下怨其上;下怨其上,则令不行矣.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用民之死命者,则刑罚不可不审;刑罚不审,则有辟就;有辟就,则杀不辜而赦有罪;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于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闲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国之教也.

    提示:

    管子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语文科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国家而言,获利最丰者莫若培养人才,人才一旦培养成功将“一树而百获”,此乃国家治理国家的终生之计.然后人一直将管子的这段话归纳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比喻“培养人材意义重大,同时也表示培养人材之不易”.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是令人费解的,或许也是不正确的.

    故宫的栋梁均用楠木制成,楠木出自南方的深山老林,要长成故宫那样的几个人才能合抱的栋梁之材,据说需要四五百年的时间,十年的时间是不够的.速生林可以在十年之类长成大树,然这样的树木只配化为纸浆用于造纸,或生产如一次性筷子之类的东东,若要将它们用做支撑高楼大厦的栋梁之材,恐怕是勉为其难的,十年其实难以树木哦!

    “百年树人”事实上也是一句空谈,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都活不过一百岁.古人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四十岁,现代平均寿命据说已经达到了70多岁,能活到百岁以上的人尽管也有,但只是个别,且百岁之人,身体已经退化,思维已近停滞,已不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了,不知百年树人的意义何在?是为了培养个别老朽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法不知起于何时?然这不过一句假大空的口号,真正实施起来,不可能得到多少好木,也无法得到人才.十年之木非好木,真正的好木如楠木乌木等,非得经过上百年的培养方可成材,而人才的培养实在于提高效率、只争朝夕,故只要方法得当,十年足矣,并不需要经过一百年的漫长岁月.

    “百年树人”或可理解为:培养人才乃百年大计,这样的理解固然没什么大问题,但“百年树人”这句话却容易产生歧义,一般人会将这句话理解为:培养人才需要百年的时间.其实,管子的原文也只是用了“终身之计”,根本没有什么“百年”一说,这说明,管老先生其实是很客观的,或许他已经注意到了一般人无法活到100岁这一客观事实.“百年”一说,显系后人的夸张和附会,但夸张得过于离谱和荒唐,违背了科学规律,脱离了人类的现实.或许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法,更改为“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才更能切合实际的吧?

    国人喜欢喊一些假大空的口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便是一例,这样的提法其实应该停止的.

    类似问题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语文科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 管仲 的名言

    出自《管子·权修》.这句话的原文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比喻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

    类似问题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如题[语文科目]

    管仲名言 《管子·权修 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类似问题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孔子的名言吗?[语文科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拼音: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释义: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子: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类似问题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谁的名言﹖[语文科目]

    是管仲,鲁迅只是借鉴这句话阐述一个道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国家而言,获利最丰者莫若培养人才,人才一旦培养成功将“一树而百获”,此乃国家治理国家的终生之计.然后人一直将管子的这段话归纳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比喻“培养人材意义重大,同时也表示培养人材之不易”.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是令人费解的,或许也是不正确的.

    故宫的栋梁均用楠木制成,楠木出自南方的深山老林,要长成故宫那样的几个人才能合抱的栋梁之材,据说需要四五百年的时间,十年的时间是不够的.速生林可以在十年之类长成大树,然这样的树木只配化为纸浆用于造纸,或生产如一次性筷子之类的东东,若要将它们用做支撑高楼大厦的栋梁之材,恐怕是勉为其难的,十年其实难以树木哦!

    “百年树人”事实上也是一句空谈,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都活不过一百岁.古人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四十岁,现代平均寿命据说已经达到了70多岁,能活到百岁以上的人尽管也有,但只是个别,且百岁之人,身体已经退化,思维已近停滞,已不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了,不知百年树人的意义何在?是为了培养个别老朽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法不知起于何时?然这不过一句假大空的口号,真正实施起来,不可能得到多少好木,也无法得到人才.十年之木非好木,真正的好木如楠木乌木等,非得经过上百年的培养方可成材,而人才的培养实在于提高效率、只争朝夕,故只要方法得当,十年足矣,并不需要经过一百年的漫长岁月.

    “百年树人”或可理解为:培养人才乃百年大计,这样的理解固然没什么大问题,但“百年树人”这句话却容易产生歧义,一般人会将这句话理解为:培养人才需要百年的时间.其实,管子的原文也只是用了“终身之计”,根本没有什么“百年”一说,这说明,管老先生其实是很客观的,或许他已经注意到了一般人无法活到100岁这一客观事实.“百年”一说,显系后人的夸张和附会,但夸张得过于离谱和荒唐,违背了科学规律,脱离了人类的现实.或许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法,更改为“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才更能切合实际的吧?

    国人喜欢喊一些假大空的口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便是一例,这样的提法其实应该停止的.

  •   4
  • 相关文章

    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初级经济师考试
    执业医师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
    AP考试
    CCIE考试
    营养师考试
    bec考试
    gre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